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勞動教育生態系統的運行困境與優化路徑

2021-12-30 12:49:50余玲艷,肖龍
現代教育科學 2021年6期
關鍵詞:生態系統

余玲艷,肖龍

[摘要]勞動教育具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重要價值。然而,當前對勞動教育的簡單化理解遮蔽了其實踐過程中的復雜機制與制約條件,影響了勞動教育的有效開展。鑒于勞動教育與生態系統理論的契合,可將中小學勞動教育視為一種開放交互的生態系統,重新審視其實踐困境。具體而言,中小學勞動教育生態系統面臨著參與主體隱退導致的驅動力不足、生態圈層缺失引發的支撐力不夠、實踐形態異化致使的落腳點不穩等運行困境。因而,需從促進多元主體協同參與、多層生態圈層共同支撐、多維實踐形態動態互動等方面為其注入驅動力,搭建支撐結構,鋪設落腳點,以促進中小學勞動教育生態系統的順暢運行,推動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有效落地。

[關鍵詞]勞動教育;生態系統;參與主體隱退;生態圈層;實踐體態異化

[中圖分類號]G40-0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843(2021)06-0040-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6.007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重申了新時代勞動教育的重要性,提出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全面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對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進行了總體設計,進一步強調了勞動教育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組成部分的重要性。本文從生態系統的視角出發,將勞動教育視為一個生態系統,分析勞動教育生態系統的運行困境及其破解思路,以期為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有效落地提供一定的啟發和借鑒。

一、勞動教育生態系統及其運行機制

(一)靜態描述的勞動教育及其局限

《辭海》中將勞動教育定義為“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成果、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度,通過日常生活培養勞動習慣和技能的教育”[1]。《中國教育大百科全書》中指出,勞動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勞動觀點,形成勞動習慣,并使學生初步掌握一定勞動技術知識和技能的教育”[2]。通過對辭書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勞動教育的主流理解主要集中在對其目的與結果的靜態描述方面。德國學者布列欽卡(Wolfgang Brezinka)在《教育科學的基本概念》中將教育概念的定義類型分為“過程概念”和“產品概念”,很顯然,上述定義就屬于“產品概念”。但他認為,以“產品”為主導的教育概念在邏輯上站不住腳,因為“教育一詞首先總被認為是一種過程,它雖然也追求目的的達成,但卻沒有理由將過程與人們想要達到的應然狀態混為一談,也沒有理由將過程與可能幫助實現目的的部分條件混為一談”[3]。所以,當前的主流理解對于彰顯勞動教育的意義與價值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對“過程”的遮蔽卻導致其對勞動教育的實踐缺乏必要的指導意義。以“產品概念”為主的勞動教育理解方式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人們對勞動教育實踐的線性化認識,使他們誤認為勞動教育與學生的勞動習慣、態度等之間是一種線性達成的關系。這種理解方式容易讓人們迷失在勞動教育復雜的內部機制與制約條件中,無法達到定義中所描述的美好目的。所以,為了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有效落地,需要以一種新的思維方式重新理解勞動教育,剖析勞動教育的復雜機制和制約條件,讓人們真真切切地認識到什么是勞動教育、勞動教育應如何開展。

(二)生態系統理論與勞動教育的契合

生態系統理論為我們重新理解勞動教育提供了思路,但前提是勞動教育與生態系統理論之間具有良好的契合性。具體而言,二者的契合主要體現在教育本身的系統性以及勞動自身的系統性兩個方面。首先,勞動教育作為一種教育形態,具有教育的基本屬性與特征。從微觀上看,教育中的學生、教師、管理者、學校,以及其他相關組織處于有機聯系的狀態;從宏觀上看,教育無法脫離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環境而單獨存在。因此,不能將教育視為一種封閉、孤立的存在,而應以生態系統的視角來審視教育中的多重系統及其與外部系統之間相互關系。其次,勞動教育所依托的勞動是一種復雜的社會概念,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勞動是創造社會物質和精神財富的源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社會的經濟、政治及文化發展,同時也被這些宏觀環境所制約。勞動豐富且復雜的社會屬性背后的系統性決定了勞動教育不能局限于孤立的個體與封閉的場域內,不能忽視他人以及企業、社區、政府等的影響,更不能忽視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制約。因此,基于教育與勞動的系統性,我們應轉換對勞動教育的簡單化、線性化理解方式,打開勞動教育過程的“黑箱”,關注作為勞動教育主體的學生與影響其勞動行為、態度、價值觀的多重環境之間復雜交互所形成的一種整體關聯的生態系統,即勞動教育生態系統。

