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萌萌 孫韻涵



摘 要|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在改革趨勢下,中職學生群體不斷擴大,其心理健康狀態不容忽視。本文在對中職生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職業同一性的關系探究中發現,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水平及職業同一性中職業延緩維度存在相關,且自我效能感和職業延緩維度能夠預測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職業同一性;自我效能感;中職生
1?????? 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職業教育的發展也在不斷更新迭代,越來越多的學生初中畢業后進入中職教育,進而在接受基本的學科知識的同時還進行著相對應的專業技能課的學習。相關研究指出, 個體的職業定向階段主要發生在初中到高中的轉變時期,伴隨個體職業定向,其對自我概念、自身需求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并建立了相應的自我同一性,與此同時掌握了部分相關職業知識,對自身職業生涯規劃、當下社會需求與自身需求的關系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黃德祥,1991)。中職生相較于普教高中生而言,較早地進行了專業課的學習并早于同齡的高中生進入社會,這也就意味著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并沒有心理償付期的發生,因此中職生能否建立健康的職業同一性需要受到關注,同時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所表露出來的心理健康狀況及社會適應問題也應受到關注。
相關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與個體在新環境中的適應水平、學習狀況及目標達成存在相關(陳飛, 2013),同時自我效能感對心理健康具有保護、促進作用。較高的自我效能感和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能夠影響學生的在校學習狀態(莊桂芳,2015),結合中職生的特點,本研究對其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職業同一性的關系進行探究。
1.1??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最早由班杜拉(1977)提出,意指人們在進行目標任務之前對自身是否有能力完成某項任務并達到預期效果的預估判斷,進而影響到個體對目標任務難度的選擇及在完成任務時的努力程度。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受個體已有經驗影響,他人成功或失敗的經驗也會影響個體的自我效能感。多數學生是因中考失利而選擇了職業教育,那么中職生失敗的經驗對其日后專業課知識的學習可能也存在一定的影響。但置身于中職院校的環境下,對于學生而言又是新的開始,基礎學科知識的學習壓力降低并添加了操作性強的專業課知識,其自我效能感可能有所提升。而個體的自我效能感高低能夠影響其對學習的投入程度,因此,關注中職生的自我效能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1.2?? 職業同一性
職業同一性(Vocational Identity)是個體對自身的職業生涯目標、職業價值觀、興趣及才能有穩定和清晰的認知,當個體在相應的成長過程中形成較高水平的職業同一性時有利于其日后做出正確的選擇
(Holland and Power,1980)。在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中,中職生正處在青少年期(12 ~ 18 歲)的角色同一性與角色混亂的發展沖突階段,被稱為同一性危機,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獲得自我同一性。同時在該階段,埃里克森提出了心理償付期,該時期對應的是個體的大學階段。結合埃里克森和Marcia 二者對于自我同一性研究可知個體的職業同一性發展影響其對未來的職業定向和價值取向。此外, Marcia 根據自我同一性的特點創立了探索和承諾兩個維度,并以此為依據將個體的職業同一性狀態劃分為四種,即職業彌散型、職業早閉型、職業延緩型和職業達成型。
普教學生的青少年期是從初中、高中到大學三個階段獲得自我同一性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職業同一性。進入職教的學生在達成自我同一性的過程與普教學生相比提前面對職業選擇,那么其職業同一性的獲取應更加受到關注。同時有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高的個體在職業選擇時表現出較少的困惑,能夠積極地進行探索,表現出來的職業同一性狀態為職業達成型。
1.3?? 關于本研究
本研究將已處于青少年期的中職生為研究對象,探究其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水平及職業同一性三者之間的關系。既往研究中,對于自我效能感的測量主要有兩個方面的選擇,一是“一般自我效能感測量”, 二是“具體(關聯)自我效能感測量”。本文中的自我效能感所考察的即為個體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選用拉爾夫·斯瓦澤爾(Ralf Schwarzer)于 1981 年編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該量表測量內容與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論較為貼切且使用廣泛,具有較高的信效度。本研究中的心理健康水平測試選用的是由華東師范大學心理系教授周步成組織編制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該量表根據日本鈴木清等人編制的“不安傾向診斷測驗”進行修訂,適用于我國中學學生標準化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周步成,1991)。該測驗由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和沖動傾向八個內容量表及一個效度量表構成。關于中職生職業同一性的測量最早是塔維拉和坎波斯
