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瓏
摘 要: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要突出"新""跨""文"的特色,學習豐富的教學與研究內(nèi)容,使學科知識更加深入。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深化思政因素,尋求突破,開展深度學習。使育人的發(fā)展目標貫穿于課程學習的全過程,不斷拓展語言學習的范圍和深度,強調(diào)學習的核心價值,知識與學生情感價值觀的關系,積累學生經(jīng)驗,形成理想信念,以此來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
關鍵詞:新文科;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教學設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當代青年肩負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建設新文科的主旨要義就是要立足新時代,滿足新的需求。推動文科的中國化、國際化、前沿化發(fā)展。大學英語是促進中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逐步向國際化邁進的重要學科,是引導國際前沿學術潮流的重要支柱。洶涌澎湃的新文科建設大潮,不僅給大學英語學科的改革和發(fā)展明確了新的目標,也為大學英語學科的發(fā)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故此,作為大學英語教師,就應該從戰(zhàn)略的高度重新審視大學英語的發(fā)展走向和增長點,加快大學英語學科的內(nèi)涵式發(fā)展,使大學英語學科迅速抓住新文科建設的改革契機,加快改革的步伐。大學英語雖然只是新文科中的一門學科,但這門學科是一門必修科目,教學輻射面廣泛。
一、課程思政與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融合
對于大學英語教師來說,混合教學能夠良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更好的分配教師的教學時間;對于學生來說,豐富的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資源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筆者認為通過線上線下緊密銜接的活動安排和組織管理,能夠提高教學效果,精準實現(xiàn)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筆者認為,以問題為出發(fā)點,以需求為導向,聚焦教學設計的策劃與創(chuàng)新,依托智慧教學平臺實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構建單元設計和活動設計兩大維度,通過教師說課、學生反饋、專家評課、同行教研等多樣形式呈現(xiàn)詞匯、聽說讀寫、翻譯等多元主題的混合式教學設計,集成大學英語教師教學研究思路,構建課程思政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學設計新模式,運用線上線下示范指導,拓展教學思路,才能助力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適應新時代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新需求[1]。
(一)強化理念引領,注重思路拓展
根據(jù)混合教學理論,大學英語教師能夠根據(jù)教學基礎、實踐模式和教學設計原則,在課程和思政視域下建立混合教學模式。思政課的要素能夠通過導入課文、解釋詞語、分析文章結(jié)構、要點知識的引入、課后學習等一些相關環(huán)節(jié),同時還要把課程思政的重要元素良好的滲透進去,在運用云班課、雨課堂等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軟件投屏到班級的大屏幕上,通過探究式、討論式、小組協(xié)作等一些相關的教學方式,有效地實施以學生為重要核心的課堂活動,以及課程思政教學,能夠通過CGTN英語新聞頻道向?qū)W生傳播國家的時事要聞,教師應要很好的去引導學生多多去關心國家大事,這樣能夠很好地激發(fā)起學生的愛國情懷。
(二)提倡云端教研,開展共話課例研究
大學英語教師能夠開展課程思政視域下混合式教學設計虛擬教研專題活動。全體學員加入研討組,集體討論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實行智慧的碰撞、思想的交流,體現(xiàn)教學靈感的激發(fā),深度參與與同行專家零距離共話混合式教學典型案例,實現(xiàn)協(xié)同成長。例如,運用外研社U課堂實行集體備課,運用卓越課堂QQ群召開線上教研會議,實行優(yōu)秀課程展示,運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組織的"教學之星"教學大獎賽開展觀摩教學活動,使大學英語教師有機會以更便捷的方式實行培訓,促進終身成長。
(三)教案互評,成果導向
大學英語教師能夠通過虛擬教研是活動實行反思創(chuàng)新,結(jié)合混合式教學設計教案,促進教師創(chuàng)新力與競爭力的提高。教務部門以課程思政教學為契機,全面修訂教學大綱,良好的挖掘各門課程的思政元素,在新版教學大綱中貫徹"課程思政"理念,將"課程思政"內(nèi)容深入貫徹到大學英語課程中。教師撰寫課程思政相關教研論文,實行教學案例梳理總結(jié)[2]。