(三)勞動教育生態系統的運行機制

基于上述分析,勞動教育是一種學生與影響其勞動行為、態度、價值觀的多重環境之間交互所形成的復雜社會生態系統。一般而言,一個生態系統能否發揮功能,關鍵在于其運行是否健康。同樣地,作為生態系統的勞動教育,其實踐效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一生態系統是否能夠健康、順暢地運行。因而,基于生態系統視角來推動勞動教育的有效落地,首先需要明晰勞動教育生態系統的運行機制。

筆者從“驅動力”“支撐結構”“落腳點”3個方面對勞動教育生態系統的運行機制展開分析。首先,生態系統作為一種開放的耗散結構,需要持續不斷的能量輸入才能正常運行。對于勞動教育生態系統而言,這一能量來源于多元主體的協同參與,例如家庭、學校、社區、社會組織等。其次,一個生態系統是否能夠順暢運行,最基本的要求是需具備完善的生態圈層作為支撐結構。若生態圈層缺失,則會造成生態系統的結構坍塌,不僅無法釋放其功能,甚至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根據美國學者查爾斯·扎斯特羅(Charles H.Zastrow)生態系統理論中提出的相互嵌套的同心圓結構,勞動教育生態系統的主要支撐結構可被視為開放且交互的三重系統,具體包括由家長、教師和學生等構成的“微觀(教育實踐)系統”,由家庭、學校、相關社會組織等交互合作構成的“中觀(資源支撐)系統”,以及由外部宏觀環境構成的“宏觀系統”,三重系統缺一不可。再次,每個生態系統都需要一些微觀活動作為其“落腳點”,從而直接對個體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而勞動教育生態系統的“落腳點”就是上述“微系統”中由家長、教師和學生等構成的多維形態互動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其中,既有直接體驗,也有實踐反思的形態;既有學生個體參與,也有師生共同參與的形態;既有在家庭內、學校內的形態,也有在社會中的形態。同時,實踐層面上的多維形態互動也是一種“催化劑”,助推勞動教育生態系統各圈層的動態交互。換言之,如果作為“落腳點”的實踐形態過于單一和機械,則會造成各生態圈層之間的僵化,整個勞動教育生態系統會因此喪失活力。

總體而言,從生態系統運行機制的視角來看,勞動教育是由多元主體協同參與所驅動的、由多層生態圈層構成的,是通過多維實踐形態互動來幫助學生生成勞動觀念、精神與習慣,促使學生將勞動本身視為一種享受的生態系統。“多元主體協同參與”“多層生態圈層支撐”“多維實踐形態互動”構成了勞動教育生態系統的主要運行機制,其也是生態系統視域下探究勞動教育發展困境與應對策略的主要分析框架(見圖1)。

二、中小學勞動教育生態系統的運行困境

(一)驅動力不足:勞動教育參與主體的隱退

勞動教育生態系統的驅動力來源于多元主體的協同參與,缺少多元主體的參與,系統則無法正常運行,難以適應外部環境的影響,從而面臨衰弱或崩潰。目前,我國勞動教育主體的參與狀況可比喻為“懸浮的孤島”。一方面,長期以來勞動教育的主體被認為只是學校,家庭和社會作為勞動教育的另外兩大主體,在勞動教育實踐中逐漸隱退。教育部對32個省1.5萬名大中小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近一年內,有7成以上學生未參觀過工廠生產線,近5成學生未參觀過農場和林場;近5年內,近1/3學生未接觸農業活動或場所,近1/2學生未接觸工業活動或場所[4]。雖然很多家長認為勞動教育具有重要價值,但他們卻在實踐中將勞動與學習對立起來,為確保學習而放棄勞動。另一方面,把我國勞動教育主體參與現狀比喻為“懸浮的孤島”的原因:學校參與流于形式,以至于“孤島”也是處于“懸浮”的狀態。即使勞動教育在國家頒布的各種政策文件及課程指導綱要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但以勞動技術課程為主的勞動教育在學校中卻依然是絕對的邊緣學科,學校鑒于安全風險及應試需要等多種因素,常常有意識地排斥勞動教育。很顯然,由于我國當前中小學勞動教育生態系統參與主體的隱退,缺乏一定的運行動力,進而無法有效發揮勞動教育的功能。

