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婷婷
摘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黨中央和國務院為加快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義務教育法》中有關素質教育的條款規定:“要求根據適齡兒童、少年身心發展的狀況和實際情況,確定教育教學內容,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推進素質教育實施,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借助課堂教學這個踐行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充滿智慧、充滿書香的課堂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身體的心理素質得到全面和諧地發展,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培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智慧課堂;教學策略
新時期的教育注重學生的文學素養,構建“智慧課堂”讓學生沉浸在書香的氛圍中,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構建“智慧課堂”能夠引起學生對語文的關注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濃郁的書香氣息中提高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一、趣味互動,打造智慧課堂人文精神
傳統的語文課堂一般是語文教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坐在教師里聽講。老師講的主要是課本的知識,語文教師一般是讓學生學習生字,讀課文,為學生講解課文內容。語文課堂內容枯燥乏味。當講到古詩詞的時候,古詩詞字數較少,很多詞的意思與現在我們經常接觸到的意思相差很多學生聽起來很費力,有的學生甚至對語文課堂產生了厭惡感。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互動,打造智慧課堂。老師需要為學生準備豐富的教材資料,在課堂上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加學生的趣味互動,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下進行語文學習。讓語文課堂充滿智慧,打造智慧課堂人文精神。
例如:在學習到《少年閏土》這篇文章的時候,講述的是魯迅先生小時候的朋友閏土。老師在講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提問同學,自己小時候玩的特別好的朋友是誰,你和朋友之間發生過什么有趣的事情。教師可以讓同學講講自己小時候和朋友發生的有趣的事情。然后教師在由此把課堂內容引到《少年閏土》這篇文章上來。讓學生在與老師的互動中,引起對語文的關注,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創新實踐,凸顯智慧課堂探究本色
現在的語文課程目標和語文內容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勇于創新實踐,為學生呈現更加豐富多彩的語文內容。智慧課堂,是充滿智慧的。智慧課堂要求語文教師要根據語文教學目標,進行創新,制定符合現在語文教育的目標的教學方案。語文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案,沖破傳統的教育思想禁錮,敢于創新才能凸顯智慧課堂探究本色。語文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案為學生制定上課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呈現豐富多彩的教學素材。課上時間是有限的而且每個學生對語文課堂內容的理解不同,接受的程度也不同,在語文課堂上老師只能照顧到大多數同學的接受程度。有的學生語文基礎知識薄弱語文教師課堂上的知識可能理解起來還有難度,但是有的同學語文基礎知識掌握得很好,語文需要得到更高的提高需要了解更多的語文知識。老師可以錄制微視頻,把需要講解的知識點錄制成簡短的視頻,學生可以利用空余時間,針對自己欠缺的知識點進行學習。教師也可以為語文基礎知識良好的同學錄制語文思維擴散的知識點,提高學生的語文整體水平。
例如:在學習《宿建德江》這篇古詩時,教師可以把這首詩的知識點錄制成微視頻然后給學生進行學習。教師可以作者孟浩然的簡介錄制成視頻。視頻里詳細地介紹孟浩然的出生年月,還有作者當時生活的世道背景,作者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寫下的這首詩。教師還可以把《宿建德江》這首詩描寫的已經以動畫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這首詩的意境,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教師把這些內容錄制成短視頻,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課下空余的時間來進行學習。微視頻是語文教學的一次創新實踐,凸顯智慧課堂探究本色。
三、有效評價,煥發智慧課堂生命活力
有效的評價能夠讓學生在一段的學習中了解到自己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對自己的學習成效有一個客觀地評價。也是學生在今后學習中應該努力的方向。教師可以把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評價分為三個方面:第一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第二語文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第三語文思想以及語文學科的素養。教師把對學生的評價分為三個維度,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欠缺的知識點以及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學生在今后的語文學習中能夠明確自己的目標,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可以著重補充語文基礎知識。有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得挺好但就是語文的方法錯誤,當學生采用快速高效的學習方法語文成績提成會很快。有的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相對比較好,也能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這類學生老師可以多鼓勵學生做一些思維擴展和培養文學素養的題目,讓學生的成績再上新高。有效評價,能夠煥發智慧課堂生命活力。
結束:構建“智慧課堂”是教育領域的一種創新,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語文學習。語文教師在構建“智慧課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讓書香浸潤學生心靈!
參考文獻:
[1]李利平.羅杰斯的人本主義教育思想述要--兼談對創造性人才培養的啟示[J].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04,(5).
[2]嚴翠嬋.構建全新的學生觀-多元智能理論的啟示[J].西江教育論叢,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