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亞娟
摘 要:在高中教育時期,歷史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教師想要有效培育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就必須積極優化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使歷史課堂煥發新生與活力,進而全面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微閱讀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該模式的生成主要基于當前飛速發展的信息科技,將微閱讀應用于高中歷史教學,是歷史教學體系必然的改革趨勢。文章主要探討了微閱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希望可以為廣大教育人士提供有力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微閱讀;高中歷史教學;合作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4-011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4.039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事業的持續推進,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也努力為學生探索更創新的學習路徑,微閱讀應運而生。隨著我國信息科技的飛速發展,傳統的歷史閱讀模式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微閱讀依賴于強大的互聯網教育資源,不但可以豐富歷史閱讀內容,而且能滿足新時代高中生多樣化的歷史閱讀需求。基于此,在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科學合理地應用微閱讀教學手段,以期充分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發揮微閱讀的實際效用。
一、微閱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分析
微閱讀是一種新型歷史教學模式,將其引入高中歷史教學體系,無論是對于促進歷史教育改革還是完善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來講,都發揮著非常積極的影響作用。經過深入的分析研討,我們將微閱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歸納為以下兩方面:第一,微閱讀可以豐富歷史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內容一般局限于歷史教材,總體來講教學內容是比較單一的,不但難以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而且無法充分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微閱讀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龐大的互聯網教育資源作為支持,其內容的豐富性是傳統紙質閱讀無法媲美的。除此之外,微閱讀在知識的呈現方式上也具有創新性和趣味性,通常以簡短的文字和形象化的視頻、圖片為主,不但可以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驅動學生的歷史學習動機,而且能深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感性認知,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效率。第二,應用微閱讀是構建信息化歷史教學體系的主要途徑。近年來信息化教學手段被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構建信息化歷史課堂是教師當前的首要任務。微閱讀不僅契合當前的信息化教學環境,而且能實現對互聯網教育資源和信息技術的充分開發與利用,教師在新時期的高中歷史教學中加強引入微閱讀策略,一方面可以為歷史課堂注入更多智慧元素,另一方面也能加快信息化歷史教育體系的構建步伐,從而引領高中歷史教學全面邁入信息時代。
二、微閱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根據教學需求,精心為學生選擇微閱讀材料
由于微閱讀在我國高中歷史教學體系中引入較晚,所以部分教師對微閱讀的理解和應用還存在一定的偏差,他們普遍只落實了微閱讀的應用形式,忽略了微閱讀材料選擇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不但降低了微閱讀的應用效果,甚至會給歷史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造成不利影響。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微閱讀的初衷,主要是通過微閱讀整合教學目標,幫助學生順利掌握新課要點,從而提高歷史教學效率,這對教師選擇微閱讀材料的科學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在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必須把握微閱讀應用的關鍵點,綜合考慮教學目標、教學需求以及學生的實際學情,精心為學生選擇微閱讀材料,這樣一方面可以為微閱讀的有效應用奠定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也能使微閱讀資源更契合歷史教學目標,從而最大程度地發揮微閱讀的歷史教學效用。經過深入的分析研討,我們總結了教師在選擇微閱讀材料時所要遵循的四個基本原則:第一,趣味原則。所謂趣味原則,就是教師選擇的微閱讀材料必須貼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歷史微閱讀的積極性。如教師可以和學生進行積極深入的溝通交流,了解時下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和話題,以這些事物和話題作為依托點,結合歷史課程的主要知識點,為學生甄選有趣、新穎的微閱讀材料,迎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參與歷史微閱讀探究的心理期待,使學生的歷史學習態度更加積極。