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云英
◆摘? 要: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大,是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閱讀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極大的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近幾年來,隨著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發展,核心素養這個詞語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在核心素養的指導下進行閱讀教學設計,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文就閱讀教學中的核心素養展開論述,分析了當前閱讀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幾點相關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設計;策略研究
一、引言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時,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性特點,明確教學目的,既要向小學生傳授豐富的知識,也要不斷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發展其核心素養,通過嘗試科學新穎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質量。教材中的課文是學生閱讀理解的主要載體,通過閱讀課文,學生可以學習課文中的重要字詞,提高閱讀能力,通過思考和探究閱讀內容,分析文章想要表達的意思,明確文章的關鍵內容。教師可以從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化感受能力等方面出發,給學生提供有力的幫助和指導,從而不斷提高小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核心素養理念
(一)閱讀理解能力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理解能力不僅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也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時,教師要先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字詞句段進行分析,帶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品味賞析文章,體會作者在文章中傳達的思想感情。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科學的建議,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產生自主閱讀、自主探究的愿望。一般來說,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是判斷核心素養培養效果的重要標準。
(二)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的基礎,是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標志,也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一般來說,語言表達能力主要由口頭表達能力等組成,在具體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從文章中學習表達方式,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文化感受能力
閱讀教學是傳承和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的主陣地和重要渠道,是培養學生的文化感受能力的有效渠道。所謂文化感受能力,指的就是對文化內容、情感和氛圍的感受力,能促進學生認識世界、理解世界。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設計現狀
(一)目的性太強
自核心素養概念提出以來,圍繞核心素養培養的改革在全國各地展開,各類培養方案和教學設計相繼而出。然而,在這些教學設計中,過分針對文件中提出的核心素養內容設計教學目標和內容,目的性太強,失去了教學的初衷,導致閱讀教學效率低下。
(二)教學方式單一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還有一些教師不知如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只會運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上課;一些教師過分依賴現代化信息技術,每節課都用多媒體,這些做法都會制約教學效率。
(三)機械化提問過多
在傳統的閱讀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中,有很多不必要的因素是可以忽略的,比如機械化的提問環節。提問雖然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專注力,但是,閱讀本應該是一個安靜的過程,要給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氛圍,是學生沉浸到閱讀中,頻繁的提問反而不利于學生的閱讀。
四、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設計策略
(一)增強閱讀與生活之間的聯系
閱讀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小學階段學習的課文,很多都是從生活中獲得的靈感創作出來的,所以,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感受力,就需要增強閱讀與生活之間的聯系。
例如,在《金色的草地》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課文,了解金色的草地指的是什么,再讓學生說一說有沒有見過真正的蒲公英,并說說自己當時的心情和感受,再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金色的草地的美麗景觀。這樣一來,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幫學生建立了文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讓學生體會到原來文章就在自己身邊,他們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涵。
(二)摒棄傳統教學思想,創新教學方法
在設計閱讀教學時,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應做到去粗取精,全面吸收傳統語文教學的精華部分,摒棄糟粕,學習并接受新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以培養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開展多元化教學,轉變自身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換句話說,小學語文教師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進行灌輸式教學,而是要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現有水平和個性特征,創新教學方法。用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幫助小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斷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
以《太陽》這篇說明文的教學為例,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由閱讀課文,之后再開展探究式教學,提問:太陽離地球有多遠?太陽的溫度有多高?太陽有什么作用?文章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樣學生就能快速找到文章的重點,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掌握說明方法及其作用,提高學習效率。
(三)深入挖掘閱讀課程
