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靖
摘要: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上下形成當今聞名世界的中華傳統文化,語文這一學科作為我國中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工具之一。小學作為學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傳統文化的傳承需建立在學生的教育事業當中,本文針對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融合路徑展開研究,通過對其融合的現狀分析,指出二者在融合中存在的不足,并針對性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為實現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相融提供幫助。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傳統文化;融合路徑
語文作為文化的載體,必然決定了該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不同及特殊性,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需建立在教育基礎上實現的。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語文教學側重點逐漸轉變為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教學過程中需不斷創新,開展多元化教學的同時做到傳承傳統文化。語文作為一門傳授知識與中華文化的學科,需將教學與傳統文化相融合,對此,教師應當如何做到教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還需不斷探索,優化教學模式。
一、小學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融合的重要性
小學語文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打下學習基礎,同時也對學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改革與完善,核心素養背景下開展小學教育也逐漸成為教師的教學重點。將傳統文化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當中,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還能有效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德育教育事業的開展,提升學生道德品質。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更是要做到與時俱進,融入多元化教育形式的同時,將傳統文化融合其中,進而培養學生的文明品質。此外,校園在營造和諧主義氛圍的同時,還可以借助傳統文化教學來為學生樹立良好觀念,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發展。
二、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融合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文化教學資源不充分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通常圍繞教材中內容開展工作,只是將教學目標和任務局限于教材知識點當中,對傳統文化知識點的拓展較少。再加上部分教師對教學中傳統文化的融入不夠重視,忽略傳統文化教育的引導,便限制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的興趣和想象。學生小學階段是好奇心較重的階段,過于死板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會影響學生對未知事物的判斷力和探索力,教師沒有做好引導工作,沒有將傳統文化結合到教學當中,再加上日常教學中傳統文化教學資源的不充分,導致小學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無法有效融合。
(二)傳統文化氛圍未融合課堂教學
教育多元化的發展,多媒體等設備在教學中的運用,促使許多學校逐漸興起高效課堂教育模式,增加學生學習興趣。但實際高效課堂的教學效果并不好,甚至轉移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降低教學效果,課堂教學的氛圍也隨之發生改變。對于學校來講,充滿書香四溢的教學氛圍,可以更好幫助學生融入到學習環境當中。多元化的發展道路反而導致許多學校忘記最初的教學初衷,一味追求教學效果,忽略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沒有將傳統文化與課堂教學氛圍相融合,降低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也阻礙了傳統文化通過教育途徑的傳承。
(三)學生傳統文化素養較低
在當今核心素養教育背景下,語文課堂教學與傳統文化的融合更是提升學生傳統文化素養、提升道德品質的有效方法。教師理應引導學生多方面發展,認識不同的新舊事物。在語文課堂上教師一味注重教材知識點講解,內容枯燥乏味,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的興趣逐漸減少,閱讀表達能力低等問題無不影響學生的文化水平。此外,受當前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現象時常發生,這些低素質行為也在無形中影響學生的觀念。學生受教育和生活環境的影響,文化素養有待提升。
三、核心素養下實現小學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融合的對策
(一)豐富傳統文化教學資源
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實現教學與傳統文化的融合,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教師需豐富傳統文化的教學資源。例如,在《曹沖稱象》、《大禹治水》等課堂上,以講故事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將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學生不僅認識到古代人的智慧,切身感受大禹過家門而不入的責任感,還可從中舉一反三,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探索出更多有趣的故事。小學生雖年齡小,對事物的認知能力較低,但存在強烈的好奇心,對于可以吸引學生興趣的新奇事物都會產生濃厚的情感。因此,將傳統文化相關故事與語文課堂教學相融合,不僅能豐富教學資源,還能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印象。
(二)營造傳統文化教學氛圍
良好的教學氛圍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興趣產生直接影響。語文作為與傳統文化密切相關的學科,在教學中更應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為學生營造出良好學習氛圍的同時,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對此,教師可以利用古詩詞教學,如《村居》、《詠柳》、《靜夜思》等,將古詩里唯美的情景融入到教學當中。在利用多媒體教學中多利用視頻、圖像、動畫,通過視覺和聽覺將《詠柳》中風吹過柳樹稀稀疏疏的聲音,《靜夜思》中靜謐的月光傳達給學生,引導學生感受其中的美好。傳統文化教學氛圍的創設與課程教學的融合,可以起到傳統文化推動教學效果的作用,從而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體會。
(三)提升學生傳統文化素養
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融合的有效方法可從教學和課外活動兩方面入手。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將傳統文化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打造傳統文化教學氛圍,引導學生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其次在課外活動中,學校可開展關于傳統文化的活動和競賽,如作文競賽、古詩詞競賽、傳統文化知識競賽等活動,還可以在運動會、文藝晚會中通過學生演繹經典故事橋段、古典舞等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的興趣,拓展學生傳統文化知識認知,進而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結論:
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完美融合,可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和文化底蘊,且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加強學生學習興趣。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義務,也是學生學習的責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是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將傳統文化與語文知識相融合,讓學生心底里接受傳統文化,熱愛傳統文化,真正提升自身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劉婷婷.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J].新課程,2022(03):32.
[2]安靜.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0(06):36.
注:此論文系河南省基礎教研課題《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實驗研究》(JCJYB20021550)過程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