第二,精短原則。微閱讀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內容簡短、排版精致,利用最小的閱讀篇幅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所以教師在選擇微閱讀內容和設計微閱讀課件時,必須遵循精短原則,避免微閱讀材料過于冗雜,這樣才能發揮微閱讀的實際效用。第三,教材原則。顧名思義,教材原則就是教師選擇的微閱讀材料必須契合歷史教材要點,這樣學生通過微閱讀才能深化對教材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彰顯微閱讀的應用價值。第四,拓展原則。微閱讀附帶了龐大的互聯網信息資源,這是拓展學生文化視野、擴充學生歷史知識儲備的絕佳機會,教師在選擇微閱讀材料時必須遵循拓展原則,既要扎根于歷史教材,又要適度突破教材限制,這樣才能實現對信息資源的深度開發利用,提升高中歷史教學的拓展性[1]。
(二)創設輔助情境,激發學生的歷史微閱讀興趣
縱觀微閱讀在我國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現狀,應用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深入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教師的應用方式存在欠妥之處,不但難以充分發揮為閱讀的教學實用性,也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興趣不僅是一種積極的學習態度,也是培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第一要素,教師想要提高微閱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就必須先激發學生的微閱讀興趣,使參與微閱讀成為學生的自發行為。以往教師在應用微閱讀時,通常是將閱讀材料直接呈現給學生,而沒有為學生創設相應的輔助情境,這種應用方式欠缺科學性,不但無法保障微閱讀的應用質量,也難以真正喚醒學生的微閱讀期待。雖然微閱讀本身在形式上具備一定的創新性,但是教師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仍然需要創設輔助情境,引導學生對微閱讀材料產生濃厚的了解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微閱讀效率。基于此,在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具體的課程內容以及微閱讀材料,積極為學生創設相應的輔助情境,這樣一方面可以使課堂氛圍更加靈動而富有生機,另一方面也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歷史微閱讀興趣,從而促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微閱讀,實現微閱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科學應用[2]。46959EF9-4829-46A2-8694-6A6099C9A635
在具體的教學策略實施上,教師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方式為學生創設歷史微閱讀輔助情境:第一,創設多媒體輔助情境。多媒體情境的直觀教學功能以及激趣導學作用都非常強大,尤其適用于教師開展歷史微閱讀教學。如教師為學生甄選的微閱讀材料,是一段和教材歷史事件相關的史料,那么教師就可以在互聯網資源庫中,為學生搜索和史料內容密切聯系的電視劇、電影片段,先播放影視素材、再出示微閱讀史料,同時引導學生以分組合作形式,對微閱讀史料展開閱讀、思考和分析,歸納總結相應的歷史時序以及歷史事件概要,這樣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創新的歷史微閱讀體驗,也能縮短學生認知與歷史事件之間的時空距離,從而提高學生的微閱讀效率,發展完善學生的唯物史觀以及史料分析素養。第二,創設問題輔助情境。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微閱讀,是以培養學生思考探究意識和歷史思維能力為主要目的的。教師在向學生出示歷史微閱讀材料伊始,學生常常不明白教師的意圖,也無法自覺將微閱讀內容和歷史課程要點關聯起來。教師在實際教學操作中,就可以為學生創設輔助性問題情境,如基于歷史課程中的某個事件概念向學生發問:“同學們,你們是否聽說過著名的XX事件?”教師創設的輔助問題情境具有普遍性,多數學生都會回答:“聽過。”教師可以繼續說:“很好,同學們的知識面很廣,我們這節課探究的微閱讀材料就是關于這一事件的。”這樣一個簡單的輔助性問題情境,不但使學生對歷史微閱讀材料內容產生大致的感知和了解,也能調動學生自主探索微閱讀材料的內在動機。接下來,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對微閱讀材料展開深層次分析,梳理概括微閱讀資料內容與歷史課程知識之間的聯系點,從而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以及自主解讀微閱讀材料的能力,讓學生對每一次歷史微閱讀探索都充滿熱情和期待。
(三)提煉核心問題,引導學生邊閱讀邊思考
古語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也同樣適用于微閱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在過往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運用微閱讀策略時常常陷入誤區,他們通常向學生提供微閱讀材料后,就不再介入學生的閱讀過程,也鮮少對學生實施有效的問題導學手段,這樣不但會降低微閱讀的實效性,也會阻礙學生思維空間的拓展,從而給學生歷史核心素養與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和發展造成諸多不利影響。鑒于微閱讀材料和歷史教學內容之間的關聯性,教師在學生開始閱讀之前以及閱讀過程中精心為學生設計問題,不但可以拓展學生的閱讀深度和思維廣度,而且能通過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促使學生掌握更加完整的歷史知識脈絡。基于此,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微閱讀時,應該綜合考慮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以及思維特點,結合微閱讀材料積極為學生提煉核心問題,這樣一方面可以喚醒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激發學生參與微閱讀的自主能動性,另一方面也能引導學生邊閱讀邊思考,強化學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自主體驗歷史知識的生成過程、夯實學生的歷史基礎,從而實現微閱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高效運用。
