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行通
摘要:學習遷移對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的提高有著重要促進作用,這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法,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數學內容的本質與特征,目前,小學生教學中,諸多數學教師運用學習遷移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結合教材內容,構建全新的認知結構,尋找共同點,構建遷移的支撐點,充分給學生展現數學的本質,培養學生數學概括表達能力,所以,本文首先對學習遷移具體內容進行闡述,探索學習遷移在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策略,為學生后期的學習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學習遷移;小學數學教學;知識應用;核心素養
隨著社會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不斷升高,未來的無知人士并不是像以前不認識字那么簡單,大多數都是不會學,并不是不去學,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條件,學習遷移法就能夠有效幫助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相關知識中,學生能夠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的數學知識認知遷移過程中內化所學內容,這樣的過程利于學生學習效率提高和數學思維的培養。
學習遷移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學習遷移有利于學生學習成就感和心態的正確形成,能夠在知識遷移過程中體會到自我喚醒和反思的重要意義。不僅僅體現在學習方式的前后影響基礎上,還會對學生后期學習方式的養成有著深遠的影響。這些影響具有雙面性,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對于小學數學學習而言,學習遷移主要是促進學生所學知識的有效內化和運用,將所掌握的技能、知識點等方面內容與后期學習的思想與方法進行有效融合和相輔相成。數學教學中的知識、技能和思想等彼此之間都有著密切的關聯性,彼此相互影響,因此,學習遷移對數學教學自身來說,能夠最大化對提高教學的水平,同時,能夠極大推動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的提升。
1.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習遷移方法應用中存在的不足
1.1無法促使學生形成完善的認知結構和思維
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中,通常小學生會根據自己的思考路線和認知形態進行學習,但教師并沒有引導學生構建正確的認知結構,這樣對學生后期自主學習會形成不良影響,不利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遷移的方法,對數學知識的深入了解會產生障礙。
1.2學生不明白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性
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中,無法明確新舊知識之間的關系,無法找到其中的共同點和區別,教師對其沒有進行正確的指導,學生無法將新舊知識有整合在一起,對此,小學生自己也不會去拿新舊知識進行比較性學習。
1.3數學教學中沒有呈現數學的本質特性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已經掌握了相關的數學概念等知識內容,但是,教師并沒有對其進行深入挖掘,學生無法發現數學本質的特性,對此,學生無法體會到和明白數學知識的遷移對后期學習的重要性。
2.學習遷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策略
2.1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體系
學生要想提高學習效率,取得良好的成果,就需要將先有的知識與后期所學知識內容有效結合,按照自己先有的認知能力和水平進行分析與思考,構建正確的認知結構體系,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時,才能夠對數學知識有一個全面的理解,教師采用優秀的教材內容,才能夠有效幫助學生高效性的學習數學知識,進而發揮學習遷移的作用。
教師需要將教材進行分類,進行分層教學,首先展現比較基礎性的集采,其次在具體化和細化,比如,在學習四邊形中,首先要了解和認識四邊形的相關概念,學會如何分辨四邊形,然后對四邊形進行有效分類,即梯形、平行四邊形等,這就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思維,另外,還要對其進行綜合的整理與分析,積極開展深入學習活動,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再如,學習小數加減法相關知識中,要想讓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和分數加法等內容的相同點,找出相同方法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教師指引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不能夠一塵不變,學會靈活思考,拓展學生數學思維。
2.2讓學生明白新舊知識交替的重要性和聯系性
在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過程中,要形成正確的遷移對方式,不僅需要掌握牢固的基礎知識,還需要開發新的知識,復習舊的知識,促進新舊知識的有效交互,才能夠提高知識遷移效率。數學教師要在新舊知識之間構建一個重要紐帶,讓學生能夠理解和重視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性,進而有效開發學生的遷移能力。
例如,在學習小數和分數相關數學知識教學中,顯然是兩個知識點,但分數和小數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性,只是數的兩種形態,真正的意義是一樣的,分數的加減法和小數的加減法一樣,但是形式不一樣,不同的計算模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有促進作用,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舉一反三的數學思維。
2.3充分展現數學的本質,提高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組織學生認真觀察與比較所學內容,將數學本質的區別與特性有效內化,讓學生能夠在理解數學基本概念和特點基礎上來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學生數學概括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圓的相關數學知識中,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來講解圓,如生活中的盤子、碗等,組織學生對這些事物進行對比分析與觀察,概括出圓的基本概念與特點。學生可以通過自身的觀察與分析的記過,對圓能夠進一步的理解,并且能夠將想法表達出來,這中觀察與對比的學習方法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教師可以運用此方法來對學生進行教育,提高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學生數學概括能力,有助于學生高效性的學習數學知識,對學生未來身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師需要從一個知識點進行逐步講解,正確引導學生學習這些內容,清楚數學的本質,結合生活案例來進行說明,利于學生后期學習質量的提高,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傳授數學知識的同時,還應該讓學生明白學習的真正意義,數學的本質是什么,找到數學知識之中的共同聯系點,有效將新舊知識交互學習,形成完整的數學學習結構體系。學習遷移對小學生學習數學有著重要促進作用,教師只要加以合理運用就能夠全面拓展學生邏輯思維和發散思維,最大化的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能力,這對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數學教學水平方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蘇淑英.學習遷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分析[J].讀寫算,2020(27):50-51.
[2]侯鳳梅.“遷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教學通訊,2020(22):51-52.
[3畢傳生.學習遷移理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新課程,2020(22):23.
[4]謝宗彥.學習遷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內蒙古教育,2020(15):42-43.
[5]劉彩云.“遷移理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大世界(中旬),2020(0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