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路鑫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美術;審美;教學;
審美是美術課中重要的課程類型,小學美術審美的價值在于培養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使學生參與藝術創作和交流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基于真實情境的美術審美教學
傳統的知識與技能只能在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充分發揮其價值,要培養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應該傳射合適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下,才能同時掌握知識和素養,在教學情境下能讓學生感覺到是當前面臨的真實問題,能夠讓學生融入情境中解決問題,藝術作品創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而不是單純學習教材上的文字和圖畫,情境的創設能夠使課堂教學變得活潑生動,應該創設真實的審美情境,設置真實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內化知識,靈活運用知識,并提高核心素養。
二、運用知識與技能解決欣賞問題
美術核心素養要求培養學生的圖形識讀能力,要學生能夠感受到圖像的色彩、空間等特征,從各個角度識別圖片的類型,從而思考圖形的內涵,在傳統的美術審美上,教師不夠重視藝術欣賞環節,只是對某部分的作品進行簡單欣賞,學生單向地接受教師的指導,卻沒有通過教師的言論對學生有一定的啟示,能夠對作品進行識別的動作,這限制了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小學美術作品藝術審美要求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并在審美情感上形成價值判斷,能夠讓學生對作品做出自己的理解,因此,教師單向的講解已經不能滿足學生提升核心素養的需要,因此,基于美術核心素養的要求,應該在教學中重視學生基礎知識和技能的發展,強調協商學習的主體性,引導學生答疑藝術作品進行主動的觀察、調查、分析、討論、研究,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進行深層次的學習,能夠主動了解藝術作品的流派、掌握藝術思潮、把握文化背景,形成良好的價值判斷,逐步建立圖像識讀、審美判斷、文化理解的過程和途徑。
三、進行有深度的美術賞析
當前,美術審美中存在一些問題,教師在課堂中準備了大量的教學內容,教師采用灌輸式的講解方式,鑒賞大量的美術作品,學生雖然能夠了解眾多的藝術作品和藝術家,但都是走馬觀花式,讓學生自己進行藝術鑒賞,學生只能達到淺嘗輒止的層面。這對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是不利的,因此,教師應該針對某一藝術作品進行有深度的美術鑒賞,使學生深入掌握藝術作品的內在精神,對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產生有利的幫助。
四、完善審美程評價體系的構建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終究是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了凸顯出美術教學的綜合性,教師應該在教學中重視教學評價的作用,在評價過程中,能夠對教學過程起到鞏固和升華的作用,在以往的美術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了教學評價的作用,能夠多角度地進行分析和評價,進而鍛煉學生較為正確的審美和樹立較為正確的審美觀念。沒有充分發揮激勵性評價的作用,評價空泛、沒有針對性,評價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成果得到肯定,并增強學習的信心,通過多角度的溝通,鍛煉學生與人交流的意識。
五、鼓勵動手操作,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我們知道,美術教學中離不開動手操作活動。在實踐活動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美術技能,而且可以發展學生的審美觀,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促進作用。例如,在教學“吹塑紙粉印版畫”時,就開展了這樣的動手操作活動。首先,讓所有的學生動手摸一摸、看一看,初步了解塑紙具有什么樣的特性。其次,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吹塑紙繪制的粉印版畫,從中發現吹塑紙份印與傳統畫法有什么差別,了解版畫的種類與特點,形成自己獨特的內心感受。再次,教師在課堂上演示這一制作過程。這樣,就激起學生的動手創作興趣。此時,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進行自主創作。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對學生的操作活動進行及時指導。最后,從每個小組中挑選一幅進行評講,并對富于想象力的作品拿出來讓大家共同欣賞,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目的。
總之,基于美術核心素養提出的美術審美的內容、方法、步驟和策略,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小學美術教師也要通過有效的手段,更加注重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從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意識是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轉變觀念,與時俱進,通過美術知識的傳授,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在美術鑒賞活動中逐步滲透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楊惠婷.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美術審美的教學策略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