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利
摘要: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觀,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應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突出生活化。下面針對生活化課堂創建的問題,而展開論述,具體論述初中數學生活化課堂的打造和實施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化課堂;構建策略
把學習引入生活,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中學習文化知識。傳統的數學教育脫離生活實際,學生面對苦澀的數學,很難理解。把數學中的知識融入到生活中,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數學,讓每個學生喜愛上數學,引起學生的關注,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
一、生活化初中數學課堂構建的重要意義
初中數學相對與小學數學,內容變得復雜,難度增加,數學從一開始的一本書變成了2本幾何和數學,專業性和知識性變得更強了。學生一開始進去初中很難能快速地掌握數學知識。數學知識里包含許多的定義和數學原理,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生很難接觸到,即使接觸到了因為不理解也很難和數學知識結合到一起。初一是學生數學的基礎階段,假如學生在一開始階段沒有入門數學,在后期的學習中學生會變得很難理解,有的學生甚至產生厭學心理。數學生活化,是把數學中的知識和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事情或者隨時可以看到的事物聯想到一起,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事物了解到數學,讓數學變得簡單通俗,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中學,不知不覺中掌握數學知識。把數學生活化,然給學生每次見到身邊熟悉的事物就會想到當初老師講的某個知識點,每一次見到都會加深對數學的印象。
例如,在學習加法交換率的時候a+d=b+a,傳統的老師知識就課本的知識為學生進行講解。知識點雖然不然,可能課堂上老師講了以后學生能夠理解但是時間長了學生可能就忘記了。老師可以為學生舉現實中經常碰到的例子。小明去超市買東西小明先買了一個鉛筆2元,又買了一個口香糖3元。老師問大家先把鉛筆給售后員,再把口香糖給售貨員,小明應該付多少錢。學生很快就會回答出2+3=5(元)。假如小明去超市買鉛筆和口香糖的時候,是先把口香糖給售貨員讓幫忙結算再把鉛筆給售貨員結算,小明應該付給售貨員多少錢呢?答案是3+2=5(元)。由此可以知道無論小明是先給售貨員鉛筆還是先給售貨員口香糖最終小明付的款都是一樣。學生通過生活中的例子很容易就會理解到加法交換律的原理。而且每次學生去買東西的時候都會想到小明買口香糖和鉛筆的例子,每次就會復習一遍加法交換律。讓這個知識點牢牢地記在自己的內心。
二、初中數學生活化課堂構建策略
初中數學中有許多的知識和內容是生活中常見到的例子,老師把數學知識生活化,讓使學生能夠更加容易理解數學知識,牢牢把握數學內容。在初中數學生活化課堂的建設中老師應該結合數學知識與生活常識,把數學課堂與生活緊密結合讓數學學習變得簡單生動有趣。
(一)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情景教學能夠把學生融入到當時的情景,數學老師根據數學的知識點創設情景教學,把復雜的知識點簡單化,讓學生融入到情景到,在不知不覺中掌握到數學知識。老師可以把生活中的例子搬到教室,讓學生以表演的形式展現在大家的面前。情景教學,讓學生成為情境中的一員,學生在情境中進行思考,有助于學生的發散思維。學生在生活中遇到類似的問題,會開動腦筋,發散思維。情景教學然給學生能夠更進一步地理解數學知識,讓學生形成數學思維。學生在遇到形同類型的題,能夠靈活運用之前學過的知識進行解決,提高學生做題的正確率。
例如,在學習乘法交換律的知識時,ab=ba。當學生剛看到這個公式的時候覺得很簡單在剛學習了以后也能基本掌握,但學生知識理解此定義的表面意思,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就把當初學的乘法交換律的內容忘記,在做題中更做不到靈活運用。在學到這一課的時候,老師可以以3*5=5*3為例,首先以3個蘋果為一組,拿5組讓學生看看是多少個。然后以5個蘋果為一組,拿3組再讓學生看看是多少個。老師用這樣的例子讓學生來理解3*5=5*3。尤其是上來為大家展示的同學印象會特別深刻,因為他已經融入到了老師這次的情景教學中。
(二)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內容
教材中有許多的知識點可以用過生活中的內容來為學生進行展示。生活中的內容是學生特別熟悉的,用生活中的例子為學生講解數學知識,學生更容易理解,印象深刻。單給每次見到生活中跟知識點相聯系的例子學生就會復習一遍知識點,學生會形成自己獨立的數學思想,有助于學生未來的學習。
(三)生活化活動的開展
數學有許多的知識是跟生活中密切相關的,老師可以把知識點和生活中的內容相結合,為學生展開生活化的數學活動。初中生生命力旺盛喜歡新鮮的事物,展開生活化的活動形式新穎能夠吸引中學生的關注力,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到更多的數學知識。
結束語:
初中數學生活化課堂是新課標下一種全新的教學形式,在實施和進行中還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在數學生活化的開展中老師要發揮引導和帶領的作用,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完成數學知識的積累!
參考文獻:
[1]陳婧巧.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中學,2013(6).
[2]楊曉衛.淺談如何在初中數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J].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