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應超
摘 要:從數學學科的特點來說,其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枯燥性,而低年級的小學生年齡較小,認知能力、理解能力有限,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時常陷入難以理解數學知識的窘境。面對這一現狀,基于小學低年級數學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要求,教師必須借助積極有效的手段,對枯燥、抽象的數學內容進行轉化,使其成為具有現實意義的內容,引導學生在生動活潑、充滿個性化的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并完成相關知識的學習。
關鍵詞:低年級;小學數學;課堂互動;
引言
數學是各個學段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學習難度之高也總是被人們熱議。從小學到中學,數學被大多數學生認為充滿了難度,只有少部分對數學充滿興趣的學生認為數學好學,然而這并不能對整體數學教學質量的發展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因而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認識到降低學生的數學學習難度,從小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是自身重要職責,所以教師需要了解低年級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學生為出發點,思考課堂互動的有效途徑,在師生關系融洽的基礎上展開教學活動,讓學生喜歡上自己,以飽滿的熱情融入課堂,以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可以有明顯改善。期望以師生互動的方式逐漸令學生可以愛上數學,養成自主參與數學課堂的良好習慣,使學生的數學能力可以不斷優化。
一、抓住課堂導入環節教學,支撐后續教學有效開展
小學低年級學生對學習很難產生興趣,且在學習活動中保持的注意力時間有限,這就需要教師抓住課堂導入環節的學習興趣激發,精心設計并引入學生感興趣的數學元素,引導學生在濃厚學習興趣驅動下集中注意力,促使其快速融入到課堂學習狀態。接續學生課堂起始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后續的教學中再側重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來引導學生樂學。例如,在講解“簡單推理”一課內容時,結合低年級小學生主要以直觀順勢思維思考問題的實際特點,教師可將抽象的“推理”知識融入到精心設計的實踐活動中,在課堂導入環節組織學生開展直觀的互動活動,運用交流活動來呈現推理的思維過程,為本節課后續深入講解和開展實際應用問題解答教學提供支撐。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提問學生:“現有三個小朋友,他們怎樣做才能快速成為好朋友?”這時學生紛紛回答:“可以互相握手。”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繼續追問學生:“若每兩個小朋友握一次手,那么三個小朋友一共需要握幾次手?”學生在猜測過程中給出的答案各不相同,這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每三人為一小組參與握手活動,要求學生在此過程中做好握手記錄。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創設這樣學生感興趣的握手活動情境,不但有效激發了學生深入探究、推理的興趣,還能有效鍛煉學生的推理能力,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啟發學生自主思考的思維意識,可以說抓住了課堂導入這一重要的教學環節,即為高質高效的整堂課教學目標順利實現提供了強力支撐。
二、游戲增趣,積極參與
為了徹底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小學生課堂參與程度低的現狀,教師在開展趣味性教學時,可立足于小學生年齡特點,結合其喜歡游戲的天性,將數學知識與游戲整合起來,促使學生在“玩中學”。例如,在教學“6~10的認識和加減法”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找數字朋友”的游戲方式,幫助學生完成相應數字的加減。如教師喊出相加等于“7”,那么學生就需要自己找數字使其相加等于“7”。這個過程不僅提高了數學教學的趣味性,還鍛煉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同時,這一游戲還包含了淘汰機制。淘汰機制既能讓學生產生競爭意識,也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全身心投入游戲中。數學游戲除了能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外,還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使其打好學習基礎。
三、應用合作教學和諧氣氛
事實證明,合作是體現“以生為本”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徑,也是展開課堂互動的可行性方法,既能夠創建民主的課堂環境,也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情感。比如,在幫助學生獲取《角的初步認識》這部分內容的知識與技能時,首先,筆者在課下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做了了解,將學生劃分成了互助小組,旨在學生所在的學習小組具有互助學習的性質,從而要求學生交流學習過平面圖形的特征,為幫助學生認識角做了較好的鋪墊。然后,筆者基于學生的數學知識儲備與其展開互動交流,讓學生嘗試自主歸納角的各部分名稱,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如何判斷角的大小,以及如何運用尺畫角。之后,筆者指導學生進行了畫角的實踐操作,幫助學生初步理解了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的關系,有效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最后,筆者對學生的探究成果做了點撥,和學生對這堂課的學習內容做了系統的歸納整理,安排學生交流了學習體驗。通過應用合作教學,將生本教育理念貫徹在課堂活動當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學生期盼的課堂環境中進行互動,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讓學生感受了在集思廣益的環境中學習數學知識的愉悅體驗,順利實現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為學生以積極的學習態度參與到數學課堂活動當中主動將知識與技能獲取增添了極大的助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應轉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緊緊圍繞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生理特點等,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將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蘊含于趣味性元素中,促使小學生在生動活潑、充滿個性的數學課堂學習中完成知識的建構,并體會到數學的魅力,最終促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到數學課堂學習中。
參考文獻:
[1]孫麗.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有效互動的幾點嘗試[J].現代農村科技,2020(01):64.
[2]王其菊.探究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的方法與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9):25.
[3]尤文選.教學生活化,課堂互動化——淺析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新課程,2020(2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