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階段,以分層教學的方式開展數學學科教學活動,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實際學習水平,以“最近發展區”幫助學生制定發展和學習目標,這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減少班級學生兩極分化的學習現象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基于此,文章從高階思維的角度出發,對小學數學分層教學進行策略性探究,以供大家交流和分享。
關鍵詞:高階思維;小學數學;分層教學
一、引言
高階思維指的是在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對學生的數學創新學習能力、求解能力以及判斷能力進行全面性培養,提高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促使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對自身的數學學科素養進行全面培養。基于高階思維,以分層教學的形式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求教師重視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有效發展。
二、基于高階思維的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意義
通過教學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首先要提高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能力,在此基礎上鍛煉學生心智能力,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精神,鼓勵學生在探究學習的基礎上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拓展學生數學思維發展。在培養學生數學高階思維的過程中,融入分層教學思想,可以有效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了解學生學習能力,分析影響學生數學思維發展以及數學能力提高的因素,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分層教學可以有效減少班級兩極分化的教學現狀,幫助班級學生實現整體上的學習進步。在培養學生高階數學思維的過程中,以分層教學的方式為不同學生設置不同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減少學生的學習畏難情緒,促使學生積極思考,積極參與教師組織的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獲得全面提高。
三、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來看,教師受應試教育思想嚴重,課堂教學中仍以考點內容為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內容,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忽略了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在這一教學現狀下,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學生課堂學習比較被動,數學學習思維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主要體現在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較高,缺乏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數學課堂學習知識內容主要以考題為主,缺乏自主學習空間和拓展延伸學習機會。在這一教學現狀下,班級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被限制,數學學習思維無法獲得有效發展,學生數學知識學習興趣低下,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很難得到實質性的提高。
四、小學數學高階思維的培養途徑
(一)巧妙設問鍛煉學生數學解題思維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一般重視知識點的講授,將考點作為重點來進行講解,教師以課本內容和考點為基礎,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忽略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學習地位和學習感受。學生小學數學課堂的學習過程中缺乏思考的機會,數學思維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引導學生從創新的角度來看待數學問題,開展自主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從巧妙設置教學問題的角度出發,為學生預留自主思考和學習的空間,課堂教學中精心設問,引導學生分析和思考,反復推理和驗證。在這一過程中提高了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鼓勵學生積極思考,鍛煉學生的數學解題思維。
(二)合作學習激發學生數學創造思維
在學生高階數學思維培養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梯度的教學方式,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幫助學生確定學習主題,組織學生對重難點知識進行合作式探究,促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以小組合作組內交流和探討的方式,對數學問題進行探討性學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鼓勵班級學生進行自主思考,促使學生在討論學習的過程中完善自身的觀點,學生在交流與合作的過程中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與教師和其他小組學生一起來進行探討。以合作學習的形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思維,對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進行全面培養。
(三)對比教學提高學生數學綜合素養
從數學知識內容的本質上來看,數學知識之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要從高階思維多角度出發對學生數學學習和解題能力進行全面培養。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以對比教學的形式,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科學習的過程中聯想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系,以想象和聯想的方式,主動進行數學知識內容的儲備,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鼓勵班級學生以拓展學習的方式進行數學知識內容的延伸性學習,在自主學習打基礎上尋找解決數學問題的最佳途徑,幫助學生獲得學習上的進步,對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進行全面培養。
五、基于學生高階思維培養的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策略