二、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案例
(一)教學目標
根據(jù)《大學英語教學指南》的標準以及大學一年級學生應該達到的知識水平,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獨立學習荷馬史詩,學生具備基本的文學素養(yǎng),了解西方文化,欣賞外國文學的美學目標。2.能力目標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協(xié)作教學法,組織學生探究Odysseyyears的深層含義,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環(huán)境,探討針對奧德賽歲月應該應用怎樣的應對措施,從而實行生涯規(guī)劃。3.德育目標在學習荷馬史詩和深入理解奧德賽歲月的基礎上,引入習近平總書記的青年人才觀,理解青春是用來奮斗的,根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學生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神圣歷史使命。
(二)教學的要點和難點
本課的教學要點:要點的單詞、知識點;荷馬史詩《奧德賽》所描述的時代背景;奧德賽歲月與自身的人生環(huán)節(jié)的對應關系。
本課的教學難點:通過對奧德賽歲月引申意義的挖掘,讓學生明確今后的人生方向,探究式學習是本課的教學難點之一。此外,學生對未來的發(fā)展以及職業(yè)規(guī)劃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教學過程
1.導入環(huán)節(jié)。本課重要應用獨立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線上討論、分組討論的方式闡述自己對奧德賽歲月的理解,將課文超出知識層面的引申含義理解到位,再運用線下課堂實行情景導入。通過線下課堂中雨課堂的使用呈現(xiàn)討論結(jié)果,將語言教學與課程思政融為一體,并運用混合式教學模式擴大知識的覆蓋面,讓每名學生學會講故事,學會講自己的故事。
2.講授新課。在講授新課之前,對學生布置與本單元題材相關的話題并實行討論,布置小組任務,實行資料收集,小組協(xié)作完成相關資料分析,從而為課堂討論積累素材。這是新授課的第一維度的知識目標達成中的第一步。從而在實行新授課時,lead-in部分為小組討論展示環(huán)節(jié),并同時實行教學評價,測評分數(shù)能夠由其他小組實行投票產(chǎn)生,這一環(huán)節(jié)能夠應用線上教學方式如云班課、雨課堂來達成,并在投影儀上展示。在while-reading環(huán)節(jié)為良好的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應用情境教學法、交際教學法,讓學生良好的理解文章內(nèi)容并達成情感目標。在post-reading部分應用任務教學法實行能力目標的達成。也能夠通過討論peerpressure增進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的情感[3]。
三、總結(jié)
綜上所述,結(jié)合新文科建設的總體要求,我們不難看出,更新理念,建構理論體系,創(chuàng)新方法才能促進大學英語學科整體發(fā)展。在這種形勢下,結(jié)合課程思政建設無疑是大學英語作為新文科建設的一個有力的增長點。故此,大學英語教師要努力求變,突破學科壁壘,在課堂上講好中國故事,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時刻把握時代的脈搏,與時代同呼吸,提高家國情懷,始終堅守大學英語這門學科在新文科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并做到與時俱進。課程思政理念的提高永遠在路上,它需要每一位大學英語教師良好的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并在課堂上產(chǎn)生潤物無聲的教學效果,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實現(xiàn)育人的功能。其目的是回歸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實現(xiàn)全方位、全程、全員育人,最終達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 馬阿婷. 新文科背景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與教學設計[J]. 黑龍江教師發(fā)展學院學報,2021,40(9):139-141.
[2] 蔡紅艷. 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 ——以《全新版大學進階英語》第一冊the pursuit of dreams為例[J]. 才智,2021(24):16-18.
[3] 金燕萍.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探索與實踐——以《新職業(yè)英語-職業(yè)綜合英語Ⅱ》教材為例[J]. 科技資訊,2019,17(21):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