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富
摘要:中職院校中的學生對于學習抱有的態度,對于知識的接受理解能力,以及學生自身的性格特點,都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現象。為了提高中職院校的教學水平,幫助中職院校的學生提高自身素質,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教學方式。本文主要探究在中職數控教學課堂上,分層教學法的應用方法。
關鍵詞:中職數控教學;分層教學;應用研究
引言
目前我國中職院校對中職學生的培養方向主要是向社會輸出技能型人才,對中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要求較高,因此中職院校在培養學生時,需要根據社會對中職人才的實際要求情況,調整教學的方式方法,讓中職學生參加工作之后可以更好地跟上時代的腳步。目前的中職學生在各方面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傳統的課堂教學沒有針對性,教學沒有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人才培養的效率低,因此,本文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分層教學的策略,對中職學生數控課堂教學方式進行改進。
一、分層教學對于中職數控課堂的價值
1.幫助學生發展綜合素質
中職學生一般處于初中畢業的水平,該群體大部分人具有較為薄弱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不夠強,各方面的發展處于不理想的水平,面對誘惑的自制力不夠,遇到困難容易放棄,無法持之以恒地堅持解決問題。該群體的綜合素質處于不高的水平,這給教師的教學增加了難度。傳統的教學方式沒有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只是采用整體教學的方式,對所有學生進行統一教學。而分層教學則較為準確,針對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相應的教學方式,調整教學強度,幫助學生更有效地改掉缺點,建立好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習慣,形成較為靠譜的性格,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綜合素質。
2.幫助學生降低就業難度
中職院校對于學生的技能培養是重中之重,專業技能是中職學生賴以生存的東西,分層教學緊跟時代發展進步的步伐,把握社會對數控專業人才的新要求,充分考慮到中職數控學生的實際水平,結合學生的特點采用教學策略,有助于學生學習技能知識,使得學生發展成為符合當前社會要求標準的人才,促進學生更快更好地就業[1]。
二、分層教學在中職數控課堂的應用方法
1.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層次劃分
教師在對學生做分層處理之前,需要仔細研究每個學生的現狀,通過與學生進行深入交流,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測驗,了解學生平時的生活情況,充分掌握每個學生的性格優劣勢,實際學習和實踐能力。為了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層次劃分,教師需要不怕麻煩,做好準備工作,對調查積極負責,保證取得最佳的層次劃分結果。另外教師在做劃分工作時,也要考慮到學校的設施設備情況和當前該行業的崗位現實情況。
2.對教學內容根據難度進行層次劃分
教師在教學數控知識的過程中,需要根據知識的難度,對其進行層次的劃分。對于內容較為簡單的層次的知識,可以教授給所有學生;對于有一定難度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基礎薄弱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對于特別難的知識,課堂上主要是面向學有余力的學生,幫助其在課堂上理解新授的數控相關知識理論概念,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以嘗試理解難度較大的知識部分,但是教師并不在短期內對其學習情況做過多要求,而是引導其循序漸進地掌握消化這些數控理論相關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
3.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
中職教師在數控教學中,需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各方面的實際發展情況,布置不同的教學任務和目標,并定時對該層次的學生學習成果進行檢測,幫助學生掌握數控理論基礎知識和實踐中的操作方法,并根據現實情況對教學進行合理的調整。對于學習狀態不佳,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高度集中的學生,教師需要進行適時的督促,幫助其提高專注能力;對于自信心不足的學生,教師需要給予鼓勵,開導學生,幫助其建立對自身的信任,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不用因為擔心自己做的不夠好就放棄向前進步,讓學生盡情享受學習帶來的過程愉悅;對于成績一直處于一般水平的學生,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找到進步不大的原因,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數控知識,不能停留在淺嘗輒止的水平,鼓勵學生積極研究數控專業實際操作情況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將理論應用到模擬產生的數控問題當中去,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程度,幫助學生突破當前的學習狀態,獲得更大的進步。總之教師需要提高對學生的責任意識,不斷保持對學生的觀察,及時捕捉學生的實際情況變化,對學生的層次劃分結果進行更新[2]。
三、結束語
中職數控專業旨在為社會培養實用的技術型人才,教師在使用層次教學的過程中,不僅緊抓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成績,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在層次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和課程內容的情況,允許學生差異的存在,促進不同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學生的自身性格特點和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對學生進行合理的教學,保證中職數控專業的教學效果處于較好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劉建榮.分層教學法在中職數控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才智,2019,1005:160+161.
[2]胡秀秀.分層教學法在中職機械基礎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7(14):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