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奎洋 貝紹軼 唐金花 王曉春



摘? 要:基于應用型本科特征和一流課程建設背景,以汽車發動機管理系統課程為例,對當前課程建設進行問題剖析和實踐探索。依據行業企業調研、課程思政理念及課程“兩性一度”要求,優化重構課程目標與內容體系;基于培養目標和內容體系,對課程建設相關環節進行創新探索,具體包括“完善線上線下教學方法”“組合聯動課程運作體系”“拓寬課程實施開放場域”“構建一流課程師資隊伍”“立體化課程教材建設”以及“多元一體課程評價體系”等;基于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標準對課程建設實踐效果開展達成度評價,實現課程的閉環建設和持續改進。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一流課程;混合式教學;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0?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2)03-0014-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and the background of first-clas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aking the course of "Automobile Engine Management System" as an example,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is analyzed and practiced.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s, the idea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curriculum and the "two properties and one degree" requirements of curriculum,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and content system are optimized and re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content system, the innovative explorations are made on the relevant links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cluding "improving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methods", "combined and linked curriculum operation system", "broadening the open fields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building a first-class curriculum teaching staff","constru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s", "diversified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etc.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the degree of achievement of curriculum objectives,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s evaluated, and the closed-loop construction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curriculum were realized.
Key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first-class course; mixed teaching;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課程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教育任務的基本單元,也是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的“最后一公里”[1]。因此,課程是高校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課程質量直接影響著高校人才培養質量。2019年,教育部頒布了建設一流本科課程的“雙萬計劃”,提出了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即“兩性一度”的本科課程建設期望[2]。應用型本科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對于學術型本科,應用型本科具有鮮明的技術應用特征,更為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養[3]。因此,有必要基于應用型本科特征和一流課程建設背景,對應用型本科一流課程建設開展系統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
汽車發動機管理系統是汽車服務工程專業的一門核心專業課程,內容涵蓋了電子控制汽油噴射系統、電子控制點火系統、汽油缸內直噴控制系統、電控柴油發動機管理系統、發動機輔助控制系統以及系統故障檢測與診斷等,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求學生具備相應的工程實踐能力,具有鮮明的“理實一體、知行合一”的應用型本科特征。2019年,汽車發動機管理系統課程被學校遴選為一流本科課程培育項目,基于此課程組對汽車發動機管理系統課程建設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與實踐,以期在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同時,為應用型本科一流課程建設提供參考案例。
一、課程原有問題剖析