核心問題和上文提到的輔助問題情境存在一定的差別,輔助問題情境主要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微閱讀興趣,而核心問題作用于引導學生對微閱讀材料本身進行思考和解讀。在具體的教學操作上,教師在備課階段就應該落實歷史教材和微閱讀材料的分析工作,明確二者的核心內容,從歷史事件的史實以及歷史影響切入,為學生開發提煉核心性微閱讀問題。教師在歷史課堂上出示微閱讀材料之后,應該在多媒體屏幕上跟進為學生展示事先擬定的核心問題,使學生對歷史微閱讀探究方向產生初步感知。接下來,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對微閱讀材料展開研究和討論,結合核心問題的指引和啟發,合作總結歷史事件的基本史實及其產生的重要作用和影響,對微閱讀核心問題精準釋疑,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微閱讀能力,也能培養學生運用唯物主義辯證法和歷史思維,客觀評判、解釋、理解歷史影響的素養,從而增強微閱讀教學實施質量。
(四)開展合作閱讀,鍛煉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通常情況下,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引入的微閱讀材料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對于歷史核心素養還不夠完善的高中生來講,獨立閱讀存在一定的難度。以往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微閱讀時,鮮少組織學生開展合作閱讀活動,這樣不但無法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也致使學生喪失了與伙伴互動溝通的機會,從而阻礙學生合作學習意識、歷史理解能力和解釋能力的協調發展。新課標倡導教師為學生構建合作、自主、探究化的歷史教學模式,這一指導思想為微閱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帶來了全新的啟示。基于此,在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用微閱讀時應該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合作閱讀,這樣一方面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在合作閱讀中實現學生優勢互補,另一方面也能鍛煉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促使學生迸發更豐富的思維靈感。
(五)指導閱讀方法,培育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微閱讀的核心目標,不僅僅是教學模式層面的改變和優化,更為關鍵的是要發揮微閱讀優勢,向學生滲透科學的歷史思維方法,進而促進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但是就微閱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的現實情況來講,大多數教師都忽略了方法指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但影響學生歷史思維品質的發展,也會導致學生對微閱讀材料的理解流于表面。針對這一教學弊端,教師在新時期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微閱讀時,應該著力對學生加強閱讀方法指導,這樣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微閱讀探究方法,為學生構建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思維模式,另一方面,也能引導學生運用正確方法自主開展微閱讀和歷史學習,從而多維度培育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與綜合能力,實現微閱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成功應用[3]。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將微閱讀應用于高中歷史教學,不但可以帶給學生更新穎的歷史學習體驗,增強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也有助于信息化歷史教學體系的構建和完善。基于此,在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明確微閱讀的應用優勢,精心為學生選擇微閱讀材料,同時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提升微閱讀應用實效性,從而培育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彰顯微閱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吳宛儒.微閱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0):26.
[2] 吳若靜.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歷史微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20.
[3] 吳宛儒.利用微閱讀資源提升高中學生歷史閱讀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9(3):43.46959EF9-4829-46A2-8694-6A6099C9A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