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利娟
【摘要】小學生的注意力水平有限,注意的目的性很低,無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小學生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所吸引。小學生注意集中的時間較短,同時注意集中的深度也不足,他們能觀察具體形象的事物,而不善于觀察抽象、概括的材料,能集中注意于事物的外部現(xiàn)象,而不善于專注于事物的本質聯(lián)系。
【關鍵詞】小學美術;美術教育;教育體系;課堂小練筆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一般采用的教學形式是先講后實踐,教師激情澎湃地給學生講上15分鐘左右,再讓學生進行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不完全能集中,就算能完全集中,學生開始實踐創(chuàng)作,往往將教師所講內容拋諸腦后,以前怎么畫現(xiàn)在還是怎么畫,教與學通常是脫節(jié)的。課堂小練筆為教與學搭起了一座溝通橋梁,將重難知識點轉換成“小作業(yè)”,即課堂小練筆。既解決了重難點,同時可以學以致用把所學的知識用到繪畫創(chuàng)作中,新舊融合,轉換為自身的能力素養(yǎng)。
在美術教學設計中設計一些形式靈活的“課堂小練筆”能為課程教學起到鋪墊的作用,又能促進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可謂是一舉兩得。“課堂小練筆”不僅能使課堂安排得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每一個學生學、思、練相結合,大腦處于連續(xù)的、有起伏的思考之中,做到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不浪費時間,每一個細節(jié)的處理都恰到好處,做到溫故知新、分層講解、突出重難點的效果。
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美術、運用美術,提升自身能力素養(yǎng),在美術教學中編排了“小練筆”內容非常有必要,可使教與學相得益彰。
一、什么是“課堂小練筆”
課堂小練筆,是指立足課堂教學的一種微型練習訓練點,以學案為練筆的基本形式,以解決重難知識點為目的,短時間內完成書面“小作業(yè)”表達的一種課堂練習形式。它是引導學生從“小作業(yè)”向“大作品”過渡的創(chuàng)作實踐性活動,促進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繪畫語言表達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思維,將學到的知識通過“小練筆”的形式轉化為自身能力素養(yǎng)。
二、小練筆的設計與運用
案例一:以嶺南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下冊第17課《漂亮的鐘》為例進行課堂小練習設計。
《漂亮的鐘》屬于“設計·應用”課,讓學生感受時鐘的美,體驗設計時鐘的樂趣,增強時間觀念。教師通過時鐘國王舉辦設計比賽的情境導入和作品欣賞引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欲望。學生在教師的激勵、引導下主動積極地置身于教學活動中,積極地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本課的重點是解決鐘面形狀和結構,難點是鐘座的造型與裝飾。通過課堂小練筆設計:1.選擇你喜歡的一個鐘面,兩分鐘之內完成鐘面缺失的部分?這潛移默化地拓展學生對鐘面形狀的認識,同時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積極主動地回想、觀察,學習總結時鐘的結構認識,鐘面包括時針、分鐘、秒針、數(shù)字,以及每部分結構的特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兩分鐘內完成學案1,滲透了學生的珍惜時間觀念。在新授課過程中,加入這樣一個課堂小練筆的動手實踐活動,課堂形式更加多樣化,課堂節(jié)奏更加有起伏,聽與練結合解決了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問題,學生上課更加輕松,學習效果也更好。課堂小練筆也不是為了練筆而練筆,現(xiàn)在做的鐘面將貼到作品卡,作為作品的一部分,為學生節(jié)約了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2.思考并寫下時間的用途?這是在拓展階段國王分享時鐘的作用與應用完成的內容,是本節(jié)課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升華。學生自己的思考總結往往比別人告訴他更加深刻、有用。
案例二:以嶺南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上冊第8課《給樹爺爺畫像》為例進行課堂小練習設計。
《給樹爺爺畫像》屬于“造型·表現(xiàn)”課,以“樹木”為切入點,通過畫“樹”,讓學生學會觀察、記憶與創(chuàng)作,并讓學生從小樹立保護樹木,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線描是本課的主要教學內容,主要讓學生掌握線的不同表現(xiàn)方法。把樹進行擬人化,適當?shù)貙W生進行線性感覺認知啟發(fā),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并欣賞、感受他人作品的構圖以及物體質感的形式美。本課的重點是能運用點、線構成方法,表現(xiàn)樹干的形態(tài)與紋理特征,難點是依據樹的不同紋理,組織不同的點、線構成方法表現(xiàn)出樹的美感。學案1:連連看,要求:用直線幫樹爺爺連上相對應的紋理。簡單的連線使學生對現(xiàn)實生活中樹的紋理提煉到藝術表達有了一個初步認識,將抽象的東西具象化表達到紙上,掌握線的不同表現(xiàn)和排列組合方法,將看似難的重點紋理變得直觀易懂。學案2:小練筆,要求:在樹爺爺空白的樹干上填一款你最喜歡的紋理?將紋理與樹干相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表達,同時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學以致用。一種樹干加上不同的紋理表達可以形成不一樣的效果。小練筆所用的時間較短,作業(yè)量小,形式小,幫助學生快速地掌握相關知識,在大作品上可以進行實實在在的運用,是一種連接知識與作品的好方法。
案例三:以嶺南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上冊第15課《茂密的山林》為例進行課堂小練習設計。
