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悅
摘? 要:課堂提問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尤為常見,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課堂教學手段,也是啟發學生思維、積極推動數學教學目標、評價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重要手段?;诖?,面對高中數學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目標,只有關注課堂提問、優化課堂提問策略,才能借助有效的課堂提問強化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最終落實數學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高中數學;提問策略;提問時機
新課改背景下各種現代化模式的層出不窮,在不斷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核心素養的同時,也保證了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現階段在“提問式教學”現代化教學模式具體化應用過程中,由于教育工作者過于注重問題數量和問題答案的準確性,再加之未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和時間,教學模式應用效率大打折扣,學生全面化發展由此也受到了一定影響,為改善當前整體教學現狀,對教育教學模式的實施方式進行不斷優化調整,現已迫在眉睫。
一、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現狀
(一)課堂提問不當
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依然存在諸多問題。首先,提問對象過于單一,始終固定在舉手的學生身上,而沒有舉手的學生則被忽視,成為數學課堂教學的看客;其次,提問語言不夠精練,不夠簡明扼要,甚至出現了拖泥帶水的現象;最后,提問方式不合理,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課堂提問方式,嚴重制約了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二)候答不夠科學
在具體的數學課堂提問中,候答時間主要是指教師在課堂提問之后給學生留有的思考時間。但在調查中發現,許多教師在開展課堂提問時,常常存在“急性子”的現象,給學生留下的候答時間比較少,甚至沒有任何候答時間,嚴重制約了數學課堂提問效果的發揮。
(三)提問目的不明確
課堂提問在課堂教學中頻頻出現,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性因素。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必須具備明確的目的,是為了課堂導入,還是為了引起學生思考,抑或是為了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常常是為了課堂提問而進行提問,且課堂提問沒有明確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數學課堂提問呈現出極強的隨意性,難以真正實現課堂提問的價值。
(四)數學問題設計不恰當
教育學家研究顯示,教師在設計數學問題時必須遵循“最近發展區”的理論,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設計出與學生心理狀態相契合的問題。但在調查中發現,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制約,教師往往忽視學生的實際學情,致使設計出來的問題與學生的學習需求不相符。集中體現在:設計的數學問題過于簡單,學生無須思考即可獲得答案;數學問題設計過于復雜,致使學生無從下手;數學問題設計過于詳細,學生可結合教師的預設順藤摸瓜找到答案;設計的問題過于寬泛,沒有側重點。
二、科學提問,構建高效高中數學課堂的策略
(一)合理設置課堂提問內容,避免問題的寬泛性
由于現階段部分教師在問題設置時習慣性將設置重心集中于問題數量,所設問題針對性地缺失,在削減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不利于高質量教學目標的實現。現階段為改善當前教育教學現狀,對課堂提問內容進行合理化設置,在避免問題寬泛性的同時教師需保證問題設置的需要性、針對性以及創造性,具體而言就是在問題設置過程中,為保證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充分調動,教育工作者需依據課程教學目標,在結合課程教學內容和學生實況的前提下通過設計針對性、啟發性問題,通過因材施“問”在不斷調動學生課程活動參與度和積極性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經調查在“提問式教學”模式實施中,為有效改善當前高中數學教育教學現狀,在課堂分層教學中,教育工作者需做好如下教學工作,即通過分層提問開啟課堂(針對不同層級學生進行提問)、依據教學目標開展教學工作(立足中等生層級來講解相關知識,并在加強對學優生層面知識延伸的同時對學困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以及從課堂分層作業中掌握學生學情(在課堂作業布置時,緊扣學生學情對不同層級學生進行作業的合理化設置)。
在《幾何》授課時,作為高中階段課程教學重點和難點,“幾何”課程內容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邏輯思維和空間認知有著較高要求,但對某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認知水平較弱的學生而言,為確保課程高質量學習,在講解抽象化、煩冗性課程知識時,教育工作者可可依據學生綜合能力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并在落實課堂教學工作時,對學困生提問他們上節課的知識回顧;對學優生提問本節課的情境導入內容,并兼顧部分中等生,使其獲得預習成就感,從而在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保障高質量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科學把握課堂提問時機
教師必須精準把握課堂提問時機。首先,“憤”與“悱”時提問。孔子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思想,“憤”是一種心里想求通但又未通;“悱”則是學生心里想說又不知道說什么。在這兩種狀態下,學生往往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望。此時,教師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能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望,實現“扒開烏云見月明”的效果。其次,新舊知識沖突?;诟咧袛祵W學科特點,學生的數學學習是建立在以往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經驗上的。因此,教師必須要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從學生的學習經驗入手,引領學生思考和探究。再次,在教學關鍵處提問?;跀祵W提問的價值,教師可選擇教學的關鍵處設計數學問題,借助數學問題的引導和思考,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因此,教師在進行重難點教學、在課堂總結升華階段、在思維訓練時、在探究知識運用時進行課堂提問,最終促使學生在課堂問題的思考、討論和爭論中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最后,在學生思維轉折時提問。基于高中數學核心素養下的內容,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結合學生思維轉折點,待到學生無法窺探知識全貌、對其似懂非懂、新知識學習陷入困境、難以從舊知識中獲得突破時,引領學生在問題的思考中找到正確的答案,最終實現高質量的學習。
