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顯眾
摘要:在我國核心素養教育背景下,教師就要通過有效的美術學習,引導學生建立一定的美術表現與創造能力,不斷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在這個過程當中,圖像識圖能力的培養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圖像識圖是美術課堂學習的基礎,同時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內容。美術就是通過一個個繪畫作品,又或者是手工藝品,向人們傳達美感,學生需要做的就是能夠賞析美術作品當中的美感,這對學生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實踐能力的提升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就要特別注重圖像識圖活動的構建。
關鍵詞:核心素養 小學美術 圖像識讀 策略探究
引言:圖像識圖就是指學生對于圖文、圖形等內容,能否進行清晰化的辨別與比較,十分考驗學生的藝術素養。本篇文章基于核心素養背景,對小學美術課堂圖像識讀能力培養展開深入的探討分析,并對此提出相應具體的教學策略。
一、小學美術課堂圖像識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學生圖像識圖能力的培養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具有獨特的價值與意義。主要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就是有利于學生審美判斷能力的提升,通過對學生圖像識圖能力的培養,學生能夠對圖文以及圖像進行辨別,深切的感受什么是美,什么樣的圖像能給人們帶來美的感受。學生能夠對生活當中,所存在的一些視覺上的內容,進行更為深入的鑒賞,挖掘出其中所蘊含的美。第二,就是能夠不斷強化學生的美術表現能力,美術表現能力就是學生能夠運用手中的工具,創造出來自己所想要表達的美術內容。通過美術作品,傳遞自己的創作理念以及心境,這是建立在基本的圖像識圖能力基礎之上的,如此學生才能夠更好地運用線條與圖形來表現自己的真實想法。最后就是有利于學生創意實踐能力的提升,認識圖像與辨別圖像,能夠促進學生對于圖像的再創造與再加工,對于學生創業實踐能力的培養也起著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在互聯網傳播當中,圖像也成為了一種重要的信息表達形式,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更要特別注重學生圖像識圖能力的培養。
二、小學美術課堂圖像識讀能力培養策略探究
(一)構建豐富的教學情境
在小學美術課程教學當中,圖像識圖就是學生“看”轉向“看見”的一個過程,通過相應的有效的教學,不斷提升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以此來構建對外部世界的認知。作為教師,首先就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從學生主體出發,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例如,帶領學生學習“大地與江海的樂章”這一單元相關知識內容時,教師要帶領同學們繪制高山、流水、森林等作品。在正式繪制之前,教師就可以先借助多媒體素材,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通過創建教學情境的方式,將這一單元知識點融會貫通到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真實鏈條,引導學生進入深入的學習活動。對此教師可以將旅游作為線索,帶領同學們一站一站的參觀各個國家的自然景觀,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出示大量的圖片,包含有每個國家所獨特的一些自然景觀,以及在不同氣候地區,不同地形地區植被生長存在的區別。教師將這些圖片進行分類后分別放入到中國站、泰國站、俄羅斯站、澳大利亞站等等。學生圖像識圖的過程當中,慢慢地就提升了自己的審美經驗,并且能夠對一些圖畫作品進行深入的解讀與分析。
(二)品味圖像之美
小學美術課程當中學生圖像識圖能力的培養,就是要引導學生有方法的看圖,從小學階段學生年齡特征以及心理特征來看,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當中,更加容易對圖像的線條色彩產生獨特的認知。與此同時學生在觀察的過程當中,也是漫無目的,這并不有利于學生高效的獲取圖像信息。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就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有方法的識圖,更好的捕捉圖像信息。
例如,面對美術作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直觀的賞析,做到從里到外,從上到下,由遠及靜,進行細致化的觀察。如此學生才能更好地抓住圖畫上的一些細節,更為深入的感悟美術畫作所展現出來的魅力,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賞析一些經典的美術畫作。如柯羅的《風》,在賞析這副油畫作品時,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左側墻面狂風吹倒的樹木,此時學生由右至左的進行觀察,內心就仿佛也遭受到了猛烈的狂風的襲擊,狂風剝開了灰色的天空,鄉間田野之間就露出了一片的寂靜,教師并沒有進行過多的引導,學生能夠進行更為直觀的觀察,通過捕捉畫面信息,感受作品所傳遞出來的情感。
(三)不斷豐富教學活動
在培養學生圖像識圖能力過程當中,就要注重方式方法,不斷豐富課堂教學活動。在小學美術課程當中,教師應當注重提升學生對于色彩的理解掌握程度,引導學生運用色彩來展現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從而切實有效地增強學生的色彩敏感度。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陽光下的世界”美術主題活動,讓同學們對色彩有著更深的認識。鼓勵同學們創作能夠表現陽光的美術作品,針對這一主題學生對于陽光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有些同學認為天空中掛著高高的太陽就是陽光下的世界,有些同學認為,操場當中,同學們嬉笑玩耍的場面就是陽光下的世界,有些同學認為春天自己與父母外出游玩,就是陽光下的世界。同學們的認知不同,對于這一主題概念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同學們進行大膽的創作。當同學們完成創作后,教師可以將同學們的畫作都展示出來,在展示過程當中,同學們就能意識到每個人的想法都是十分獨特的。
結束語:總而言之,在美術課教學中圖像識讀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它是審美判斷、美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的基礎,要讓孩子們能像藝術家一樣來創造,就必須得讓學生學會像藝術家一樣思考。通過引導學生自主觀察、探究和表述,不斷提升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使學生得到終身的可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國照,陳蔚.基于美術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美術教學方法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1(16):156-157.
[2]田甜.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美術教學評價體系建構與實踐[J].美術教育研究,2019(18):134-135.
[3]解麗麗.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5):59-60.
[4]程家重橫.小學生“圖像識讀”能力的培養[J].中國德育,2018(21):73-75.
[5]陳潔.淺析核心素養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美術課堂中學生的圖像識讀能力[J].美術教育研究,2018(1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