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瓊
摘要:微項目課程活動,是近幾年幼兒園教學中備受關注和推崇的一種教學活動。微項目活動作為實施幼兒園科學啟蒙教育的主要載體,指的是在連續一段時間內,圍繞某個感興趣的事物或內容開展的微型系列科學探究活動。
關鍵詞: 生活經驗;學習興趣;自主探究
引言:
科學微項目活動根據幼兒生活經驗和興趣確定科學活動主題,并以該主體為中心予以分化、放大、加以擴散,讓幼兒在自主探究活動中,學會觀察現象、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觀點、發現規律等,從而初步發展幼兒細致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求異的思維力和多維的創新能力。在這一階段為他們提供開放的探索空間,引導他們透過自己的視角去發現和解決問題,讓幼兒真正成為“好奇、好問、好學、好動”的本真兒童。
一、科學微項目活動的基本要素
“微項目活動”是一種既非預定的教學模式,也非一般的教學計劃,而是師生共建的彈性課程與探索性教學。它的基本要素有:
1.是解決真實生活中的問題。
2.是以小組為單位共同進行較長期深入的主題探索。
3.是成人與幼兒共同建構、共同表達、共同成長的學習過程。
4.主題的選擇是非預設的,主要來自幼兒的真實生活經驗、興趣和問題。
探索型科學微項目活動沖破了傳統教材和教室的局限,向著多元化和多樣性的方向努力。
二、科學微項目活動的聚焦點
微項目活動聚焦“求真、解放、游戲、體驗”四大關鍵點,“求真”是基本要求,其實質是探究事物。“解放”是基本準則,注重幼兒自主選擇,多方面的參與。“游戲”是基本途徑,作為教師我們要巧設游戲情景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又要巧用游戲化手段保持幼兒的探究熱情。“體驗”是基本方式,是探究中的經歷,也是一種親歷探究的感悟。比如我園中三班開展的“銀杏葉的秘密”,活動追隨幼兒對銀杏葉的興趣而生發,經歷了銀杏葉的雌雄之分,銀杏葉的葉脈,銀杏葉變身記等,滿足了孩子們好探究、親近自然的天性。他們用自己親生的經歷不僅獲得了關于銀杏葉的知識與經驗,更可貴的是獲得了探究體驗的機會,感受了探究發現的成功與快樂。
三、活動實施開展的有效策略
活動中要為幼兒提供長期觀察、親子管理、動手操作的機會。從關注生活、關注幼兒、關注環境入手,收集幼兒生活中有價值的科學內容,收集整理幼兒感興趣的科學問題,收集自然界中有趣的科學現象,進行分析、梳理、篩選、再造,形成具有“探究式”模式的適合幼兒實踐、教師實施的有價值的操作載體,突出微、真、活。它以較小的切入點展開探究,其主體源于幼兒問題,進行一系列的微型科學探究活動,其主體微小,體現問題清晰。體現層次性、內容豐富,體現真實性;方式多樣性;體現開放性。比如我班近期開展的“坦克的秘密”,從孩子帶來的坦克模型入手,從孩子感興趣的“坦克外型大調查”到“坦克的作用與構造”,再到“我來造坦克”,幼兒在造坦克中讓觀察設計、在實踐中記錄,在失敗中反復調整材料,在小組討論中尋找問題答案,在幼兒制造成功的基本下進行“我是小小坦克兵”的坦克大戰,讓幼兒充分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學習,獲得成功。
四、追隨興趣開展學習
在活動過程中我們不斷關注幼兒的興趣、需要以及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以順應、引導、推動幼兒生成活動主題。教師預設主題和幼兒生成主題兩者之間不是截然分開的,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在具體的教育活動過程中是可以相互轉換的。如:有時孩子們發現了感興趣的事物,一開始就自己生成了主題項目活動;有時是在教師預設的主題項目活動過程中,引發了一些對孩子們來說更為興趣的活動,因為幼兒對這一方面感興趣,而生成了新的主題;有時幼兒生成主題項目活動開展過程中的一些內容,又可以成為教師預設主題的來源。
五、根據幼兒發展特點注重活動多元性
1.活動的形式是多元的
針對幼兒發展的特點,學習形式靈活多樣:問題討論、小組調查、動手操作、觀察記錄、經驗分享、成果展示等等。活動中,教師既是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觀察者,也是活動的合作者、研究者、學習者、欣賞者等。幼兒既是學習者、參與者、評價者,通過參與操作和活動學習,掌握知識或經驗,并對他們自己的學習、探索活動進行評價;又是互動者,能與周圍的同伴、成人、材料及其他環境不斷地接觸、交往。
2.活動的內容、環境是動態、多元的
探索型主題項目活動內容具有不確定性和開放性,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并有發展價值和操作可能的,都可作為幼兒探索的主題和內容。通過觀察、實踐、資料查詢等了解了探究對象的秘密,也運用多種肢體語言進行創造表達。
每當一個活動內容產生后,幼兒就會借助已有的經驗和技能進行探索,在探索過程中,教師不斷地增添各類材料,不斷地運用各種方法,如:觀察記錄、小組調查或討論記錄、個人或小組材料操作、相互經驗交流等;在探索過程中,幼兒學習的地點不在局限于活動室、幼兒園,可以擴展到社區、公共場所、農村田野等。在活動的環境中,更能激發孩子去體驗、去發現、去嘗試、去收獲。
3.拓寬家園合作的途徑
幼兒園項目課程教學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家長的參與和支持,因此,幼兒園應該不斷拓寬與家長的合作途徑,家長與家長的聯系和溝通。有別于“知識講授”的方式,項目課程教學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探索學習上,家長參與的親子互動性探索,不僅可以讓幼兒有更安全、愉悅的探索體驗,還能促進他們吸收和了解知識,促進他們情緒能力、感受能力的提升。
總之,探索性科學主題微項目活動,是一種新的操作,一種新的嘗試。從主題網絡的設計,主題項目活動的展開和實施,到主題的總結,整個過程不墨守陳規。通過積極的師幼互動,給予孩子充分自由探索、盡心表現和共同生活的機會。上學期我們進行了“科學微項目課程”的實施,從我個人實踐后的感想來說,我認為探索性主題科學微項目活動是一個真正“以幼兒發展為本”,突出“以兒童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它注重的是孩子主動參與探索的過程,順應孩子的興趣與發展的需要,更能激發孩子自身的潛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提高。
參考文獻:
[1]張群.幼兒園項目課程的實踐與思考2020(78):19.
[2]黃鷺青.幼兒園小班項目課程開展的思考與探究2020(17):193-194.
[3]施天宇.始于問題 終于幼兒——淺談幼兒園項目課程研究2019(87):62
[4]肖菊紅.幼兒園科學項目活動精選2020.8.1.33635CEFA-529B-4950-B6F5-084C27938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