(三)確保課堂提問的啟發性,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不同于其他基礎性學科,數學由于課程本身的抽象性、邏輯性和煩冗性,課程教學重點和難點量相對較多,在教學時若教師未能針對課程重點、難點進行針對性問題設置,在影響學生對知識記憶力和理解力的同時也不利于預期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在重點、難點問題設計過程中,教師需針對具體內容和學生實況,緊扣教學重點難點,并在避免無效問題(“對不對?”“是不是?”“是什么?”)出現的同時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在《指數函數》授課時,“指數函數”圖像的繪制以及“理解函數性質”是課程教學的重點內容,因此在問題設置時教育工作者需在秉承“以人為本”理念下緊扣教學重點和難點,并緊抓學生繪圖時存在錯誤問題出現的原因,提出如下教學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根據繪制圖像給定自變量一個值,函數y是否有唯一值與它對應?”“自變量x的范圍是什么?”。在問題提出后,學生在進行問題處理和反思過程中不僅能加深對課程知識的記憶力,與此同時為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以及消除他們錯誤認知,在“指數函數”圖形繪制過程中教師可借助當前先進多媒體等輔助性教學工具,利用計算機繪制圖形,之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圖形性質進行討論,以此在拓展學生思維的基礎上突破課程教學重點和難點。
(四)優化提問方式,強化課堂提問效果
為了充分發揮提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還應從單一化的課堂提問方式中解放出來,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多樣化的課堂提問方式,不斷提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具體來說,教師一定要學習好“怎么問”這一問題。具體來說,教師可選擇以下幾種方式進行提問:第一,直接提問。顧名思義,就是圍繞某一個知識點,對學生進行直接提問。第二,誘導提問。尤其是針對一些容易出現錯誤的知識點,教師可先設計一個具有陷阱性的問題,之后請學生進行回答。在這一過程中,部分學生由于基礎知識不夠牢靠、能力不足,在回答時常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诖?,教師可依據錯誤的回答進行分析和講解,真正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第三,引導提問。教師在優化課堂提問時,常常無法直接進入核心知識的講解中,而是依托一定的數學案例,設計層次化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逐漸進入課堂學習中,最終促使其在看似隨意的教學中進入數學問題的探究學習中。第四,情境提問。為了最大限度喚醒學生的問題探究興趣,教師還應將問題與特定的數學學習情境進行結合,促使學生以更好的狀態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和解決,最終提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五)科學候答,強化課堂提問效果
在提問之后,常常存在候答不科學的情況,教師應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優化和改進:一方面,合理控制候答時間。教師提出問題之后,給學生留下的思考時間尤為重要。通常,候答時間過短,就不利于學生思考;候答時間過長,則會影響正常的教學進度。因此,教師在完成課堂提問之后,必須結合問題的難度、學生針對問題的反映情況等,時候答時間進行科學、合理的控制,給學生留有足夠的、充足的時間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學生不會回答、回答錯誤的情況,此時教師應耐心等待,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提高他們的思考能力。另一方面,在科學候答的過程中,還應關注反饋,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合理的評價。待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后,教師還應給予科學合理的評價。具體來說,待學生回答錯誤之后,教師首先不能直接進行批評和打擊,應靈活借助鼓勵的方式,或者提示的語言進行評價,促使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思考問題;待學生回答正確之后,教師必須給予學生充足的肯定、贊揚,逐漸強化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如果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回答不夠完整,或者出現錯誤,教師則應肯定其正確的部分,接著再通過提示,引領學生在契合其“最近發展區”的問題引領下,真正解決數學問題。
(六)科學設計數學提問
深入解讀教材內容。教材是教師組織教學、學生開展學習的重要載體和重要依據,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之前,必須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全面、系統、深入的解讀。一方面,理清本節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將其置于整個單元中、整本書中進行考查,在明確本課知識點、前后知識內在聯系中,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對本節課每一個知識點的細節進行深入地推敲。只有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淺出的把握,才能保證設計出來的問題更加科學有效。其次,切實把握學生。新課程背景下明確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也是教師開展教學的根本出發點。因此,教師在設計數學問題之前,必須對學生進行全面、清晰的認識,了解學生已有知識掌握情況、認知和思維發展水平、心理品質和風格等,切實結合學生的“認知發展區”科學設計數學問題。最后,樹立明確的課堂提問目標。為了徹底改變盲目提問、無意識提問等現象,教師必須樹立明確的提問目標,在了解教材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依據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精心設計出課堂提問,確保設計的問題指向教學目標、契合學生實際情況,并能融合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
三、結語
綜上所述,提問是課堂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打開學生思維大門的鑰匙,是促進學生開展深度學習的關鍵。但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課堂教學暴露出諸多問題,嚴重制約了課堂提問的效果。基于此,教師在優化課堂提問時,必須科學設計課堂提問、科學把握課堂提問時機、課堂提問方式、課堂提問候答等,使得課堂提問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唐雍. 高中生數學問題提出能力的調查研究[D]. 揚州:揚州大學,2019.
[2]張強,張麗. 基于高中數學核心素養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提問策略的研究[J]. 高考,2020(09):101.
[3]牛莉. 核心素養下高中數學提問設計策略[J]. 新課程(中學),2019(02):73.
[4]徐晨. 基于分層教學思想的高中數學提問策略研究[J]. 新課程(下),2018(12):36.
(責任編輯: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