(二)支撐力不夠:勞動教育生態圈層的缺失

一個生態系統運行的順暢程度與多重因素相關,但從生態系統的基本結構來看,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生態圈層的完整;二是生態圈層之間的開放交互。基于此,可以看出我國當前中小學勞動教育生態系統的運行正處于結構不穩的狀態,無法為勞動教育提供必要的力量支撐。首先,勞動教育生態系統中的部分生態圈層缺失。具體而言,只有學生、教師、家長等之間相互作用形成的“微系統”和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構成的“宏系統”相對完整,處于中間圈層的影響學生勞動教育實踐的“中系統”才不會缺位。“中系統”主要包括學校、家庭和社會之間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課程開發、師資建設、資源共享等活動,是“微系統”重要的資源支撐。其次,勞動教育生態系統的生態圈層之間單向制約大于雙向交互,導致宏觀環境對勞動教育的外在規約遮蔽了系統支撐。在政治環境方面,無論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后經濟建設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還是新時代,每一次勞動教育的發展變革都以重要領導人講話及國家政策文件為推動力,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勞動教育的內生驅動力不足[5]。而經濟文化環境對勞動教育的制約更是全方位、潛在性的。“資本邏輯下所形成的不良社會氛圍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力圖逃避勞動,不愿參加勞動,反而崇尚不勞而獲,以不勞動為榮”[6]。宏觀環境的這種影響不僅沒有起到支撐作用,反而阻滯了勞動教育生態系統的健康、順暢運行。

(三)落腳點不穩:勞動教育實踐形態的異化

勞動教育生態系統發揮效應的最終落腳點是處于“微系統”內的勞動教育實踐。多元主體參與驅動的“宏系統”“中系統”最終作用在這一“微系統”上,為微觀的勞動教育實踐提供支撐和保障。但如果作為落腳點的“微系統”內部出了問題,那么整個勞動教育生態系統的運行和功能則會陷入困境,而當下的勞動教育實踐形態則異化為單一的以“規訓”為主的手段,遮蔽了勞動所蘊含的豐富的教育意蘊。一方面,勞動教育在家庭中變成了衡量并規訓孩子是否聽話、懂事的標準和手段,而不是培養孩子勞動習慣、態度和價值觀的載體。許多家長覺得孩子能夠去做一些諸如打掃衛生、整理衣物的日常家務,就算達到了勞動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學校中勞動教育的實踐形態也出現了異化。在以勞動技術課為主的勞動教育陣地中,過分重視技術技能的規訓,忽視了對學生實踐理性以及勞動觀念、精神、習慣的培育,“突出表現為僅僅把實踐理解為如何做的技術和能力,忽視和淡忘了實踐本身需要反思,動手做的興趣排斥了其他興趣,成為唯一得到認同的價值”[7]。更有甚者,直接將勞動教育貶斥為一種懲罰和規訓的手段,造成了嚴重的負面效應。理性審視,將勞動視為單一的規訓手段,實際上犯了“只勞力不勞心”的錯誤。勞動教育不只是身體勞動,其作為一種實踐,一定是“行動”和“反思”的融合。正如陶行知所言,“在勞力上勞心,是一切發明之母。事事在勞力上勞心,便可得到事物之真理。人人在勞力上勞心,便可無廢人,便可無階級”[8]。總而言之,勞動教育實踐形態的單一且異化造成中小學勞動教育生態系統的“落腳點”不穩,直接影響了勞動教育落地的有效性。

三、中小學勞動教育生態系統的優化路徑

基于生態系統的視角,可以將當下勞動教育的發展困境歸結為勞動教育生態系統的運行不暢。因而,要解決勞動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需從促進多元主體協同參與、多層生態圈層共同支撐,以及多維實踐形態動態互動等方面為勞動教育生態系統注入驅動力,搭建主體結構,鋪設落腳點,以疏通其運行機制。