汽車發動機管理系統課程配設有中國大學慕課在線開放課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相對于早期的純線下教學方式,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也存在著當前國內大學課程及混合式教學模式常見的一些問題[4]。
(一)課程思政問題
在原有課程教學中,存在重視專業知識講授,輕視思政協同育人的問題。從教學目標制定、教學內容設置、教學方式設計以及教學效果評價等各個環節,教師更為注重對課程理論知識的講授和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對學生的人生價值塑造、家國情懷培養等較為欠缺。
(二)“兩性一度”問題
高階性、創新性及挑戰度是一流課程建設設定的屬性要求。在原有課程教學中,存在教學內容深度不夠、專業前沿知識不足、探究性學習安排較少以及課程學習挑戰度不高等問題。在當前“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已不同于以往,對課程內容也有了新的預期。
(三)實施場域問題
課程實施是教學內容由設計方案轉為教學實踐的過程,屬于課程教學的核心環節。目前,課程實施普遍受到教學時間、教學空間以及參與人員等課程實施場域的深刻制約[5]。在本課程原有教學中,也存在著課程實施的固定時間、固定教室、固定教師以及對固定時空過分依賴等問題。
(四)多元評價問題
課程評價是課程建設的反饋環節,具有檢測教學效果、診斷教學問題、矯正教學錯誤以及提高教學質量等作用。在原有課程教學中,采用了“N+1”的課程考核方式,其中“1”為課程期末考試,“N”為教學過程考核。但是,也存在著評價主體單一、評價方式簡單以及評價目標僵化等問題。
(五)組合聯動問題
宏觀意義上,每門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都不是孤立、單獨的存在,而是與一些其他課程存在著內容上的銜接或干涉。微觀意義上,每個教學環節,例如:課程目標、教學設計、反饋評價以及運作機制等,也是相互聯系、緊密相關的。在原有課程教學中,對課程組合聯動問題考慮得不夠深入。
(六)教材建設問題
課程教材是一流課程建設的重要支撐條件。本課程一直選用由課程組自己編寫、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汽車發動機管理系統》作為課程教材。該教材與應用型本科特征具有很好的吻合度。但是,隨著課程建設的發展,也存在著課程內容有待拓展、完善以及與信息技術融合不高等問題。
二、課程建設思路架構
基于前面剖析的課程所存在的問題,構建了課程建設的整體思路,可分為文獻歸納階段、理論研究階段、實踐探索階段、反饋評價階段以及課程總結階段五個階段,具體思路架構如圖1所示。
第一階段為文獻歸納階段,主要是廣泛搜集、研讀關于應用型本科、一流課程內涵以及一流課程研究等方面的文獻資料和政府文件,梳理出應用型本科的人才培養特征、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內涵及研究現狀;第二階段為理論研究階段,基于行業企業調研、課程思政理念以及課程“高階性、創新性及挑戰度”的要求,對汽車發動機管理系統課程目標進行重新制定,并對課程內容體系進行優化與重構;第三階段為實踐探索階段,基于制定的課程目標和內容體系,對課程建設相關環節進行實踐探索,具體包括“完善線上線下教學方法”“組合聯動課程運作體系”“拓寬課程實施開放場域”“構建一流課程師資隊伍”“立體化課程教材建設”以及“多元一體課程評價體系”等;第四階段為反饋評價階段,基于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標準對課程建設實踐效果進行達成度評價,并將評價結果應用到課程目標、內容體系、教學方法、師資隊伍以及評價體系等的持續改進中,進而實現課程的閉環建設。第五階段為課程總結階段,對課程建設過程及其成果進行總結和反思,促進成果在兄弟院校、同類課程中的應用和優化。
三、具體創新實踐措施
根據上述的課程建設思路架構,課程組對汽車發動機管理系統課程進行了建設探索與實踐,所采用的具體創新實踐措施可歸納為:“重構課程目標,優化內容體系”“拓展實施場域,完善教學方法”“聯動運作體系,改革評價方法”“構建一流師資,編撰一流教材”幾個方面。
(一)重構課程目標,優化內容體系
基于國家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綱領與應用型本科特征,立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汽車服務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對行業、企業以及兄弟院校開展深入調研的基礎上,融入課程思政理念和“兩性一度”要求,重新制定了汽車發動機管理系統課的課程目標,增加了塑造人生價值、培養家國情懷等課程思政目標,優化了基于控制原理診斷故障、復雜故障解決方案設計、維修現場實際故障排除等課程教學目標,進而使得課程目標在滿足課程思政理念的同時,滿足課程“兩性一度”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
根據新制定的課程目標優化構建新的課程內容體系,充分挖掘課程的高階性、創新性及挑戰度,使得知識、能力、素質有機結合,課程內容更具前沿性和時代性。原有課程內容體系被整合為電控汽油發動機燃油噴射系統、電控汽油發動機點火系統、發動機管理系統故障診斷與排除等6個教學模塊,每個教學模塊又由專業理論教學、翻轉課堂教學、項目實踐教學3個組成部分,整個課程一共設置有6次翻轉課堂教學和12次項目實踐教學,使得課程內容體系能夠充分滿足課程目標實現的要求。課程思政內容深度融入6個教學模塊中,整個課程一共設置28個課程思政元素。下面給出4個課程思政元素案例,如表1所示。
(二)拓展實施場域,完善教學方法
本課程具有鮮明的實踐操作屬性,屬于典型的應用型本科專業課程。單一的線下教學模式不能發揮“互聯網+”教學的優勢,單一的線上教學模式無法滿足課程的實踐教學任務,因此本課程基于中國大學慕課在線開放課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但是,在新的課程目標及內容體系的促進下,維修現場教學環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被重新定義。在此背景下,本課程創新性采用了“慕課線上教學+線下課堂教學+實驗室實踐教學+維修現場教學+雨課堂教學平臺”的多場域融合式教學模式,如圖2所示。多場域融合式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了各種教學實施場域的優點,有效克服了課程實施場域制約的問題,達到了擴展課程實施場域、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目的。
