邵莉
摘要::計算是小學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必要的數學技能之一,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問題解決活動都需要以計算為原點,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利用學生低年級這一學習階段,更系統地開展計算模塊的教學活動,以此強化學生的計算能力,為學生數學綜合學習水平的提高打下重要的能力基礎。為此,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有針對性地結合計算活動的實際邏輯以及學生的數學學習特征,在教學活動中制定具體的培養策略以推動計算課程教學機制的合理優化,打造更符合低年級學生特點的計算教學平臺,真正推動小學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策略
計算能力的培養一直以來都是低年級小學數學教學中重點的教育目標之一,只有通過低年級階段起始的教學活動推動學生計算實踐能力的養成,才能切實為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活動奠基,使其能夠始終以精確的計算為綜合性更強的數學問題解決提供支點,優化學生的問題解決方式,切實以良好的計算能力,推動學生個人的綜合數學水平提升。然而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對計算教學模塊的設計缺乏獨立的思考,導致計算教學活動流于形式,與普通基礎知識類型內容的教學沒有做出區別對待,這使得計算模塊的能力培養價值得到了極大的削弱,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必須真正結合計算能力培養這一目標切實做好培養策略的研究工作,進而切實推動模塊的優化,促成學生個人學習素養的切實提高。
一、融合媒體資源優化算理理解
以算理作為切入點是為了低年級小學學生在計算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能夠真正明白計算過程發生的原理,以理解著手深化對知識的認知,從而優化學生對計算知識的掌握,推動學生個人計算能力的提高。這一階段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媒體資源的立體演示形式,將其與計算教學內容融合,以此使學生直觀看待計算原理,推動計算教學有效性的切實提高。
例如在十以內的加減法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計算原理轉變為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并以媒體資源的形式將二者融合。這能夠將簡單加減法的計算過程以具體事物的方式,動態地將其計算原理展示在學生的面前。通過這種方式,原本之于計算能力較弱低年級學生的計算知識由抽象轉變為了具象,以數字形式通過更符合學生當前認知特征的方式優化學生對計算算理的理解過程。這將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計算知識掌握有效性,切實為學生后續計算知識的有效利用打下重要基礎。
二、創新數學游戲開展趣味訓練
訓練是推動學生數學計算能力提高的必由之路,然而現階段的數學計算訓練活動的開展形式十分機械化,偏向填鴨的機械化訓練模式不僅極大地弱化了計算活動的靈活性,更導致學生極易產生對計算的消極情緒,久而久之影響學生對計算知識的合理掌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將游戲形式與計算活動進行緊密結合,利用游戲吸引學生興趣的同時,使學生真正在寓教于樂的模式下實現個人計算能力的最大化提升。
例如在小學低年級計算課堂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交互式的計算游戲活動,即學生首先以兩人小組為單位,在小組中為對方設計計算題目。之后,教師應組織學生交換手中的計算題目以開始游戲活動,要求學生在計算完一道題目后在小組范圍內進行輪換。這種輪換計算游戲的開展真正在保留了計算訓練特性的同時,真正以交互機制優化了訓練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最終真正通過趣味訓練形式提高學生個人的計算能力。
三、組織模擬活動構建應用情境
計算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可以說是我們日常中最為常用的數學知識之一。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計算知識的生活應用屬性,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以引導學生開展生活計算模擬活動,使學生在情境框架下真正合理應用計算知識解決問題。以此在具體的數據與實際應用模式下深化學生對計算知識的理解,促成學生計算能力的應用性提升。
為此。教師應該在課程中盡可能選擇現階段學生可以接觸到的情境,如文具的買賣、菜品的買賣以及交通工具上人數的增減等問題,引導學生代入數學應用情境之中開展計算問題的解決活動。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更具體地看待計算知識的應用價值,在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產生應用性理解,另一方面則能夠引導學生結合實際情境的具體框架,進一步優化對計算方法的理解,深化其技能的掌握。通過應用情境的有效構建,學生的計算能力得到了雙向提高,真正為其數學水平的向上提高打下了重要基礎。
總而言之,在低年級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小學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必須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特征,在教學活動中合理地制定教學策略,從而推動課程教學模式的優化,以此創設高效教學平臺,切實發揮計算模塊的能力培養價值,最大化地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為其未來的數學學習活動打下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徐咸禎.芻議小學數學計算教學價值取向與學生計算能力培養[J].天津教育,2020(2):173-174.
[2]邱琴.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與提高[J].國際教育論壇,2020(8):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