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明
摘要:素質教育中強調體育課程、教學的發展;課程改革后,強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促使學生能夠全面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半p減”背景下,強調減輕學生作業壓力,這就給了學生較多的知識進行素質拓展。伴隨著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相關內容出臺,對于當前青少年體質健康有了更高的重視,由此需要教育部門需要注重學校發展,開展相適應的體育教學,改變現階段教學中存在的重智育、輕體育的現狀。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創新;教育質量
學校應當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終身體育打好基礎。如何促進學生全面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中,是當下的體育教學中研究的重點。體育課程與其他科目的教學有著較大的不同,強調學生的實踐,是一種注重學生“體能”、“身體健康”的提升的教育內容,也是在學校教學中,唯一一個以“體”為主的教育。在傳統教學的影響下,初中體育教學受到了較大的影響,而課程改革后,雖然已經提升了體育教學的基本模式,但是由于沒有強制學校開展“體育”內容,這就到體育課程在學校中沒有得到較好的進行。并且,不管是體育課程,還是課間活動中學生體育活動,雖然教育部門強調要在教學中滲透體育教育,但是很多教育的內容都朝向形式化、表面化發展。由此,本文將會簡要的對體育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創新初中體育教育,激發學生全面參與到體育教學中的策略。
一、初中體育教學現狀分析
1.重智育、輕體育。這種情況初中、高中都是非常常見的。體育和智育最大的區別在于,體育是結合人的身體活動的一項教育,而脫離了學生身體活動的體育課程并不能成為“體育課”。實際上,在素質教育、課程改革中,對于體育教學都有一定的改善,尤其是加強了對于教師課堂的評價,形成了體育教研組,提升體育教師教學的基本態度和專業能力。但是,智育的影響還是存在,教師雖然改變了一般的教學模式,增加了體育課程的內容,但是其教學的內容還是局限在跑步體能的訓練中,但是學生的參與度實際上還是沒有提升。學生更加傾向于進行智育的學習,由此是體育的鍛煉不僅局限在課堂中,還有課余時間,但是據調查中,學生選擇體育的較少。
2.安全問題。體育教學需要帶領學生在戶外,很多體育內容都有劇烈的身體活動和身體接觸,因此在體育課堂上很容易發展傷害事故,尤其是現階段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對于孩子的溺愛較大,很多家長在孩子受害后要求家長進行巨額的賠賬。導致學校和體育教師“勞命傷財”,從此,很多學校和教師寧可犧牲學生的活動時間、降低體育課的運動強度也不愿背負莫名的“黑鍋”。同時,很多學校的學校因為場地、器材、氣候等原因,往往將體育課程能變成綜合課程,比如手工課,甚至將體育課為其他學科使用,實際上這就使得體育教學的價值沒有得到發展。
3.忽視了“以人為本”的教育。70、80年代傳統的體育課程強調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在20世紀初的課程改革,開始關注“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體育興趣”的教育策略。但是,很多學校在開展的過程中出現了注重運動項目的多樣化和教學內容的興趣化,但是弱化了發展學生基本的健康體能和提高運動技能的基本任務,偏離了體育的教育目標,雖然體育活動是越來越豐富了,體育課的教學器材種類也越來越多了,但是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下降。這就使得學校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錯誤地理解體育活動本質,片面地解讀體育課程標準,最終導致學校體育偏離了軌道。
二、創新初中體育教育方式
1.在體育教學采取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參與到體育課程中的興趣
改革教學方法是當下教師必須要注重的內容。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對于初一階段的學生而言,教師要注重學生“體驗教育”為主?!绑w驗”就是需要教師參與到其中。初一階段教師要從學生基本運動技能和體能入手。學生對于體能的鍛煉是非常排斥的,但是如果學生能夠感受到體育鍛煉中的樂趣,學生就可以參與到體育教學中。因此,對于初一階段的學生而言,在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體能練習的密度與運動強度,將這兩者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對于體育活動有強烈的體驗感。比如,在《蹲踞式跳遠》的教學中,熱身環節自編有氧踏板操,為學習內容做鋪墊,組織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合作探究學習,教師要注重精心的課堂設計;同時,教師還需要深入挖掘和開發教材,在教學中注重動作示范認真規范,學生在練習的時候組織井然有序,并且其課堂結構巧妙合理,各環節充實又過渡自然,促進學生積極參與。
而對于初三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采用“快樂體育”。快樂體育理論是日本教育改革中國提出的重點內容,我國在實行新課程改革的時候也將快樂體育理論列為體育改革的重點??鞓敷w育理念是將體育教學真正的進入到教學環境中,使得體育教學更加純粹,是為了讓學生能夠自由、自主的參與到體育活動。比如,教師可以在體育教學中開展一些體能、運動技能的活動或者是素質拓展活動,如“撕名牌”。
2.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較好地促進學生的體育鍛煉的發展。初中體育教師要與教研組一同制定符合學生需求和身體素質的教學方案,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比如:教師在安排教學活動,選擇教學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到體育學習情況和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選擇不同難度的教學內容,使得教學內容更加具有針對性。如,對于班上身體素質不高、體育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跑步、跳遠等運動,從學生身體素質提升為主,從而增強學生的運動能力,當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提升下后,教師增加教學難度,讓學生適應當下的體育教學。同時,難度降低可以更好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教學中;而對于運動能力較強且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直接將難度加大,進行障礙跑的運動,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在實際的教學中,讓學生可以有所選擇,讓學生加強對于體育課程的認識,激發學生能夠主動地參對到課堂的學習中。
3.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體育教學活動是雙向多邊、復雜的活動。在教學中要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體育教師掌握著教學方向、進度和內容,要用自身良好的思想品德、豐富的知識、高超的運動技藝,活潑、生動的形象教育和影響學生。在體育的學習中,教師要主動主動地與學生一同參與到體育鍛煉中,比如在升級版的“老鷹捉小雞”的游戲中,教師就可以扮演母雞的角色,與學生一起完成教學任務,對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效果顯著,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認識,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注意潛移默化為學生灌輸體育課程的重要性,在體育課程中與學生一同參與,共同玩耍,放松學生的心情。
結語:
總之,要使得學生全面地參與到課堂中,就要注重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提高體育課堂的質量。初中體育課程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都具有重大的影響,由此,教師就必須要改變現階段體育課程上存在的問題,提升體育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紀金玲. 初中體育教學提升學生主動參與策略研究[J]. 當代體育科技, 2015(35):2.
[2]朱志軍. 初中體育教學提升學生主動參與度的策略探討[J]. 考試周刊, 2015(56):2.
[3]唐梓明. 初中體育教學提升學生主動參與策略研究[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5, 9(035):562-562.
[4]張勇. 初中體育教學提升學生主動參與度的策略探討[J]. 讀與寫旬刊, 2016, 13(006):33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