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淑群
摘要:核心素養下,教師在組織小學生學習小古文時,一定要讓小學生對這一知識內容的學習引起足夠的重視,并積極地打破傳統小古文教學模式的局限,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形式組織小學生學習小古文,讓小學生一直保持學習小古文的興趣與熱情。在小學古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轉變教學理念、合理應用多媒體、分層教學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古文的目的和價值,感受古文的魅力,從而構建一個高效的小學語文古文教學課堂。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小古文;教學途徑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小古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引導價值,開展多樣性教學,優化教學策略,為學生們構建美好的語文課堂。在教學古文時,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誦讀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并在不斷優化教學策略的同時,強化鍛煉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在培養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同時,為學生后續的古文學習奠定基礎。
1 小學古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師重視不夠
很多教師沒有認識到古文教學的重要性,在實際教學中也不會對古文進行過多的講解和分析。而且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文幾乎都是節選內容,初中和高中時期會重復出現,導致小學教師不重視古文教學,學生也缺乏學習積極性,課堂教學氛圍比較枯燥。古文學習的難度會使學生對古文產生厭惡感,這樣就不利于其以后的古文學習,也不利于語文成績的提高。
1.2教學理念落后
有些教師的教學理念落后,教學中仍然采用傳統的方式,如將古文的意思翻譯一遍,學生大概理解文章內容后進行背誦和默寫,沒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不利于學生對古文的理解,也不利于古文教學。
1.3小古文與現代漢語言存在差異
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和時代的更迭,我國漢語言從古到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甚至有一部分漢語的內涵都發生了變化。而現如今的小學生生活在現代漢語環境中,再加之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思維能力和認知水平相對都較低,在學習小古文的過程中,很容易與現代漢語混淆。正是由于小古文與現代漢語言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所以小學生學習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
2 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理念的小學小古文教學有效策略
2.1完善課堂教學設計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隨著小學語文教材中文言文篇目的不斷增加,教師對古文教學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但很多教師對古文教學的關注點還比較單一,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形成有效、有趣的方法,無法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核心素養理念下,教師通過加強小古文教學,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轉變教學觀念,強化古文的誦讀和意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養成學習古文的良好習慣,也進一步豐富了教師的教學設計。另外,基于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教師還需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從而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學生產生創造性的心理活動,可以更加深入和全面地了解古文。
2.2加強誦讀指導
開展古文教學過程,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朗讀指導。由于學生認知有限,不了解古文的語言特點,所以在這篇課文中有很多朗讀障礙。鑒于此,教師要先對學生進行細致的朗讀指導,清除閱讀障礙。首先,教師讓學生圈畫出課文中的生字、詞,標注拼音自由閱讀,對于一些較難讀通的地方,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其次,教師帶領學生朗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在一些不容易讀準的字音上進行讀準指導。
2.3創新小古文教學方式
教師開展小古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通常都是逐詞逐句地對小古文的內容進行詳細的講解,直接將涉及的知識點灌輸給小學生。這種生硬的教學形式,很難促使小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相反很容易阻礙小學生主觀學習能動性的調動,這將對小學語文小古文教學的效果造成很大的影響。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核心素養下開展小古文教學活動時,應該積極地突破傳統小學語文小古文教學模式的局限,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形式開展小古文教學,不僅可以促使小學生產生更好的學習體驗,同時還可以保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切實地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2.4加強感染浸潤
教師要重視文化的傳承與理解,這樣學生在學習古文的過程中可以接受文化的浸潤與熏陶,進而養成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能力。語文教材中的選文一般都較為短小精悍,其中富含著豐富的智慧和情趣。教師可以抓住這一特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古代文化常識。在教學古文內容時,教師應當圍繞教材重點進行延伸,可以利用一些經典的古文故事,不斷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需要局限于教材,教材中的古文篇數有限,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利用多種古文素材,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古典文化的熏陶,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知識。
2.5引導閱讀理解
為了深入理解古文,學生需要以古文的思考方式閱讀古文。教師在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著重訓練學生的古文思維,依托小古文課文,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和朗讀,提升學生的古文閱讀能力,進而實現既定的古文教學目標。盡管文言文和白話文在敘述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都是漢語。教師可以閱讀思維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感受漢字古往今來的變化。在講授“眾皆棄去”這個句子時,教師應用某些成語為學生闡釋何為“皆”,然后把這一含義放入具體的句子中幫助學生理解。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將會形成一定的文言文思維,不僅能掌握成語的含義,還可以依據成語的含義了解文言文語句的含義。最后,教師還需要重視成語的特殊用法,某些字的含義和古文含義截然不同,如“跑”“走”等。
結語
絕大多數小學生閱讀現代文尚且存在很多障礙,對于古文中的文字用法理解起來更是困難重重,所以學習過程中難免產生許多消極情緒。在小學語文階段,古文學習對于提高小學生的文化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教師要加強古文教學,明確古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系統占據的重要地位,進而結合語文學科特點,采取有效的措施,幫助學生掌握古文知識,了解傳統文化,最終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嚴炳枝.小古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文學教育(下),2020(12):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