(Taveira and Campos,1987)根據 Marcia 對職業同一性的劃分編制了 Occupational Identity Scale(OIS)量表。
本文中選用的是蔣璐(2011)修改后的 OIS 量表,該量表共 28 道題目,采用“是”或“否”的兩點計分法, 職業同一性四個維度得分高的一個則為被試的職業同一性狀態。
2?????? 方法
2.1?? 研究對象
選取天津市某中等職業學校學生 908 人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女生 188 人,男生 720 人。
2.2?? 研究工具
(1)?????? 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該量表共 10 個問題,采用李克特四點計分法,其分半信度為 0.812;
(2)?????? 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該量表是周步成教授修訂,量表共 100 個問題,分為八個維度, 采用“是”和“否”兩點計分法,分半信度為 0.920,a=0.924;
(3)?????? 職業同一性量表(OIS),該量表分為四個維度,共 28 個問題,采用“是”和“否”兩點計分法,且量表信效度較高(蔣璐,2011)。
2.3?? 研究程序
研究過程采用團體測試的方法,問卷在當場完成后立即收回。數據通過SPSS 20.0 進行相關統計分析。
3?????? 結果
3.1?? 中職生自我效能感統計分析
中職生的自我效能感平均分為 2.33±1.41,對不同性別的中職生自我效能感進行統計分析 T 檢驗,剔除缺失值后統計結果如表1 所示。
由上表可知中職生自我效能感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女生自我效能感水平顯著高于男性(t=-3.54,p<0.01)。
3.2?? 中職生心理健康水平統計分析
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平均分為 35.19±19.44,對不同性別的中職生心理健康總分進行統計分析 T檢驗,剔除缺失值后統計結果如表2 所示。
由上表可知中職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顯著高于男性(t=-3.54,p<0.001)。
3.3?? 中職生的職業同一性統計分析
對中職生的職業同一性各維度進行描述統計分析及性別差異分析T 檢驗,剔除缺失值后結果如表 3、4 所示。
職業同一性每個維度最高分可為 7 分,由表3 可知中職生職業同一性各個維度的得分均值排序為: 職業延緩型> 職業達成型> 職業彌散型> 職業早閉型。同時,由表4 可知,在職業同一性的四個維度中, 職業彌散型、達成型和早閉型這三個狀態下,男生的得分均高于女生,僅職業延緩維度上,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同時,職業延緩型和職業彌散型兩個維度上,男、女生得分雖有差異,但未達到顯著狀態,
3.4?? 中職生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職業同一性的相關分析
為探討中職生的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水平和職業同一性之間的關系,作相關分析,結果見表? 5。
由表5 可知,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水平呈顯著負相關,與職業同一性的職業延緩、達成和早閉維度呈正相關。心理健康水平與職業同一性維度的職業延緩和彌散維度呈正相關。
3.5?? 中職生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職業同一性的回歸分析
由表5 可知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水平及職業同一性的各維度之間存在相關關系,因此進一步做回歸分析。以自我效能感及職業同一性各維度為預測變量,心理健康水平為因變量進行逐步回歸分析,結果見表 6,進入回歸方程的依次有:自我效能感(X2)、職業延緩型(X1),可有效解釋總變異的 2%。即自我效能感、職業延緩型均可以影響到中職生的心理健康。回歸模型為:Y=29.42+1.45X2-1.42X1
4?????? 討論
4.1?? 中職生自我效能感
本研究發現中職生自我效能感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具體表現為女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顯著高于男生。既往對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中多數結果表現為男生自我效能感高于女生自我效能感,是因進入中職后學習任務不僅包括知識學習,還增加了專業技能學習,同時職業院校的學習環境與普教存在差異,各種技能競賽社團活動的開展讓男生能夠更加綜合地評價自己,而此類研究中闡述女生更加偏向于注重學習成績,因而進入職業學校后女生的自我效能感低于男生(莊桂芳,2015)。而本研究中結果與既往研究結果存在差異的原因可能在于選取的職業院校類別,調查中涉及的職業院校偏向于化工技能類別,該類技能的操作性注重的是精細化與校對,是依托于知識學習的精細操作,故而該校女生的知識學習和技能學習均表現較好且整體成績高于男生,導致本研究中女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高于男生。在日后的調查分析中,應注意結合不同專業院校進行調研,以使研究結果具有更高的推廣性。
4.2?? 中職生心理健康水平
本研究結果指出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平均分為 35.19,小于 50 分,整體處于健康狀態。同時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分高于男生且差異顯著,這一結果與羅月英等人(2016)的研究一致,該研究結果表明女生的心理健康狀態低于男生。這可能與中職生正處于青春期有關,因處于青春期的女生與男生相比心思細膩且更為敏感,也容易因進入職業院校而產生自卑心理。多數中職院校為住宿制,多數學生開始集體生活后有不適應狀況,而女生更甚,繼而在學習和生活環境的轉換下與同學之間的交往偏向于注重細節,這類原因導致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
