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軍
摘要:學生個體之間是存在明顯的差異性的,作為引導與促進學生發展和成長的教學組織者必須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合理的認識與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并要采取一定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去促進與推動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這既是新課改與素質教育對當前我國學校教育所提出的教學要求,同樣也是促使學生實現綜合成長與持續發展的關鍵教學手段。鑒于此,本文將以高中體育分層教學為例,著重探討分層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有效促進學生個性化的有效策略與方法。
關鍵詞:分層教學;高中體育;教學策略
隨著近幾年來我國教育教學事業的持續發展與進步,高中體育的教學地位也便隨著素質教育與新課程改革的深化而日益提高,這也使得高中體育教學模式中所存在的教學問題域與教學缺失逐漸暴露出來,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忽視學生個體之間所存在的明顯差異性,導致學生難以通過高中體育教學實現個性化發展與成長。因此,為了有效的改善高中體育教學中所存在這一教學缺失,合理的應用分層教學法開展高中體育教學活動就顯得尤為重要與關鍵。
一、高中體育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學理念落后
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的教學影響,絕大多數的高中生、學生家長以及教師都會更加看重與重視學生的“分數”,而缺少對體育課程的關注與重視,致使高中體育教學模式長期得不到有效的優化與完善,進而嚴重影響著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發展。并且,在當前的高中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思維同樣也存在明顯的滯后問題,這就使得高中體育的教學氛圍與教學模式較為枯燥、乏味,學生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進而嚴重限制著高中體育教學效果的提高與強化。
(二)教學方法單一
從目前的高中體育教學開展情況來看,可以清楚的發現,絕大多數的高中體育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仍會沿用以往“一刀切”的教學方式組織與開展教學活動,而忽視了對學生實際學習情況與個性化特點的關注與掌握,這就導致學生很難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獲得足夠的學習體驗感與學習成就感,致使學生喪失體育學習興趣,這對高中體育教學效果的提高而言也是極為不利的[1]。
二、分層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一)準確設置分層教學目標,激發學生潛能
教學目標是教師開展與組織一切教學活動的重要前提與關鍵基礎,教學目標的準確性與科學性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效率[2]。因此,為了確保高中體育分層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與有效開展,高中體育教師就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與課時的不同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案,以此來確保高中體育分層教學的效率。除此之外,教師同樣也要綜合考慮男女學生身體素質與身體狀況對教學目標所帶去的影響,從而在激發學生內在潛能,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的同時,進一步強化高中體育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組織“鉛球”運動教學活動時,教師就可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與能力對學生進行分層,并根據學生的性別差異對學生進行分組。對于男生,教師可為學生設置8m的投擲距離;對于女生,教師可為學生設置6m的投擲距離。在學生超出投擲距離目標后,教師則可針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適當的提高學生的鉛球投擲距離。這樣一來,女生在完成較為容易的運動目標后,其學習信心便會得到增強,體育運動的參與度與積極性也會得到提高;而男生在完成較難的運動目標時,其好勝心便會得到激發,進而更好的發揮與調動自身的運動潛能[3]。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夠一概而論,而是要結合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適當的調整運動難度與要求,以此來更好的滿足學生的個性化成長需求,進一步提高高中體育的教學有效性。
(二)合理開展分層體質訓練,調動學生興趣
興趣是促使學生實現主動學習,高效學習的重要內驅力[4]。高中體育教師若想從根本上提高體育分層教學的效果與質量,就必須針對高中生的性格特點與興趣偏好,去合理整合與設計高中體育體質訓練內容,從而在深化學生體育運動知識,鍛煉學生體育運動技能的同時,更好的激發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與積極性,強化高中體育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實現進一步發展。
一方面,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體育運動的愛好程度,將學生劃分為三個層次,即運動能力強、運動能力中等以及運動能力弱。然后,根據學生的不同發展與成長需求為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更為科學、合理的分層訓練;
另一方面,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訓練的過程中,同樣也要加強對學生體育運動知識與體育運動動作的傳授,從而在鍛煉學生體育運動技巧的同時,更好的發展學生的運動能力,促進學生實現健康成長。
(三)科學設計分層教學內容,推動學生發展
在高中體育分層教學中,教師除了要關注體育教學目標以及體質訓練計劃的制定與組織外,同樣也要重視起對教學內容的設計,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因材施教,并以此為依據為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從而在真正意義上發揮分層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所體現的價值與優勢。在此過程中,教師也要充分的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結合學生的興趣與愛好去優化高中體育分層教學內容,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高中體育教學活動中來,進而更好的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
例如,在組織學生進行跑步運動時,高中體育教師就可針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與性格特點,引導擅長短跑的學生開展以短跑為主的跑步訓練,引導喜愛長跑的學生開展以長跑為主的跑步訓練。這樣一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便會在分層體育教學內容中得到滿足,其跑步水平與能力也會在此過程中得到提高與強化。在此基礎上,高中體育教師還可針對高中生的興趣偏好,在體育教學內容中適當的引入團隊游戲,競爭游戲等活動,從而在豐富高中體育教學形式,充實體育教學內容的同時,更好的激發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積極性。
總結:
總而言之,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合理的運用分層教學法,不僅能有助于高中體育教學效果的提高,對學生個體的發展與成長同樣也具有積極的教學促進作用。因此,作為新時期的高中體育教師必須要尊重學生個體之間所存在的差異性,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并要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去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以此來促使學生通過高中體育分層教學養成良好體育運動習慣,實現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熊美齡.高中體育分層教學的有效實踐[J].新課程導學,2020(S1):63-64.
[2]顧華平.論分層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作用[J].智力,2020(36):44-45.
[3]蔣小燕.分層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新智慧,2019(35):3.
[4]宋勇.高中體育分層教學法的應用[J].田徑,2019(1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