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
摘要:本文基于藏區高中教學質量提升的策略研究為題,通過借助思維導圖,促進學生自主能力發展、使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加強賞識評價,給予學生正向學習反饋的三個方面研究,希望能夠為大家提供參考性教育價值。
關鍵詞:藏區高中;質量提升;策略研究
“質量提升”一直是藏區高中階段教師實踐工作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如何提高自己課堂教學服務質量,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勤于思考、樂于探究的學習狀態產生,保證學生快速吸收課程的新知識,強化學生新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這不僅是當下高中階段課程改革中教師的必答題,也是保證學生順利完成高中學業,最終取得一個高考理想成績的現實發展需要。為此,本文將結合自己實踐的研究經驗上,談論三個方面提升高中階段課堂教學服務質量,促進學生基礎知識及關鍵能力良性發展的具體教學措施,希望為大家帶來啟迪性參考價值與現實依據。
一、借助思維導圖,促進學生自主能力發展
一個人的自主能力發展決定后期成長的上限,所以在高中階段提高自身課堂服務質量的背景下,應該高度關注學生自主能力的發展與培養,因為只有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才能主動探究知識,建構知識、轉化知識。為此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功能優勢,有效將思維導圖運用到高中課程預習環節,以此達到提高學生預習質量的目的。其次,思維導圖圖形的選擇,應該以新穎化,趣味化為原則,這樣的圖形展示將會調動大部分學生的繪制動力,進一步保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最后為了進一步激發全體學生的自覺學習意識,教師可以融入比賽元素,開展一次思維導圖作品展示評選活動,并且設計思維導圖繪制藝術者、先進者、模范者的榮譽稱號,這樣更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好勝心。具體而言,在高中階段課堂教學的預習環節中,教師通過PPT課件的制作,為學生提供各式各樣的思維導圖。如:魚骨圖、海星圖、氣泡圖等,供于全體學生自主選擇,同時還設置了思維導圖預習作品的PK賽。這一環節是調動學生繪制興趣,保證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預習作品中,積極的探索新知識,認識自己繪制思維導圖預習作品中的疑惑點,進而將會激發學生后續學習的問題意識產生。其次,在課程導入環節中,師生一起共同評選出不同優秀稱號的獲得者,并且教師為獲得稱號者學生頒發相關的物質獎勵,這個過程中起到了學習榜樣樹立與示范的效果,同時也激發了獲得榮譽稱號學生的學習欲望,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最后,在不同學生展示思維導圖預習作品中,也助力教師更好的了解不同學生預習的學習進度,進而調整自己后續教學的針對性,從而不僅實現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也將為后續好課的產生奠定實現基礎。
二、使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主動學習意識
信息技術集合圖片、音頻、視頻、文字等為一體化教學工具,它能夠將教材靜態化知識展現方式,轉變為動態化,形象化,直觀化,立體化的知識表現。這樣不僅使得學生更好的理解課程知識,也將帶領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解構新的知識。所以在高中階段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背景下,教師應該重視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進而以此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的直觀理解能力和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的目的,從而不僅助力教師產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也將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此外,在教師借助信息技術,提高高中階段課堂教學質量過程中,需要明確兩個方面的使用原則。第一方面,信息技術是傳統教學的有益補充而不是替代者,所以教師就是應當基于教材知識特征與學生學習認知水平上,有效借助信息技術工具,提高學生對課程知識的快速理解。第二方面,信息技術由于信息容量大,知識可回溯的功能優勢,為高中階段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供了更多的支持與選擇,但是教師需要注意要結合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需要有節制的設計不同的信息課件,而不能一味的增加信息技術課件的知識容量,以此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在此期間,很容易產生從傳統滿堂灌、填鴨式教學現象,轉變為新時代的信息化機器灌輸的現象,這樣反而會弱化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降低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勢。
三、加強賞識評價,給予學生正向學習反饋
在提高高中階段課堂教學質量的背景下,教師應該認識賞識評價教學的優勢,能夠在高中課堂教學全環節貫穿其中,這樣將會給予學生學習正向化的反饋,以此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滿足學生學習的虛榮心,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具體而言,師生作為課堂的雙主體,其師生互動是課堂教與學的基本形式,那么在師生教與學互動過程中,教師應該客觀認識不同學生存在的學習差異性,有效把握普通學生學習優勢,進而提出不同難度的學習問題,指名不同學生的進行回答,然后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回答準確度、積極性、深入性,采取鼓勵式、肯定式、激勵式的教學評價過程,這樣將會大大激發被評價者的學習主動意識,同時還能夠營造一個民主化、和諧化的教學環節,大大降低了課堂教學的嚴肅性,從而更好的實現教之有效、學之高效的課堂盛景。
綜上所述,在思維導圖、信息技術、賞識評價的教學手段研究中,都是提高高中階段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但是教師需要認識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是一個長期性、復雜性的工程,所以教師應道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反饋,不斷的優化自己教學針對性,進而探索更多適應學生高質量發展的教學方法,從而才能可持續保障學生各項學習能力及核心素養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呂靜瑩,郭松輝.“互聯網+”視野下賞識教育評價的實施策略[J].新教師,2021(07):25+45.
[2]施獎獎.點滴之積累 鑄有效課堂[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2(0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