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群薇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以及素質教育對培養學生藝術素養要求越來越高的背景下,對小學生開展美術教育與熏陶就成為重要的對策與方向。面對童心爛漫的小學生,他們的思想具有很強的跳躍性,對于新奇的事物好奇心比較重,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在玩樂中激發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就成為美術教育工作者的主要教學思路。
關鍵詞:小學美術;興趣培養;策略探究
在小學教育階段,美術已經成為培養學生藝術審美能力的主要學科,但是如何有效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則成為當前美術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和思考的問題之一。本文以培養學生美術興趣為研究的出發點,探討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感受到美術作品的藝術之美,讓學生得到愉悅的審美感受,真正達到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的教學目的。
一、營造課堂氛圍,激發美術興趣
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首先需要教師不斷優化師生之間的關系,調整教與學的地位和角色,通過語言交流、活動參與、情感溝通等方式增進對學生的了解,讓學生在友好互動的氛圍中放下戒備心理,從而對美學學習才能更加輕松、高效。例如,在對小學生進行以生活節日為主題的美術講授時,不同的節日具有不同的文化形式,而且節日的氛圍也不盡相同,比如傣族的潑水節:歡樂、熱鬧;清明節:哀傷,凄清;重陽節:濃濃敬老情……而不同的節日氛圍又可以用不同的色彩表現和烘托。比如,有的學生在繪畫過程中,就可以借用冷色調的顏料描繪清明時節“春雨紛紛,寄托哀思”的場景,而有的同學則可以用搜集到的色彩艷麗的包裝紙制作花燈,以表示自己對元宵佳節的憧憬和喜愛。教師通過利用多媒體圖片、音樂或者視頻片段的方式為學生營造出不同的節日氛圍和場景,進而帶領學生準確感受到生活中節日的特點,在濃厚的興趣引導下,將對節日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創作和表達,這樣的美術作品才更加有靈魂和特色。
二、開展美術活動,培養美術興趣
由于小學生抽象思維尚未發育成熟,對具體客觀的事物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可以以此為方法,通過創設類型豐富的美術主題活動,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這種形式多樣的美術主題活動,不僅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而且能夠促使學生創新能力的激發,因此,在引導學生參與美術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同時也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以有效提高。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有效運用在“班級美術創設主題活動”相關的教學活動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提高美術的實踐應用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自己的構思對活動內容進行策劃和設計,或者采用不同的方式對活動主題進行創設。比如,在對班級標志進行創設時,班級標志設計時要富有新意和獨特特性,同時又能表達自己班級的文化和團結的氛圍。學生在設計時,教師可以先給同學展示一些其他具有鮮明特點和藝術參考價值的標志,為學生講解其設計的特點和靈感創作的來源以及想要表達的內涵。然后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文化認知與對班級的期望,創設富有個性化的標志。在這樣的獨特創設活動中,既能發散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且也有利于凝聚班內學生的團結之情。
三、有效聯系生活,增進美術興趣
只有與生活進行貼合,創作出的美術作品才能反映出當今時代的生活理念和價值觀念,也才能被人民群眾理解和接受。這一教學方式可以有效運用在與“生活”相關的教學內容當中。比如,在引導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建筑物進行觀察和描繪時,或者對自己喜愛的家庭寵物和動物進行素描時,或者對家人和朋友進行人物簡畫時,教師都可以先通過給學生布置作業的方式要求其對人物和事物進行細致觀察,并學會從不同時間和角度進行觀察和了解,然后要求學生以線描、色彩繪畫等方式畫出自己眼中的建筑布局圖、人物神態圖和動物花鳥圖等。通過這樣的方法,不僅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從多維角度觀察和了解事物的細微之處,而且能夠在以生活化的視角增強學生對美術的創作興趣。
四、完善評價機制,引導美術興趣
美術作為發揮個人想象力和創作力的重要形式,同時也是個人對外界事物以獨特的方式表達個性化觀點和見解的重要藝術學科,在個性化發展的當下,每個學生都在內心世界深藏著一顆創作的心,而同時也希望自己的美術作品能夠贏得別人的欣賞和贊美。那么教師在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美術學習興趣時,就可以以此為契機,著重完善教育評價機制,鼓勵學生通過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以及教師點評的方式對自己的作品予以肯定和修改,在不斷提升美術創作自信心的過程中逐漸增強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例如,在指導學生開展“剪紙藝術”的相關內容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調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對美術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剪紙技巧之后,便可以引導學生對自己熟悉和感興趣的事物進行剪紙創作,當學生創作完成后,請班內同學進行展示和分享。首先,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比如自己創作這幅作品時的構思和靈感來源、在剪紙過程中掌握了哪些技巧、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到位、還可以在哪方面繼續提高等等。其次,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欣賞和傳閱,要求同學之間進行相互評價,要對作品的優點和需要改進提升的部分都做出明確的評價。最后,由教師對同學的創作作品進行點評,并以激勵式的評價方式為主,對學生予以表揚和鼓勵,同時也要對其中的不足之處配合表揚的方式恰當地提出。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保障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學生在不斷創作過程中獲得愉悅感和成就感,從而對美術作品創作產生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
結語
綜上所述,美術作為培養學生美育素養以及藝術創作能力的重要學科,在小學教育階段,注重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需要教師從多元化的角度和采取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指導。但是教師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過程中,也應該注意到要以學生的認知和理解層次為基礎,從內部和外部相結合的因素影響下,引導學生在玩樂中激發美術學習興趣,在學習中培養藝術素養。
參考文獻:
[1]羅靂華.興趣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2020,17(35):221.
[2]徐芬芳.培養小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54):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