《家鄉(xiāng)的山林》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平時生活在大城市的“混凝土森林”,較少接觸真正的野外大自然。因此,對本課的創(chuàng)作內容應有較濃厚的興趣。此年段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繪畫經驗。然而,他們之前主要運用各種鮮艷的顏色進行對比運用,極少利用同類色進行創(chuàng)作,同時表達空間感的能力也較弱。本課以樹爺爺?shù)募亦l(xiāng)為出發(fā)點,觀看山林坍塌的震撼感,與茂密山林形成鮮明的反差對比,引發(fā)學生的動手積極性。以2人為小組完成山林的建造,在探索中了解和掌握各種表現(xiàn)手法,在創(chuàng)作中體驗小組合作活動的樂趣。因此,本課的主要重點是學習應用重疊組合的方法構成畫面,初步掌握同類色的運用和應用遮擋手法表現(xiàn)山林的空間層次。難點是運用遮擋手法來表現(xiàn)山林的空間層次。課堂小練筆1.兩人一組研究同類色,兩分鐘討論解決問題,分別找出紅色的同類色,綠色的同類色?同類色對于學生而言是比較抽象的,通過討論分類這樣一個小練筆活動使學生更加輕松容易地掌握同類色,同時記憶深刻。找出的同類色并非是無用的,它可以用于作品中,層層推進。學案2.從紅和綠兩組同類色中選擇一組同類色,運用重疊遮擋等手法在作品卡上進行粘貼,要求表現(xiàn)出山林的空間層次感?將其中一組同類色黏貼于作品卡中。黏貼的過程中,經教師簡單的引導,學生可以非常直觀且容易地掌握遮擋關系如何表達。學生在課堂上所做的每一步都是為創(chuàng)作作品做準備,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是有效、有價值的。如此,課堂小練筆的價值和意義就達到了。最后用添畫法完成作品,所貼的樹在畫面中起了一個先導作用。學生在后面用添畫法完成作品時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前面的影響,不自覺地用上同類色知識,同時也會注意物與物之間的遮擋關系。
課堂作業(yè)欣賞:
在教學過程中,課堂小練筆的設計非常有必要,讓教有節(jié)奏,不至于“滿堂灌”;讓學有起伏,讓前半節(jié)聽課與短時動手實踐相結合,不至于枯燥,把所學的知識用起來,能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教與學起到相互促進作用。
三、“課堂小練筆”的教學價值
“課堂小練筆”的設計,可以是為了深化主題,為了解決重難知識點;可以是為了最終作品做準備,為了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可以是為了文化理解……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需選擇性結合單元主題、美術要素、創(chuàng)作與表達、知識與能力、美術與生活等因素,考量“課堂小練筆”在課堂教學中的組織實施。
為進一步認識“課堂小練筆”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作用,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作簡要分析:
1.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發(fā)展軌跡
(1)一、二年級學生屬于小學低年段的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較濃厚,但是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好動,持續(xù)性學習的能力較弱。其目標就是通過課堂小練筆引導一、二年級的學生在一靜一動的多次轉換過程中,逐步靜下來、持續(xù)性地進行學習,同時將學過的知識點學以致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引領學生循序漸進地經歷長時間持續(xù)性地學習。
(2)三、四年級屬于小學中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表達能力,學習的主動性較強,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容易自滿,我行我素,忽略教師所講的知識點,按自己慣有的表達進行創(chuàng)作。課堂中的“小練筆”內容與知識點有關,呈現(xiàn)出由“局部”到“整體”的“進化”過程。此外,自三年級開始,“小練筆”逐步滲透“聯(lián)系生活、思維發(fā)展、清楚表達”等要求,努力使學生創(chuàng)作表達日趨生動形象。
(3)五、六年級屬于小學高年級學段的學生,此學段的學生自主性更強,但由于課業(yè)負擔加重,對于美術學習呈兩級分化的趨勢,一部分學生學習興趣濃烈,藝術創(chuàng)作表達能力較強,另一部分學生學習動力較弱,只想學好語數(shù)英,其他學科應付了事。課堂中的“小練筆”設計由簡到難,層層推進。在一次次完成“小難度”的小練筆過程中有助于幫助學生建立成就感,提高學習興趣,形成美術能力素養(yǎng)。
2.動靜結合策略的有效落實
小學是美術教學的重要階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引導學生樂于表達、易于動筆,是小學階段美術教學的首要任務。結合單元學習目標安排了一些“課堂小練筆”,增加課堂教學動靜交互學習的頻率,發(fā)展學生美術綜合的素養(yǎng)。課堂的小練筆架起學習和創(chuàng)作之間的橋梁,是教和學相得益彰的最好體現(xiàn)。
3.練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自主學習意識”就是美術學習中的主人翁意識,是指主動探索學習知識,學以致用。在學生學習能力中,“自主學習意識”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制約著學生能力的發(fā)展,而且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課堂教學中,“課堂小練筆”一般都會設置具體的任務,明確具體要求,且在練筆中需要自主探索學習。基于這樣的現(xiàn)狀,學生在練筆之前的問題設置,必然考慮到教學目標、重難知識點的解決效果,從而逐步有意識地對“小練筆”進行規(guī)范化、準確化、形象化。當然,這一過程少不了教師的適時點撥與集中指導。
四、總結
小學美術教育對于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意識和能力,及一生的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對美的認識、理解與感悟是通過簡易而精煉的課題小練筆進行掌握,呈現(xiàn)出來的視覺化理解更加深刻而有意義。因此,提高學生積累繪畫語言、運用繪畫語言的能力是美術教學的真諦。而“課堂小練筆”訓練,可以把這種繪畫語言形式的運用和創(chuàng)作練習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得,使繪畫理解和繪畫創(chuàng)作相得益彰。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錢初熹.美術教學理論與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范美華.“教學做合一”——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小學美術教師的實踐與思考[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7).
[4]朱冬梅.“小練筆”讓美術欣賞課更加有“味”[J].中國美術教育,2017(6).
[5]劉家平.淺談高中美術課堂設置小練習的重要性[M].新課程學習(中),2013(2):34.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