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英 肖偉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化教學技術不斷融入課堂教學中,便利了教學的同時也給教師帶來了挑戰,怎樣合理使用現代教學手段,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成為了當代教師普遍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現代教學技術;歷史教學;運用;反思
一、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教學的實踐及意義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的質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堂的教學效果。比如講授《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時可以播放“絲綢之路”動畫,讓學生在觀看動畫的同時對西域的地理環境有一個更加直觀的認識,同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思維隨著直觀的動畫畫面進入課程的學習,由直觀的動畫效果代替教師枯燥乏味的口述,自然過渡到“西域”的地理概念,繼而進入新課的學習,用視覺的沖擊提高課堂導入的質量。
課堂效率是教學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在課堂教學中合理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有助于構建高效課堂。比如講授《秦統一中國》時為了使學生加深對“嬴政”的“嬴”與“輸贏”的“贏”區別與認識,可以采用希沃白板中的“漢字”功能,既清晰又直觀;為了使學生突破“確立中央集權制度”這一重點問題,教學時采用“微信群對話”方式將分封制、郡縣制、統一文字、貨幣、車軌、度量衡等內容展示在課件之上,以此代替原來傳統的勾畫課本的教學方式,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落實“鞏固統一措施”中“軍事”方面這一難點問題,教學時可以出示《南征南越形勢圖》以及文字材料,引導學生分析南修靈渠是為了轉運糧餉,繼而統一嶺南地區,并采用希沃白板的放大鏡功能放大桂林郡、象郡、南???,由此培養學生識圖能力。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微視頻,比如講授“推恩令”知識點時,可以制作切蛋糕的微課視頻,與西周分封制對比講解,使內容更加直觀、通俗易懂,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課堂鞏固是提升課堂質量的又一重要保障。傳統模式下主要是采用配套教輔資料進行練習或者PPT展示習題進行練習,久而久之學生對傳統的練習方式產生疲倦,教學中必須不斷引入新的模式由此吸引學生。比如講授《百家爭鳴》時,教師可以采用希沃白板中的“小游戲”以及“倒計時”功能,以諸子百家的核心觀點為內容,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其一一對應,在游戲的過程中比賽,看哪個小組又快又好,如此一來,既落實了課堂重點,達到了課堂練習鞏固的要求,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又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使得學生對下一節歷史課產生期待,由此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隨著信息2.0時代,5G時代的到來,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的模式勢在必行。教師應該結合教材,引導學生進行人工智能學習。歷史知識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講是枯燥乏味的,這就需要教師結合網絡視頻、圖片等,創設歷史情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初中階段人工智能教育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能夠從多角度、多層次去思考問題。此外,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還可以進行錄課,反復觀看,查找教學過程中的優勢與不足,發揚優點,改進缺點,經過反復地錄課、回放、改進,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與教育教學藝術。
二、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教學的反思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現代教學手段為培育高效課堂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但是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是觀念固化。部分教師習慣了傳統的授課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基本不使用現代教學手段,課堂教學平鋪直敘,千篇一律,無法勾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也就無法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其次是過于隨意。由于課件制作相對比較繁瑣,加之網絡資源異常豐富,部分教師從網絡下載教學資源后,沒有結合學生具體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而是直接使用,脫離了學情。再有就是技術限制,教師要做出一個優質的教學課件既需要教師有較強的學科專業素養又要求教師有過硬的計算機技術,而由于技術的限制,部分課件無法達到吸引學生、提高課堂趣味性的效果,反而由于使用課件使得授課進度受到影響,最終事倍功半;最后就是濫用現代教學手段。現代教學手段雖然使得課堂更加精彩,但是教師在授課時應該審慎思考,哪些科目、哪些篇章、哪些內容使用現代教學手段,效果會更好。哪些科目、哪些篇章、哪些內容使用傳統教學手段,效果會更好。而不應是“為了使用現代教學技術而使用現代教學技術”。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教師應該: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鉆研業務,勇于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更新理念,加強對現代教育技術的學習。用對、用好、用活現代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好科學技術進步所帶來的“福利”,以期構建更加精彩、更加有趣、更加高效的課堂,繼而提升教學的質量。
三、結語
現代教學手段是教師教學的重要幫手,合理的運用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突破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但是如果運用不當,不僅無法發揮科學技術的優勢,反而會弄巧成拙、事倍功半。
參考文獻
[1]于友西.《中學歷史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2]馮愛珺.《傳統與現代教學技術相融合》[J].教育(綜合視線).2020(09).
[3]呂良燕,陸喃君.《探析現代教學技術和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20(11).
[4]朱德超.《巧用現代教學技術提高農村學校教學的有效性》[J].學習周報(教與學).20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