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紫羅

摘要:新課程改革下,要求教師應當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使學生成為終身學習的自主學習者。基于此,“以學定教,少教多學”的課堂模式應運而出,這也對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即教師應當更加注重教學質量,實現精教優教。本文以初中數學“相似三角形”課例為研究對象展開相關探討。
關鍵詞:相似三角形;初中數學;課例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前言:“以學定教,少教多學”要求教師應當能夠盡量將課堂上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教師必須能夠真正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和發展特點,因為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才能夠真正做到“以學定教,少教多學”。
一、初中數學“相似三角形”課例研究背景
新課改背景下,要求教師應該能夠做到“以學定教,少教多學”,實現高質量教學,并以此為教學手段,全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日后成長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相似三角形”作為初中數學中重要的幾何證明題,其常常令學生望而生畏,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學習幾何證明的信心。“以學定教,少教多學”要求教師能夠幫助學生轉變傳統思維,即從形象思維轉化成演繹思維,以此來提升學生學習幾何證明的信心和決心。在“以學定教,少教多學”的課堂模式中,教師還應當極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探究問題的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初中數學“相似三角形”課例教學目標分析
教師在對學生展開“相似三角形”的知識點教學時,首先應當對教材進行深入分析,理清單元結構,區分重點知識、難點知識和基礎知識,并且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以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能力展開科學教導,意在能夠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并能夠做好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銜接。“相似三角形”是中考的常見考試類型,其對學生的數學成績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數學教師應當對學生展開正確引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歸納能力。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能夠將理論和實踐進行有效融合,并且能夠充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基于此數學教師還應當培養學生實際解決問題能力。
教學目標:①知識目標:應用相似三角形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充分掌握相似三角形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②能力目標:具有建模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夠主動將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并運用相似三角形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①教學重點:利用三角形知識,“進行線段長度計算和角相等的求解或證明。”②教學難點:構建相似三角形模型,將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
三、初中數學“相似三角形”課例研究
“以學定教,少教多學”要求教師應當能夠充分了解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和綜合解題能力,并根據學生的數學學習現狀,制定科學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基于此,教師可以以問題為導向,全面考察學生思維活動和學生知識掌握能力。數學問題應當具有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求知欲,強化學生主體意識的特點。
例如: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完成以下題目。
如圖1,△ ABC是等邊三角形,DE//BC,延長DE使得EF=CE,連接AF、BE,并延長BE交邊AF于點M。問題:①請同學們找出圖中的相似三角形;②求證AM·AF=AD·AC。
分析:本題既含有等邊三角形又含有相似三角形,所以學生在解決相關數學問題時,可能會有所遺漏,這就要求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要更加細心。本題存在的目的是考查學生掌握三角形判定方法的程度,并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學生的解題過程以及對問題的回答,教師可以清楚了解學生在“相似三角形”方面存在不足的地方,并以此對學生展開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由于本題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所以這能充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四、初中數學“相似三角形”課例教學反思
新課程改革下,教師應當適當學會放手,即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充分考慮時間,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思維空間,使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得到逐漸提升。突出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不僅能夠讓教師清楚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更能夠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有效提高課堂質量和課堂效率,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相似三角形”要求學生具有比較強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為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理解并掌握相關知識點,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能直觀感受“相似三角形”解題過程。此外,教師還應當借助多媒體使學生的解題思路得到開拓,并以此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以學定教,少教多學”的課堂模式要求教師能夠以學生的實際學情出發展開相關教學,并充分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基于此教師在數學課堂上應當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使其主動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能夠得到逐漸提高。
結束語:基于“以學定教,少教多學”所展開的課堂教學,不僅能夠有效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而且還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因此其是一個值得推廣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學定教,少教多學”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當主動出擊,砥礪前行,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才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參考文獻
[1]陸曉霞. 初中數學《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及應用》的教學案例分析[J].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1(22):1-1.
[2]曾澤群, 林麗綠. 設置有效問題 建構知識空間——”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教學案例分析[J]. 中學數學教學參考:中旬, 2015(12):3-3.
[3]劉麗華. 聚焦核心素養 關注課堂教學——初中數學”相似三角形判定的綜合應用”課例研究[J]. 上海中學數學, 201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