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江波
摘要:高中數學本身就是一項比較復雜、高深莫測的學科,不管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都必須要學習的一門學科。但是因為大部分的高中數學知識比較難以理解,更加抽象化,學困生在學習高中數學知識時還是非常吃力的,這部分的學困生不能更好地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诖?,對提高學困生高中數學水平的若干措施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學困生;學習效率;對策分析
引言
目前,高中數學的教學改革在階段性的發展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高中數學教學對教學氛圍和教學形式以及教學內容都提出了一定的改革措施,并且積極落實到了課堂上。在教學的持續發展中,高中數學教學逐漸與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有了一定的區別,但是在具體的細節問題上還存在一定的疏忽,導致高中數學教學沒有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一、利用信息化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想要利用信息化技術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實效性,一定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前提條件,也是最重要的基本條件。興趣能在一定程度上支配學生的學習活動,從而促進高中數學教學實效性的提高。對數學這門學科來說,它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復雜性和嚴謹性的學習特點,會讓人在學習的時候感到厭煩,何況是隨著逐漸變難、變重要的高中數學呢?它會給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需要通過巧用信息化技術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彌補傳統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在給學生構建輕松、活躍學習氛圍的同時,促進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例如,在學習數學知識“函數性質探究”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采用電子白板來展開教學,給學生創設情境,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利用“幾何畫板”作為A的參數圖像,然后讓學生在圖表中建立坐標系,在x軸的負半軸上畫一個點D,然后過D點在做一條垂線,垂線上在做一個C點,量出C的縱坐標;接下來在用這樣的方式量一個橫坐標出來并計算,最后通過繪制和連接,做出一個y=dx的圖像。當學生繪制完以后,老師需要給學生設計問題,如“在拖動的過程中,你們能發現什么?”讓學生在疑問的引導和帶領下,去一步步地學習。這樣的教學方法,不但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還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發了出來。同時,數學知識在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下,也變得更加直觀和具體,提高了學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當然,教學的實效性也有效地提高了起來。
二、踐行師生互動教學方式
師生互動教學相比于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更加適合新課改下的高中數學教學要求,所以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開展師生互動教學的方法,進而為學生構建交互性、高效性的數學課堂。首先,要迎合高中生的學習特點創新互動教學的方式,避免長期采用單一性的互動教學方式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其次,互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放下教師的身份,深入學生的實際學習過程中,以期與學生產生激烈的思維碰撞,繼而達到引導性教學和輔助性教學的目的。此外,踐行師生互動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勇于探索的數學精神,還有助于迅速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
三、任務驅動法
要想進一步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效率,高中數學應創新教學模式,使用任務驅動法,主要目的是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有針對性地引導學困生進行良好的學習。高中數學老師借助任務驅動法,為學困生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在規定的時間之內探究高中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并且在實際案例中講述數學例題的解決方法,促使學困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任務中,充分發揮學困生的主觀能動性,顯著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直線與方程”“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等比較抽象的高中數學理論知識,老師可以布置相應的問題、任務,從而將實際生活與具體案例有效地結合在其中,鼓勵學困生對相應的理論知識進行分組討論,讓學困生在學優生的帶領下更好地理清其中復雜的理論知識,以此來學習更多的高中數學知識。除此之外,為了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效率,高中數學老師在課后階段要對學困生進行格外的優待、照顧,適當地對學困生進行補課,放寬學困生的完成作業時間,讓學困生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問題,提高自身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不斷提升數學解題的速度,進一步提高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質量。
四、加強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抓住其本質,得到深層次理解,突破思維障礙屏障
新課改以來,一直提倡我們要以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為主,將課堂交給學生,教師在課堂中起引導輔助作用,整堂課的引出、探究、總結結論、擴展練習等都是學生在完成。在課堂分配好各個環節的時間,讓學生動起來。這樣學生自己觀察,自己推導探究,自己總結,他們就會清楚這個知識點的本源,為什么是這樣、又為什么有這樣的推導過程,自己就清楚了。好比一段路只有自己親自走一遍,才記得更清楚。
五、充實高中數學課堂上的教學內容
在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的過程中,還有一項重要的教學環節,就是對高中數學課堂上的教學內容進行擴充和優化。在長期的教學發展的過程中,高中數學以難度較高的學科存在于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為了讓學生對高中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并在具體的題型訓練中加以靈活應用,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數學知識面進行不斷的擴充和優化。在這種狀態下,逐步對高中數學課堂上的教學內容進行擴充,就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高中數學的學習。學生在長期的理解性學習中,可以自我建構較為系統化的數學知識體系,同時也可以在全面理解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對數學知識可以更為靈活地應用。在數學學習的具體方面,可以通過課堂的教學效果體現出來,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也可以從知識面寬廣的數學學習內容中得到一定的體現。
結束語
總而言之,因為高中數學相關理論知識、公式、定理具有很大的難度,所以在高中班級內部存在很多的學困生。對此,高中數學老師要結合學困生的基本學習情況,分析學困生產生的原因,在進行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時,多多關注學困生的聽課狀態,采用一系列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困生的數學成績,根據學困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創新教學模式,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困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汪林.高中數學學困生形成原因及其有效轉化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20(18):79-80.
[2]張佳浩.高中數學“學困生”成因及轉化策略的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0(17):18.
[3]劉靜.淺談高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J].中國新通信,2020,22(1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