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欣
◆摘? 要:“量感”作為促進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估算能力、感知能力等十分有意義的素養之一,十分關鍵。基于此,本文就結合“量感”的概念,并結合體驗式教學的優勢特征和設計理念,引入小學數學的具體教學案例,深刻研究在體驗式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量感”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量感”;數學教學;核心素養;建模能力
一、引言
從“量感”本身來說,“量感”只是一種感覺,沒有具體的形狀、顏色、質量、氣味等的說法。所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也忽略了“量感”的培養。
二、數學中的“量感”
“量感”這個詞語是來自“造型藝術”的范疇之內的,是指視覺或觸覺多個中物體的程度、規模、大小、速度等方面的感覺,具體來說,就是對于物體的大小、長短、多少、快慢、粗細、方圓、輕重、松緊、厚薄等的量態的感性認識。在美術領域,有借助明暗、色彩、線條等造型因素來實現對物體的表達。從數學角度來看,就是通過對于某一具體事物的客觀認知感觸,然后大腦所形成的關于其事物的長短、大小等特征的認知。
“量感”作為小學生的直觀感知范疇,在小學神學習感知計量單位、面積對比等一些數學知識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數學教師可以通過體驗式教學的設計,培養學生良好的“量感”,幫助小學生提高思維能力,尤其是對于一些圖形等的建模能力,能夠幫助小學生建立更加立體、全面的數學思維模型,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素養。
三、體驗式教學下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量感”的有效策略
(一)創設有效情境,深化“量”的感知
“量感”的培養與很多教學引導因素相關,需要視覺、觸覺、聽覺等多種感官互相配合,密切協調,才能夠逐漸形成。在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可以借助物體觀察等體驗過程,引導學生在視覺觀察中,建立相應的“量感”,如通過眼睛來觀察,通過手來觸摸……小學生在建立清晰的“量感”之后,會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形象的具體實物,在后續學習相關的知識點的時候,就能夠快速調取出來相關模型,提高接受能力。情境教學法就是一種很好的幫助小學生建立“量感”的途徑,通過一些實物素材或者視頻、3D模型等素材,為學生創設情境,而能夠有效的幫助小學生形成對物體的清晰感知,形成“量感”。
在學習“認識千克”相關數學計量單位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根據教材內容,選擇一些動物、物體等,創設一個“比重量”的游戲情景。教師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不同動物的大小,然后讓學生對“克”和“千克”有一個概念感知,或者,教師也可以通過選擇一些不同重量的物體,如鉛筆、文具盒、書包、桌子等,讓學生親自上手,用手來托起物體,感受不同的物體的重量。
(二)引導對比體驗,進行“量”的估測
對于數學教師授課來說,其課堂授課的主要目標就是幫助學生理解教材知識點,并學會如何應用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包括舉一反三、活學活用的數學運用能力。如果數學教學的目標僅僅是為了考試,那么,教學的發展就會受到局限,如此以應付考試為終極目標的教育無疑是失敗的,是無意義的。所以,在數學教學之中,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量感”的時候,可以結合一些生活化的案例,運用實際素材,來引導學生在實際體驗中,形成“量感”。
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千米的認識”一課的時候,可以帶領學生在實踐中去感知“千米”。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到操場上,步行一千米,然后,回到教室,讓學生們一起討論交流一千米的感受。接下來,教師就可以以此為參照依據,引導學生估算,從學校到家的距離有多少?從操場到教室的距離有多少……引導學生思考并感受“千米”。通過這樣的體驗式感知,能夠讓學生在實際感知過程中,建立一個明確清晰的認知,然后以此為依據,就能夠強化學生的感知對比,幫助學生建立“量感”。
(三)開展測量活動,豐富“量”的體驗
“量感”是對量的感覺,是一種非必備的數學能力,也是數學教學需要培養的能力素養目標之一,是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量感”是無形的,摸不著,看不見,是一種感受,類似于一些熟練的商販,會在購物過程中,用手“掂一掂”就知道重量了?!傲扛小钡呐囵B是需要積累的,是需要天長日久的積淀,逐漸培養滲透,從而慢慢形成的感受。
在生活中,學生對于物體量的感知往往會因為經驗、經歷、認知等受到局限,因此,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多實踐,在實踐中,引導學生將生活“量感”逐步轉變為數學“量感”。如教師在“千克和克”的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比比誰最準”的游戲,幫助學生通過測量來衡量“量感”,教師可以用一個玩具鏟子、一臺電子秤,組織學生兩人一組,一人提出要求,另一人按照要求準備相應的沙子,然后提出要求的同學進行測量稱重,量一量學生的“量感”到底準不準……如此,經過標準衡量,學生的“量感”會更加準確,對于計量單位之間的聯系也會有更準確的認知。
四、結束語
總之,小學生由于受到自身生活經驗、思維認知的限制,其對于量的把握可能還不夠精準,需要教師耐心引導,悉心培養。并且,量的把握不僅僅是掌握了就可以的,還需要不斷練習的,所謂熟能生巧,即是如此道理。在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適量的引入“量感”的培養,靈活設計教學,培養學生對于量的把握,幫助學生培養“量感”。
參考文獻
[1]陳藝斌.體驗——讓數學課堂神采飛揚——農村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策略的研究與實踐[J].考試周刊,2020(61).
[2]張美姬.新課程下小學低年級數學體驗式教學策略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9,000(012):P.8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