4.3?? 中職生職業同一性
對職業同一性的統計分析結果表明,中職生的職業同一性類型排序為職業延緩型 > 職業達成型 > 職業彌散型 > 職業早閉型。這一結果與蔡妍(2013)對于大學生職業同一性的研究結果一致。該研究結果表明中職生與高中學生相比雖較早地進行了專業選擇,但心理發展過程上與大學生類似,同樣存在心理償付期。意指在該時期的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發展過程需要時間去探索和調整,中職生在進入職業教育學習的過程中,應多注重德育的培養,給予正確的三觀引導,讓其能夠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有利于“同一性達成”。同時因中職生的專業多是父母協助選擇,因此自身并未做出承諾且一直進行探索和選擇, 使得中職生的職業延緩狀態排序靠前。但中職教育的優勢在于對數學生會在中職畢業后選擇進入高職繼續學習,那么在中職階段可以進行充分的探索和學習,有利于日后職業同一性的形成,而教師也應在中職階段給學生更多的引導讓其能夠有更多的選擇。此外,本研究結果指出僅在職業延緩維度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其他三個維度均為男生得分較高。而且在職業達成和職業早閉兩個維度差異顯著。這可能是進入職業學校是一種“被選擇”狀態,而且職教學生目標即是掌握一種本領能夠有一技之長,男生更容易被賦予承擔責任的要求,進而導致該結果。
4.4?? 中職生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職業同一性的關系分析
對中職生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職業同一性關系的探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呈負相關。自我效能感越高,個體心理健康狀態越好,這與已有研究結果一致。高自我效能感能夠給予自己積極肯定的情緒,面對解決問題時會進行較多的探索,抗壓水平更高,故而心理狀態較好。同時自我效能感與職業同一性的各維度相關結果與蔡妍(2013)研究結果一致,除彌散狀態外,職業同一性的各個維度都與自我效能存在相關。同時,職業延緩和彌散狀態與心理健康水平存在顯著相關。對三者關系進行回歸分析表現出,職業延緩和自我效能感能夠預測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良好自我效能感的個體能夠進行積極的自我探索,更能夠面對挫折并接受當下的狀態并進行適時合理的調整,在此基礎上能夠順利地達成自我同一性,完成職業探索并做出承諾。相反,低自我效能感的個體更容易退縮,畏縮不前, 因此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引導。
參考文獻
[1]黃德祥.青少年發展與輔導[M].臺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1:420-423.
[2]陳飛.中職生心理健康狀況和不同自我效能感的關系研究[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4): 67-69.
[3]莊桂芳.中職生學業自我效能感、學業情緒及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 2015.
[4]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 1997,84(2):191-215.
[5]Holland J J,Gottfredson D C,Power P G.Some diagnostic scales for research in deciston making and personallty:Identity,lnformation,and barrier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0, 39(6):1191-1200.
[6]周步成.心理健康診斷測驗手冊[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1991:5-10.
[7]彭波.大學生職業同一性量表的信效度檢驗[J].社會心理科學,2012,27(4):100-105.
[8]莊桂芳.中職生學業自我效能感、學業情緒及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 2015.
[9]羅月英,王才康,聞明.中職生希望感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8): 1243-1247.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fficacy and Mental Health, Vocational Ident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Chen Mengmeng???? Sun Yunhan
Tianjin Chemical Industry Vocational School, Tianjin
Abstract: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al reform in Chinas. Under the trend of reform,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 body is constantly expanding, and their mental health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fficacy and mental health, vocational ident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this paper found that self-efficacy was related to mental health level and vocational delay of vocational identity, and self-efficacy and vocational delay could predict mental health level.
Key words: Vocational identity; Self-efficacy;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