(一)分層制作導學內容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科學習中,課前導入階段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重要作用。組織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活動,以優質的課前導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對接下來的數學內容進行自主性的學習和探究,對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探究創新學習的精神具有重要作用。通過課前預習提高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促使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對教師所講內容形成二次學習記憶,鼓勵班級學生對自己不熟悉或不理解的知識內容進行重點思考,進而使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數學學習思維,幫助學生實現在數學學科學習中的進步。因此在教學時,教師應針對不同學習能力和學習層次的學生,制訂出不同的導學內容和導學計劃,綜合考慮學生學習能力、認知能力以及數學思維發展情況等因素,以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進行全面培養,在教學活動中,以分層導學的形式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促進班級學生的全面發展。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加法和減法》一課內容時,教師從分層教學的角度出發,設置預習內容。對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來說,設置故事場景,鼓勵學生自主性地學習分數加法和減法運算知識,為學生設置簡單例題,組織學生開展試練活動。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明確基礎教學目標,注意教學情境的建立和課前教學的鋪墊。如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預習活動中以實際生活情境,鼓勵學生對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的運算原理進行深入性學習和思考。小明給家人分生日蛋糕,媽媽分得了三分之一,爸爸分得了四分之一,姐姐分得了三分之一,求小明給自己分得了多少呢?在情境教學中,鼓勵學生探究解題方法,列出式子,在預習活動中探究解題方法。以分層制作為導學內容的教學方法,提高不同學習層次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全面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
(二)分層提問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在潛力
數學學科屬于理工類學科,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經常會產生一種畏難的學習情緒,原因在于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學生在建立一定的數學邏輯思維之后,開展解題活動。因此,在高階思維的培養基礎下,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教師應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進行劃分,以分層提問的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潛力。在教學中對不同學生提問的難度和重點應有所區別,如對數學知識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問題設置應以基礎知識為主,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內容之后,從趣味性的角度出發,逐步提高問題的難度。對數學學習理解能力較好的學生來說,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拓展性延伸的問題設置,鼓勵學生進行積極思考,并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積極學習,對數學知識內容進行深入性的學習和探索,以此來達到培養不同層次學生的數學高階思維的教學目的,促使班級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一課內容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以分層提問的形式,來與班級學生形成良好的課堂互動,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注意力,引導班級學生對教師課堂所教知識內容進行深入性的探究學習。分層提問應在了解班級學生學習情況以及興趣愛好的前提下進行。比如針對學習成績好數學理解能力較好的學生,進行拓展延伸的問題提問,如長方體和正方體面積求解方法與體積計算方法,鼓勵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內容知識進行深入性的探究和學習。對學習基礎較差,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從簡單問題的設定出發,以觀察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特征為主,開展提問活動,如數一數正方形有幾個面、幾個頂點、幾條棱等,以簡單的問題提問方式幫助學生打下數學學習的基礎,幫助學生樹立數學學科的學習自信心,促使班級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完善數學內容,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的進步。
(三)課業練習分層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課后作業練習是檢驗學生課堂學習成果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重視課后作業內容的布置,從分層教學的角度出發,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出不同的作業教學內容。比如,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在作業數量和作業難度設置中進行有效規劃。對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來說,作業布置難度應有所提高,控制作業布置數量,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挑戰性。對數學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教師應從基礎教學的角度出發,為學生布置一些基礎作業,促使學生在作業學習的過程中全面掌握基礎知識,并在作業練習的過程中做到熟練應用。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及時從搜集學生作業反饋資料,并有針對性地進行作業布置的教學調整,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降低或提高作業布置難度,控制作業數量,引導學生在數學作業中進行積極思考,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拓展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
例如,在教學《簡易方程》一節內容時,教師應根據班級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課堂學習表現等準確判斷班級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合理分層設置不同的課業練習內容。比如為班級中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設置較難的題目,在學習《簡易方程》這一課內容時,鼓勵學生以簡易方程和四則運算的方法,對題目內容進行求解,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對學習能力較差、數學解題能力有待提高的學生來說,教師應組織學生以簡易方程的形式來解決問題。在設置題目的過程中,以課堂教學內容為主,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幫助學生打好數學學習的基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以學生數學高階思維培養為最終教學目的,重點從分層教學的角度出發,對學生的預習導入環節、課堂教學環節以及課后作業布置環節進行精心布置,以分層教學的方式全面提高班級學生的數學高階學習思維,鼓勵學生對數學知識內容進行深入性的學習和自主探究??茖W教學以此來促使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打好數學基礎,對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進行全面培養,體現新時期的數學素質教育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朱冬芳.構建高效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途徑探究[J].考試周刊,2021(61):91-93.
[2]林小波.小學數學作業的分層布置策略[J].江西教育,2021(21):74.
[3]胡忠誠,周末.尊重差異 分層教學 異步成長[J].新課程,2021(28):146.
[4]陳國能.小學高年級數學分層教學實施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55):63-64.
[5]陳曉雯.高階思維培養目的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優化[J].第二課堂(D),2021(7):59-60.
作者簡介:
張映瑜,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云霄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