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瑤
摘要: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微課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并且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推動教學進程的效果,在初中化學教學課堂中,結合微課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氣氛,立足于學生興趣點去提高學生學習熱情,有效增加學生在課堂中的討論度。利用微課在初中化學課堂中,將其抽象知識轉化為具象實驗過程,可以幫助學生降低知識的難度,并且因為化學實驗難度較大,可以通過播放視頻的方式模擬化學實驗,從而彌補學生實驗知識部分缺失的現象,通過微課幫助學生梳理復習已經學過的內容,有效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關鍵詞:微課教學;初中化學;教學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微課具有內容精煉,時間較短,并且針對其課程中主要內容展開講解的特點。可以有效幫助學生降低在課堂中產生煩悶、困倦等情緒的幾率,通過這種新奇的教學方式,改善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對化學知識是一種枯燥乏味形象的狀況,保證學生在聽講過程中,可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并能一定程度上,推動學生去認真探究和討論,從而逐漸了解其知識內涵,并且進行完整掌握和熟練應用。
一、抽象轉化具象
在語言枯燥乏味,表述較抽象的化學知識學習過程中,學生易產生厭煩和抵觸心理,對于這種無實地、無實物的實驗知識學習,提不起興趣,也無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最后導致課堂教學效率很低。而在化學課堂中,結合微課這種新型教學思路,可以有效改善這一教學現象,通過其微課時間較短的特點,幫助學生理解掌握該節課堂內容,通過其微課內容精煉的特點,幫助學生掌握核心知識,并且微課還有較高便捷性以及其內容豐富的特點,讓教師在挑選微課時,可以更具廣泛性和真實性,完善教學過程,提升教學效果。
在學習關于水分子知識時,由于初中化學所學習的知識都是關于物質構成的分子和離子等微小顆粒,無法接觸,無法觀察。在一定程度上,考察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讓學生能在自己的腦海中構建一個微觀結構,才能在以后的學習中,理解教師講解方向和具體思路。大家對氧分子并不陌生,但卻看不見,摸不到,也沒有更象形的物體去表示它,但它卻與我們人體的呼吸系統密切相關,是我們必須的一種分子。想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氧與氫分子之間如何構建成水分子,可以通過微課中播放動態圖片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到其結合過程,也能讓學生在自己的腦海中,構建出一個具體結構,并且通過這種學生從來沒有接觸到的化學知識,有效提高學生對化學這一學科的學習熱情,更能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討論其相關化學內容。
二、模擬化學實驗
在探索化學知識過程中,最具有說服力的教師進行化學實驗,并根據其現象去思考討論,最后找到正確結論,但實驗過程中存在很多未知的、潛在的危險,為了學生安全著想,對于化學實驗部分的知識,一直都是由課本中簡要介紹,其中具體過程以及產生的實驗現象,都由教師引導學生想象理解,但這種教學方式的效果并不好,學生在記憶知識時,缺乏一定根據和象形圖畫,導致學生在理解時可能產生很多阻礙。
在學習燃燒的條件的實驗時,教師通過播放實驗視頻,讓學生經過討論,得出燃燒條件需要空氣的結論。幫助學生在無形中就記住了這一化學知識,并能夠形成一種常識,在生活中遇到需要滅火的操作時,可以根據知識儲備正確滅火。在教師與學生共同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有效達成集中學生注意力,引領學生跟隨教師腳步,走進化學世界的教學目的。
三、鞏固知識復習
微課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課堂中,具有積極推動意義,能夠幫助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溝通平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索欲望,有效幫助學生在觀看視頻過程中,認真記憶化學知識,并能善于思考,積極討論。微課這種教學方式更能滿足學生對于不同階段知識點進行分類整理,以及有聯系的知識點之間進行溫故而知新的學習目標,可以幫助學生在鞏固新知識的過程中,也可以適當聯系舊知識,并將其產生聯系,從而形成一個清晰的知識脈絡,有效提高學生在化學課程中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在學習九年級下冊課題2的《金屬的化學性質》時,教師通過微課播放其知識總結的方式,幫助學生將其中較復雜,并且涉及范圍較廣的幾個金屬與不同物質進行化學反應,如“空氣”、“鹽酸”、“稀鹽酸”,而產生的化學實驗現象以及實驗結論,進行分類和整理,并且適當聯系前面內容,即“燃燒是需要在空氣中進行的”,幫助學生溫故而知新,還可以鞏固新學習的內容。
結束語:教師通過微課向學生播放具體實驗過程、總結化學知識,幫助學生更加直觀的去了解實驗現象,以及實驗藥品之間進行碰撞可能得出那些化學知識和規律,有效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信服度,將抽象的課本內容,轉變為三維具象的實驗視頻,解除在學習實驗知識時的阻礙,提升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保證化學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