(一)構建勞動教育的“差異共同體”

勞動教育生態系統需要持續的能量輸入才能順暢運行,而這些能量來源于多元主體的協同參與。因此,為了維持勞動教育生態系統的良好運行,需建立勞動教育的“差異共同體”,實現勞動教育的綜合實施。借助米切爾(Mitchell,R.K.)對利益相關者的分類[9],可將勞動教育生態系統的多元主體分為“確定型參與主體”“預期型參與主體”“潛在型參與主體”(見表1)。而構建勞動教育“差異共同體”需要這些參與主體明確共同愿景,厘清角色定位,協調利益訴求。

首先,明確共同愿景是構建“差異共同體”的起點。勞動教育“差異共同體”的共同愿景是將勞動作為促進個人全面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重要載體,以“勞動幸福”為終極愿景,促使每個人將勞動作為一種享受,通過創造性的誠實勞動來追求幸福生活。

其次,厘清角色定位是構建勞動教育“差異共同體”的關鍵。具體而言,“確定型參與主體”應在勞動教育中發揮主導作用。政府、教師和家長應引導學生接受勞動教育,并為他們做好頂層設計,統籌資源、創造機會、指引方向。“預期型參與主體”包括企業、職業院校等,其都具有豐富的勞動教育軟硬資源,因此他們在“共同體”中是重要的支撐力量。“潛在型參與主體”中的教育研究者可以跟中小學合作,為他們的勞動教育實踐提供理論支撐、方向建議等,確保勞動教育意蘊能夠得到充分釋放。

再次,協調利益訴求是構建勞動教育“差異共同體”的保障。由于勞動教育多元參與主體之間在發展理念、組織結構和管理方式上具有諸多差異,尤其是企業與學校之間的“異質性”決定了這一“共同體”內必然會存在不同的利益沖突與博弈。所以,構建勞動教育“差異共同體”應充分考慮多元利益相關者,特別是“預期型參與主體”的現實需求,從實施模式、激勵措施、評價體系等方面入手,在經濟與公益價值之間尋求平衡,增強他們參與合作的內在意愿和動力。

(二)完善勞動教育的資源支撐圈層

勞動教育生態系統是由多個系統相互嵌套形成的一種同心圓結構(見圖2),每個層級的系統之間都處于開放交互狀態,缺一不可。其中,“中系統”和“宏系統”都屬于資源支撐圈層。“中系統”內含有與勞動教育直接相關的一些教育資源,而“宏系統”中則是一些與勞動教育間接相關的軟環境資源。因此,完善勞動教育的資源支撐圈層需要從“中系統”和“宏系統”兩個方面入手。

首先,多主體協作建設以勞動教育資源為核心的“中系統”。一是建設資源共享平臺,為勞動教育的開展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勞動教育與其他教育不同,其具有明顯的“場域依存性”“工具依賴性”。因而,學校、家庭、社區、職業院校、農工商等行業企業需要協同合作,實現資源共享,滿足勞動教育的需求。從學校視角來看,可以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種方式創建資源平臺。“引進來”是指將企業或職業院校等的設施資源引入學校中,創建勞動教育特色學校;“走出去”是指學校與社會資源合作,在校外開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二是開展師資培訓,建設“雙師型”勞動教育教師隊伍。當前,勞動教育發展困境的一大現實原因即師資匱乏,而勞動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師資既可來自校內,也可來自校外,因而職校教師、技能工人、新型職業農民、大國工匠等都可以成為“雙師型”教師隊伍中的一員,以保障勞動教育的常態化、長效化開展。三是合作開發課程,促進勞動教育特色化開展。鑒于勞動教育的“場域依賴性”,中小學需因地制宜并以地方特色為主,在行業企業、職業院校、教育研究人員的幫助下,圍繞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與服務型勞動等內容,開發具有實效性的特色化勞動教育課程,并在課程中明確教學目標、活動設計、工具使用、考核評價、安全保護等要求。

