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燕
摘 要:自主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在學習課程中合理地規劃自己的學習時間,并且在學習課程中能夠自主地進行學習。小學階段是學生認知能力養成的關鍵時期,所以在這一時期的時候,教師要選擇正確的教學策略,加強對學生進行引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自主教學模式應用于小學語文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這也有利于樹立學生勤奮好學的理念。將自主學習式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的使用新穎的教學方法,采取問題探究式課堂等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專業素養。
關鍵詞:自主;引導;語文
引言
語文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要集中注意力,因為學生一旦注意力不集中,就有可能錯過了重點內容。又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很難在一節課中一直集中注意力,而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要接受理論知識,教師在教授理論知識時主要使用的是講述式的教學方法,也就是說教師將一些較為復雜的內容也是用語言講述出來。這無法吸引到學生的興趣,甚至會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而自主學習模式的應用則產生了不同的效果,該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再長篇大論地講解枯燥的理論知識,而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自主與引導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在小學閱讀課程中的應用,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閱讀課程中的很多知識點都是很瑣碎的,因此語文課程中的很多知識點是無法進行聯系的,所以教師在教授過程中無法形成理論框架,一般都采用傳統的授課方法,也就是說教師通過語言將知識點復述出來,在學習過程中師生是全程無交流的,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而自主學習模式的使用,則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教師使用該模式是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
將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應用于閱讀課堂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使用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有助于加強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生在對問題的探究中不斷思考,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科學思維。
二、自主與引導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使用情境教學法
使用情境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學生也可以在情境中加強對課本知識的了解,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例如教師在教授《金色的魚鉤》這個課程中,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該事件的視頻,學生也可以從這個視頻中去了解課文內容,那么教師則可以在課堂中要求學生去復述視頻的內容,教師通過此過程還可以向學生進行提問,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中進行提問,有助于引導學生的學習過程,也可以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記憶,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開展問題探究式課堂
教師加強自主與引導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使用,則需要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這就需要教師轉變傳統的授課方式,開展問題探究式課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展開多層次的問題設置,加強對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培養。如教師在教授《圓明園的毀滅》這個課程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課本的內容設置不同的問題,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通過設置這些問題,也將問題與學生自身聯系在了一起,加強了學生對問題的探究的意識。通過設置的這個問題,也可以讓學生與之前節課所學的內容產生聯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
(三)要開展實踐活動
理解一定是基于一定的人生經歷,因此教師在自主學習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增強孩子對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因為當學生內心的情感是非常豐盈充沛的,學生才能夠在閱讀過程中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學生才能與作者產生共情。用此對于小學教學而言,教師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感受鄉村景觀是必不可少的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走進自然風光,這對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學生審美情趣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說教師在教授小學四年級下冊中的《我家的杏熟了》以及《牛與鵝》《爬山虎的腳》等文章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實地觀察。教師帶領學生實地觀察也打破了傳統的封閉式課堂,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中所要闡述的內容。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累豐富的生活常識。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結語
總而言之,將自主學習模式應用于閱讀課中,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將自主學習教學的模式應用于小學閱讀課程中,也需要教師積極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這也有利于推動閱讀課堂的高效展開,提高閱讀課堂的趣味性,從而使語文課堂煥發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張遠.改革教學方法打造高效課堂——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教學法的探究[J].新課程:中學版,2012(1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