采用多場域融合式教學模式,必須深入分析課程內容體系與各種場域教學模式的內在關聯,優化組合課程各個場域教學環節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線上教學方法、線下教學方法、項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方法、翻轉課堂教學方法、維修現場教學方法以及理實一體教學方法等的各自優點。基于中國大學慕課教學平臺,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充分發揮線上網絡教學與線下課堂教學兩者的優點;在線下課堂教學環節中,運用雨課堂教學平臺開展線上學習效果測評、學生彈幕提問、項目優秀評選以及學生掃碼簽到等優化教學環節,提高教學效率與效果;在典型故障案例環節中,采用錄制維修現場故障案例排除過程和維修現場在線連線視頻的方式,解決了課堂知識與社會實際相脫節的問題;在實驗室實踐教學環節,基于項目任務驅動的理念,采用理實一體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
(三)聯動運作體系,改革評價方法
針對原有課程運作體系的不足之處,課程組在宏觀、微觀兩個層面上對課程運作體系進行破舊立新,以組合聯動的思維創新課程運作體系,有效地克服了傳統課程運作的分散、孤立以及單向等問題。在宏觀層面上,依據汽車服務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以汽車發動機管理系統課程為中心的拓撲導圖,聯合上、下游課程組合建立了課程建設聯動組,綜合梳理、解決了本課程與其上、下游課程之前的內容銜接和干涉問題。在微觀層面上,建立了課程建設聯動運作機制,明確規定了課程負責人、課程組的職責范圍以及課程目標制定、課程教學要求、課程運行監督、課程反饋評價以及課程達成度評價等的運作規范,促使課程實施的各個環節緊密相連和閉環建設。
重新構建的課程目標、內容體系以及多場域融合式教學模式,對課程評價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因此有必要對原有課程的“N+1”考核方式進行改革與創新,構建汽車發動機管理系統課程多元一體的評價體系。評價主體由任課教師擴展為任課教師、參與學生以及企業行業一線工作人員,課程成績組成由理論考試成績、實踐考核成績、過程考核成績擴展為線上學習成績、項目實踐成績、翻轉課堂成績、實踐考核成績以及期末考試成績,有效地克服了傳統評價方式主體單一、方式簡單以及目標僵化的問題。同時,基于工程教育認證理念[6],在課程評價體系中引入了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機制,根據達成度評價標準對課程教學目標達成度進行計算與評價,并將評價結果應用于課程目標、內容體系、教學方法、師資隊伍以及評價體系等的持續改進中,實現了課程的閉環建設。
(四)構建一流師資,編撰一流教材
一流師資與一流教材是一流課程建設的重要支撐條件。本課程原有師資隊伍由6位任課教師組成。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高級實驗師2人、講師1人,理實一體化“雙師型教師”4人。師資隊伍結構基本合理,能夠滿足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根據課程建設實踐的需要,新增博士學位任課教師2人,進一步優化了課程師資隊伍梯隊;聘請了4位維修企業一線工作人員作為課程兼職教師,參與維修一線現場教學和課程實踐考核環節。此外,進一步完善了課程師資隊伍建設的激勵機制、管理機制以及“傳幫帶”機制等,為課程一流師資隊伍建設提供了政策支持。
由于課程原有教材存在內容知識點需要更新、故障案例文本顯示效果不佳以及缺少課程思政內容等問題,課程組根據課程思政建設和“兩性一度”需求,對課程教材進行了優化再造。根據汽車發動機管理系統技術發展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添加和刪減,完成了對教材內容知識點的更新;制作了若干個故障案例現場排除視頻,編撰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立體化課程教材,通過掃描教材中的二維碼可以獲取相關內容的微視頻或動畫視頻,達到教材紙質內容簡潔精煉、主要知識點視頻化的目的;梳理出課程思政內容導入點、研討問題及思政落腳點,并將課程思政內容以模塊化的形式嵌入于教材中,創新了本課程教材模式,并為課程多場域實施提供素材支持。
四、結束語
在一流本科課程的“雙萬計劃”背景下,以汽車發動機管理系統課程為例,對應用型本科一流課程建設進行了探索與實踐。在教學內容方面,創新地將課程思政理念與“兩性一度”要求深度融入課程目標及內容體系中;在教學模式方面,創新地提出了“慕課線上教學+線下課堂教學+實驗室實踐教學+維修現場教學+雨課堂教學平臺”的多場域融合式教學模式,并對各個教學實施場域下的教學方法進行了優化設計;在評價方法方面,構建了課程多元一體評價體系,將線上學習測評、行業企業人員以及課程目標達成度等引入課程評價體系,實現了課程的閉環建設和持續改進;在教材建設方面,編撰了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立體化課程教材,并將課程思政以模塊化形式嵌入教材中,實現了課程教材的專業知識精煉、案例微視頻化以及融入課程思政的目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建設,已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得到了任課教師和參與學生的高度認可。目前,本課程已成功遴選為江蘇省一流本科課程,并被推薦申報國家一流本科課程。
參考文獻:
[1]吳巖.建設中國“金課”[J].中國大學教學,2018(12):6-11.
[2]王喬,徐建斌,王雯.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探索——以“中國稅制”課程為例[J].中國大學教學,2020(12):31-35.
[3]洪藝敏.轉型發展背景下的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20(5):52-54.
[4]柏金,王謙.工程熱力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優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S1):283-285.
[5]張銘凱.“雙一流”建設與課程變革[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3):7-12.
[6]王飛,劉勝輝,崔玉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的地方工科院校新工科建設的思考[J].高教學刊,2021(3):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