其次,為勞動教育生態系統營造開放交互的外部“宏系統”。政治、經濟、文化等宏觀環境看似與勞動教育相距甚遠,但它們卻時刻影響著學生的勞動態度和價值觀。例如,在生產力水平不高的情況下,勞動多為一些壓迫性的體力勞動,導致人們對勞動的誤解與逃避。而在消費主義彌漫的當下,符號性消費、炫耀性消費以及奢侈性消費大行其道,勞動逐漸被物化、功利化,同樣會造成人們產生錯誤的勞動觀。所以,為了保障勞動教育的有效開展,營造良好的勞動教育大環境至關重要。為此,一是要大力發展生產力,并利用人工智能的最新成果,將勞動對人的壓迫性降到最低,提高勞動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從而改變人們對勞動的固有認知。二是適當運用相關政策引領,加之多種宣傳手段的輔助,促進“微系統”和“中系統”對“宏系統”的反作用,盡可能在全社會營造出一種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氛圍,構建一種以勞動幸福為基礎的社會文化價值體系。

(三)拓展勞動教育的多維實踐形態

勞動教育生態系統的落腳點是微觀層面的多維實踐,倘若教育形態單一且異化,那么整個勞動教育生態系統的教育價值則無法達成。因而,為了維持勞動教育生態系統的順暢運行,亟需拓展勞動教育的多維實踐形態。

勞動教育的多維實踐形態無論體現為學生個體參與還是師生共同參與,無論在家庭內部、學校內部開展,還是在社會中開展,真實的勞動體驗都應是其基礎與起點。身體是個體發展與教育實踐的基礎,這正是對勞動教育的真實寫照。勞動教育的“具身性”與“實踐性”決定了學生必須在真實的、貼近生活的勞動體驗中才能獲得有效的教育。所以,在勞動教育開展過程中,必須讓學生處于主動“動手”和積極“體驗”的“在場”狀態,避免出現傳統課堂教學中存在的那種“脖子以上的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過份強調勞動教育的“動手”“勞力”,而忽視了“動腦”“勞心”,那么勞動教育就很容易淪為一種身體規訓,失去其重要的教育價值。正如盧梭在《愛彌兒》中寫到,“我的學生必須像農民那樣勞動,像哲學家那樣思想,才不至于像野蠻人那樣懶惰。教育的最大秘訣是使身體鍛煉和思想鍛煉并行不悖”[10]。所以,真實的勞動體驗不能僅局限于身體勞動上,而應基于身體并超越身體,通過“手腦并用”“勞力上勞心”“反思性實踐”實現學生的整體性發展。這種勞動體驗不僅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推動作用,也是學生熱愛勞動的重要源泉之一。因為“勞動只有傾注了公民情感、智能和創造計謀時,才會變得有意義和引人入勝”[11]。具體而言,促進學生在勞動體驗中主動反思的方式主要包括:一是對學生科學勞動認知的指導;二是教師或家長的勞動榜樣熏陶。

在真實的勞動體驗中輔以對學生科學勞動認知的指導,是深化學生勞動體驗、激發學生反思的重要方式之一。良好的勞動觀念、精神與勞動習慣等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需要科學的勞動認知作為基礎。尤其是在智能化時代,勞動形態處于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中,勞動的流動性、共享性、創造性日漸增強,勞動與閑暇之間的邊界也逐漸消融,如果學生在面對這些新的勞動形態時只顧低頭苦干,沒有通過“動腦”“勞心”及時獲得正確的、科學的認知,那么他們很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形成狹隘的甚至錯誤的勞動觀。因此,教師在勞動體驗中及時進行科學認知的指導,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是至關重要的。此外,在真實的勞動體驗中輔以勞動榜樣熏陶,也是引發學生在體驗中反思,培養學生勞動習慣、情感與觀念,推動學生將勞動視為一種享受的有效方式之一。發揮勞動模范熏陶作用的最佳方式應是作為“隱形勞動模范”的家長、教師與學生一起參與勞動,在日常勞動中潛移默化地熏陶學生,因為“對學生的勞動進行教育指導,關鍵在于不能讓任何高漲的勞動熱情、創造激情最后成為孤單的火種”[12]。所以,勞動教育實踐需要教師、家長在共同勞動中積極樹立富有吸引力的勞動榜樣,讓學生在共同體驗中反思自身不足、改正自身問題,進而逐漸生成良好的勞動態度、情感與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夏農征,陳至立.辭海(第6版)[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2571.

[2]顧明遠.中國教育大百科全書(第二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1273.

