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蕾
摘要:口算的教學作為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影響小學生完成數學作業、解決數學問題和參加數學考試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谒阆噍^于筆算來說,更具有實用性,更適用于日常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解決,因此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注重口算這一教學內容。
關鍵詞:小學數學;口算教學;策略研究
口算亦被稱為“心算”,根據這一算法的兩種名稱我們不難知曉這是一種用心計算、用口回答的運算方法,是脫離于紙張和筆墨之外的,計算者要在短時間內僅憑自身思維以及語言在腦中的共同活動,而不借助其他計算工具的一種算術方法。我國新課改下的教育觀念對于小學生口算、估算和速算能力的具備與否,除對學生本身數感產生著較為重要的影響外,還會對今后的數學計算能力的形成有著一定的制約作用。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注重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本文立足于當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形式,結合筆者多年的教育實踐經驗和新課改下數學學科的新型教育觀念,對低年級小學數學口算教學的策略研究提出一些淺顯看法,借以為廣大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提供些參考意見。
一、聯系生活,提升數感
數學本身就與實際生活存在十分緊密的聯系,綜合素質的相關理念更是要求培養學生的問題的實際解決能力,培養學生的數感,為今后的數學學習產生積極影響,提高學生應用學數口算方式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1.教學素材“從生活中來”
一堂課程最開始的階段是整節課程的關鍵,不僅僅要使學生提起濃厚的興趣,還需要具有一定的建設性。經過相關的研究和調查,在課程導入環節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能夠有效提升起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針對自身所教學生的興趣特點,搜集他們感興趣的的生活素材,并應用多樣的方式來將其展現出來,進而使“教學源于現實生活”的這一教育體現出來。
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一課時時,教師可以結合學校先關的實際問題來進行教學:“同學們,現在老師要召集16個學生何老師一起打掃衛生區的學生,小明和小聰說要主動加入衛生打掃的環節,這時老師還需要召集幾位學生呀?”這時有可能有學生陸陸續續地舉手表明自己也想去,教師這時就可以將這些學生加入進入,當加到10的時候,教師要予以學生提醒,讓學生明白10之后再有學生參加進來就成了十幾的說法了。這樣的與學生自身息息相關的引入方式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參與到教學中來,加強學生注意力的同時,提高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進而使教學效果得到增強。
2.學習內容“到生活中去”
著名的教育學家布魯納就指出了學習材料對于學習的重要性,結合我國現階段教育理念中“里理論聯系實際”這一特點,教師可以在日常的口語訓練中通過創設生活情境的方式來增強學習內容和現實生活的聯系性,幫助學生更好地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口算。在教學過程中完成生活情景創設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最為巧妙地便是學以致用,教師在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后,可以為學生布置一項課后實踐作業。
例如教師在講授完“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時候,教師可以布置一項名為“我幫媽媽去買菜”的實踐任務,讓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去附近的超市來一場購物活動,最后保證學生賣蔬菜、肉食的錢數控制在百元以內即可。
二、豐富手段,激發內驅
數學科目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是比較枯燥無味的,有時候遇到難以學生們難以理解的運算形式時,學生們學習數學知識的耐心也會在短時間內消耗殆盡,這就需要低年級的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嘗試應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學習數學和應用口算的好奇心與興趣被充分激發出來,進而使學生學習知識的內驅動力得以開發和促進。
相對于平面的、單調的數學理論來說,小學階段的學生更喜歡動態的畫面和鮮艷顏色的配合,教師在講解口算的簡捷方式與原理的時候,可以應用多媒體教學工具,使數字以一種動態的分解形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增強學生對于數字變動和口算規則變動的直觀印象,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言語的引導作用,積極發問,以促進學生口算練習和對口算原理的深入理解。多媒體可以為低年級小學數學的口算教學提供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處于對數學課程的期待之中。
三、優化理念,營造氛圍
1.講清算理,優化算法
算理一詞很好理解,即為計算過程中所應用到的計算方法,在人們計算數學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將復雜的數學計算變得更加簡單,是一種被人為總結和規定的程序化的簡化運算的客觀規律。學生們對算理的掌握,可以使他們在計算的過程中擁有更加正確的思維方式,在能保證運算結果正確性和合理性的同時,還為學生們的計算節省了很長的時間。教師針對低年級小學數學算理的教學,需要讓學生們“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學生對算理的清晰認識,使得教學的層次有了更高層面的提升,是教師的教學更加符合新課改下“重理論更重過程”這一教學觀的教學要求,為學生們提供了推算思考和體悟數學思維的機會,進而培養了學生們的思維能力。
2.設計練習,促使積極參加
在數學課堂上,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提升自己在課堂上增強學生在口算方面的練習,以此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口算習慣,并在實際運算中增加對口算的應用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抽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們進行基本的口算練習,其內容可以包括20以內的加減法、百位數以內的乘除法和與之相關的兩部計算法。學生在計算以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反饋了解學生的易錯算數題型,針對這些學生易錯、較難的題型,教師也要做針對性的訓練。
在開展口算訓練的時候,教師要注重訓練的展開方式,不能一味地使用一種方式,使學生產生疲勞感。教師可以應用小組競賽、“口算小明星”的評比、小紅花獎勵制度、多媒體闖關方式等多種方式選用訓練,使學生在面對每一次的口算訓練中長生一定的新鮮感,在使自我成就感得到滿足的基礎上,增加一定的趣味性,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的口算訓練中來。
3.避免口算的筆算化現象
口算化現象的避免,需要讓學生對口算與比算兩者之間的不同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從形式上來說,筆算的計算方式是十分單一的,只能參照“數位對齊,個位上相加減,滿10進1,不足取1”的計算方法進行。而口算的計算方式是豐富多樣的,更具思想性和挑戰性。教師對此可以放大和挖掘口算的優勢,讓學生們充分感受到口算應用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然學生積極參與到口算的過程中來。
針對低年級小學生筆算化的現狀,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將口算和筆算兩者進行對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運用口算、筆算兩種計算方式計算“54-5=?”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列豎式的筆算方法,讓個位上的4向十位上的5借1變成14-5=9,之后再將原來的十位上的5減去借去的1:5-1=4,最后得出答案等于49。之后教師再帶領學生進行口算:這時的方法就有了豐富性:例如學生可以讓54逐一地減去1,進行五次即可;或者將54分成40和14:14-5=9,40+9=49;或者將5分成4和1:54-4=40,50-1=49。讓學生比較兩種運算方式優勢和弊端,讓學生通過探索明白口算的鮮明優勢。
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成“口算組”和“筆算組”,通過一場場計算比賽來讓學生更為值觀地明確口算為計算帶來的間接性,使學生們滿足于在短時間內計算出算式答案的成就感,進而從內心深處使學生認同口算這一計算方式,從源頭上避免學生們的口算的筆算化現象。
總的來說,要想讓低年級的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口算習慣還需要數學教師做更長時間的努力。低年級數學教師在教學的歷程中要不斷汲取先進的教學思想、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和探索余地,使學生在課堂上主人翁的地位得到充分體現的同時知曉口算給自身計算帶來的便捷性與準確性,進而在提高低年級小學生口算能力的基礎上,使其各項綜合能力得到明顯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斌. 如何讓小學數學口算教學更高效[C]. 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1課程教學與管理研究學術論壇論文集.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1:570-572.
[2]魁永菊. 小學數學口算教學感悟[C]. 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1課程教學與管理研究學術論壇論文集.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1:747-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