一般情況下,語文閱讀教學的想象空間和思維空間都比較開闊。在撰寫閱讀教學設計的過程中,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需要深入挖掘教學文章,科學運用核心素養教育,合理豐富課堂教學活動。在具體教學方面,在培養核心素養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的價值觀、三維目標和閱讀能力,還需要確保教育功能更加具體。對此,教師需要在確保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全面性的過程中實現目標教學,并實施基于不同文本的差異化教學,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舉個例子,在撰寫《少年閏土》這篇文章的教學設計時,教師要仔細研讀文章,深入發掘文章的寫作特點和思想情感,并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從多個角度出發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第一,在文章內容的基礎上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答案,從多角度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第二,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要把記憶中的閏土和現在看到的閏土進行對比,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樣可以讓學生通過不斷的閱讀來找到答案,分析閏土的形象,還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對比手法的作用。第三,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把文章的關鍵字詞進行標記,并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它們的用處,借助課后思考題第三題,幫助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能力是一項重要的任務,也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設計閱讀教學時,教師應注意突出這一教學目標。在過去的閱讀教學設計中,教師沒有充分重視語言技能的培養。這導致學生雖然理解了課文的內容,也能熟讀背誦文章,然而,他們理解文本思想和情感的能力相對較弱,很難真正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學生在閱讀和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也不多,這同樣也會影響學生語言理解和語言應用能力的發展。基于此,語文教師在注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不斷優化自己的閱讀教學設計。
比如在《將相和》這篇閱讀文章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就可以把教學重難點放在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的培養上,教會學生如何用簡短的語言表達文章的主要內容。教師可以選取廉頗“負荊請罪”和藺相如“完璧歸趙”這兩個片段,讓學生在學習之后進行復述,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四、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明確閱讀教學目標
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通常與閱讀教學目標之間存在較大偏差。甚至有些教師為了完成閱讀教學任務,忽略了閱讀教學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它會導致閱讀課堂教學的逐漸形式化,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同樣的,這也會影響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針對這種情況,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發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必須首先明確閱讀教學目標。具體來說,第一,在制定和明確閱讀教學目標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確定閱讀教學目標。對于低學段的學生,閱讀教學目標可以設定為基本的讀短文和寫話訓練,對于中高學段的學生,教學目標可以設定為價值觀培養和思想感情的體會;第二,在設定教學目標時,要細化閱讀教學目標,將其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之中:第三,在設置閱讀教學目標時,應使教學目標與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相適應,以免出現目標無法完成,不能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的狀況。
(二)豐富和優化閱讀課堂教學模式
為了更好的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積極創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具體的方法有角色扮演法、創設情境閱讀法等等。除此之外,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也可以借助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如多媒體、電子交互式白板等,以提高閱讀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的意愿,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舉個例子,在《司馬光》這篇課文的教學中,由于這是一篇文言文閱讀,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為了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幫助學生理解文章,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教學視頻,用視頻吸引學生,讓學生全神貫注地學習課文內容,促進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此外,教師還可以用多媒體給學生普及一些與司馬光有關的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三)創新閱讀教學形態
要想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對不同形式、不同主題、不同內容的文章進行教學形式的創新,以實現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第一,組織學生對文章進行鑒賞。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優秀的閱讀文章有很多。為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可以選擇優秀的閱讀文本,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讓學生能夠借助一定的閱讀技巧進行閱讀。然后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討論分享。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將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化感受能力;第二,在教學中進行讀寫結合訓練。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會發現許多優美的的詞語、句子和段落。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積累和模仿。這樣不僅提高了閱讀教學的質量,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實現了知識的應用;第三,進行鞏固背誦。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在學完一篇文章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多次熟讀進行鞏固,直到能夠背誦出來。在這個過程中,不但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核心素養也得到了提升。
五、結語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基于核心素養發展的背景下,教師要正確認識核心素養,找出自己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及時糾正,制定科學、正確、新穎、有趣的教學計劃,深入發掘文章內容,教給學生一些基礎的閱讀方法,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化感受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顏小慧.以課外閱讀促進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發展的策略[J].課外語文,2017(04):133.
[2]鄒麗華.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小學閱讀指南:低年級版,2017(Z2):48-49.
[3]王緒梅.基于核心素養發展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設計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32).
[4]蘇淑超.學海無涯“讀”作舟——運用課外閱讀提升小學語文核心素養[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9(09).
本文是《基于核心素養發展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優化策略研究》課題研究成果,作者是《基于核心素養發展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優化策略研究》課題主持人,該課題是廣西教育科學規劃2021年度自籌經費一般課題(C類),批準文號:桂教科學[2021]1號),立項編號:2021C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