[3]沃爾夫岡·布列欽卡.教育科學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議[M].胡勁松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41.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奔著最要緊的問題開方抓藥——教育部主題教育推動解決熱點難點問題系列報道之一[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9n/2019_zt16/mtjj/201908/t20190828_396180.html,2020-05.

[5]李珂,曲霞.1949年以來勞動教育在黨的教育方針中的歷史演變與省思[J].教育學報,2018(5).

[6]何云峰,王紹梁.“讓勞動本身成為享受”何以可能[J].探索與爭鳴,2019(7).

[7]王飛.勞動技術教育的價值取向偏差與回歸[J].中國教育學刊,2017(11).

[8]陶行知.在勞力上勞心[A].華中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80.

[9]Mitchell,R.K.,Agle,B.R.,&Wood,D.J.Toward a Theory of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and Salience:Defining the Principle of Who and What Really Counts[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7(4).

[10]讓·雅克·盧梭.愛彌兒(精選本)[M].彭正梅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00.

[11][12]B.A.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M].趙瑋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前言,23,429.

(責任編輯:申寅子)

Labor Education Ecosystem: Operational Dilemma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y

YU Lingyan, XIAO Long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Anhui 241000,China)

Abstract:? Labor education has the important value of promoting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However, the current simplified understanding of labor education obscures the complex mechanism and restriction conditions in its practice process, and affects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labor education. In view of the combin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and ecosystem theory, labor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can be regarded as an open and interactive ecosystem, and its practical dilemma can be re-examined.In particular,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labor education ecosystem is faced with the lack of driving force caused by the retreat of the participants, the lack of support caused by the lack of ecological circle, and the practice form alienation caused by the unstable foothold and other operational difficulti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nject the driving force, build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lay the foothold to promote the smooth operation of the labor education ecosystem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promote the effective landing of labo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labor education; ecosystem; main participant retires;ecological circle;practical body alienation

[收稿日期]2021-02-28

[基金項目]安徽工程大學校級科研項目“‘三全育人視域下輔導員課程思政能力的表現與培育路徑研究”(項目編號:XJKY0192019018)。

[作者簡介]余玲艷(1993-),女,安徽宣城人,安徽工程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論、大學生勞動教育;肖龍(1991-),男,江蘇徐州人,安徽工程大學教育學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論。

猜你喜歡
生態系統
森林撫育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影響研究
綠色科技(2016年21期)2016-12-27 16:05:03
政府職能與城市創新生態系統研究
大學英語課堂生態系統特征簡述
考試周刊(2016年21期)2016-12-16 10:37:45
“互聯網+”下醫藥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的構建與發展路徑
移動有聲閱讀讓兒童文學回歸故事本身
出版廣角(2016年14期)2016-12-13 01:49:53
生態瓶為線索的生態系統教學
生態系統理論視角下醫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商情(2016年40期)2016-11-28 10:54:26
諾里斯筆下的伊甸園
生態系統視角下:農村留守幼兒情緒問題的形成
科教導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2:36:28
基于價值共創共享的信息服務生態系統協同機制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2:02:5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草网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区| 青青草91视频| 成人日韩欧美| 日韩小视频网站hq|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99ri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欧美久久网| 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97色|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高清在线一区| 91亚洲影院| 国产毛片不卡| 日韩毛片在线播放| 在线视频97| 亚洲综合片|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无码人中文字幕| 国产69囗曝护士吞精在线视频| 国产极品嫩模在线观看91| 98超碰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在线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人人97超碰人人澡爱香蕉|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亚洲男女天堂| 青青热久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四虎AV麻豆| 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全部高H视频无码无遮掩|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α片| 欧美国产另类| 久久网欧美|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洲色就色|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下载|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黄色网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毛片视频|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色哟哟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黄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91亚洲视频下载|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免费国产福利| 在线国产毛片|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 国产在线自揄拍揄视频网站|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精品国产成人国产在线|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69视频国产| аv天堂最新中文在线| 国产va在线观看| aaa国产一级毛片|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TS|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日韩毛片免费观看|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91久久国产热精品免费|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亚洲视频三级| 色妞永久免费视频| 日本黄网在线观看| 亚洲色无码专线精品观看| 国产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日本成人精品视频| 最新加勒比隔壁人妻|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