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洲搏
摘要: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可以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語文知識的學習當中,而且還可以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為他們今后更深入地學習語文和其他學科打下基礎。因此,本文就從小學語文教學和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并簡要概述教師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語文;自主學習能力; 策略
前言: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語言和理論知識,而是讓學生從“學”走向“我想學”,從而感受語文學習的真諦。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取得成果,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一、小學語文教學和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缺乏豐富化
由于許多教師缺乏針對具體情況的更好的教學方法,或者還是運用這傳統的口述教育的方法,學生對學習語文的狀態就是為了應付考試,學生的學習能力逐步下降,當教師逐步反應過來:單一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展時,學生已經形成對語文不感興趣的習慣了。因此,如何在學生所處的環境中,使學生之間的互動更為密切,并在快樂的氛圍中實現更高水平的語文學習,是教師應該考慮的問題。
2.忽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雖然我們都知道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但有些教師受傳統教學方式影響,一方面想達到學習的目的和任務,上課的方式:教師講述,學生記憶,學生記筆記,下課背誦......等等,傳統的教學方式機械且枯燥,另外一方面,教師認為處于五至六年級的認知能力不強,且自主能力不強,為了不影響教學設計內容的進程,教師就主動把握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狀態,主導著課堂的教學氛圍,比如,在提出一個問題之后,教師只是讓學生一兩分鐘,或者干脆就不讓學生思考,就將標準答案“摁”到學生的思考的想法當中,而且有的教師喜歡問:“對不對呀?”學生就只能回答:“對”或者“不對”,根本沒有辦法去擴展語文的思維能力,久而久之,自主語文思維的能力就下降了。所以,在“學習”方面,傳統型教師的計劃和實施課程要多得多,他們不太注意學生的學習方式,也不注意學生是否吸收了這些知識點,也沒有注意學習能力是否提升。換言之,學生的基本地位遠未實現。這樣的學習模式,學生學習語文可能會感到枯燥甚至厭煩,這就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這不利于他們的個人發展。
3.小學生本身的自控能力差
處于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正是好玩的年紀,加上現在智能化產品的融入,人手一個手機時現在的常態,小學生本身自控能力會比較弱,當形形色色的信息和游戲的涌入,小學生的思維很容易就會被吸引過去,當學生開始沉迷于游戲和短視頻時,學生的耐心和興趣就不會在學習上面,而是在手機上面,當教師安排自主學習時,這些沉迷于手機的學生就會出現不耐煩和學習走神的現象,并不能主動地去吸收知識。此外,小學生仍未清楚知道何謂學習,以及自學的好處,在學習當中保持一種被動的狀態,教師指導什么就學習什么,不指導教學就不會去主動學習和吸收知識。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注重這種現象,并加強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能夠在學習語文中感受到樂趣,從而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
二、提升小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1、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處于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在學習當中還是會偏向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對于更有趣味性的教學方式,學生會投入更多的心思到里面,會更認真的學習,所以,教師要把握學生的這種特點,在語文課堂教學當中豐富化、趣味化教學方式,在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那么如何豐富化、趣味化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①游戲方式代入到教學當中。游戲是小學生比較喜歡的教學方式,且游戲式教學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當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時,就能更好地進行下去。例如,教師在《牛郎織女》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主閱讀文章的內容,然后讓學生毛遂自薦地表演《牛郎織女》的故事,學生可以自主選擇牛郎、織女、王母還有兩個孩子的角色,當學生選擇好角色之后,可以根據自我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去表演“牛郎織女”的故事,教師通過教學前的自我閱讀和自我文章理解的表演游戲,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去自主閱讀的能力,當學生對文章、故事有自我的理解時,學生思維能力也會有所提升,教師的游戲帶入,可以吸引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并且教師全程讓學生自主進行表演游戲,學生的主動性就能被調動起來,學生的語文的主動性也就會得到一定的提升。
②提問式教學方式的融入。在學習當中的提問式教學,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好奇心,并且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語文的思維能力就會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師再讓學生進行語文自主學習時,學生的學習問題和學習困難就會減少。還以《牛郎織女》為例,當教師把文章梳理完之后,就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有所思考——“除了‘牛郎織女’的故事之外,你們還知道有哪些民間神話故事呢?能說說大概的內容和你的理解嗎?”,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進行思考和交流,在學生自主思考和交流時,就是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的時刻,因為有的學生會認為“刻舟求劍”、“掩耳盜鈴”、“守株待兔”等是神話故事,有的學生會錯誤地將寓言故事和神話故事歸類到了一起,當學生在交流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就會有同學指出其問題,讓學生加以改正,教師在過程中也要幫助學生去解決思考中的問題,讓學生的交流和思考能更加順暢。教師在教學當中代入問題,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當中對語文知識教學自主思考,當學生有自主思考的能力時,學生的語文學習的主動性才會更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動力才會更高。
2、優化語文教學課堂的氣氛
首先,和諧的師生關系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與學生溝通,并將學生視為自己的朋友,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進而進入學生的內心,幫助學生敞開心扉,在提升學生喜歡語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提高自我意識,鼓勵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例如,教師在指導教學《草船借箭》時,教師開展一個“草船借箭之意外”的思考活動,讓學生帶有一種趣味性的思考方式去思考課文,讓學生在交流思考活動時,教師要要將自己的思考想法代入到活動當中,與學生一起去思考和交流,將趣味性的話題帶動課堂的氣氛,教師在教學過程主動參與學生的交流討論活動,能夠提升學生對教師的好感度,加強學生問題內心想法的表露,當教師字鼓勵學生在課外自主學習時,學生也能在遇到問題時,主動地尋找教師幫助,這樣既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能在學生課外自主學習過程中原因向教師尋求學習上的幫助,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其次,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這種差異引導學生互相幫助,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合作學習,讓學生的思維、思想在交流的過程中得到擴展和充實,也能在一定程上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例如,教師在布置課外作業時,可以將作業的難度稍微提升一些,讓學生組隊合作完成語文任務,教師在進行學習小組組隊的過程當中,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分組安排,每個小組中字少有兩到三個的學生學習成績好或者思維能力強的,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引導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在學生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自我思考,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
3、加強學生課外實踐習作的安排
學生的學科的教學內容是源于生活又會回歸于生活,更何況是語文。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不能將學生的能力培養局限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全面地開展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利用課外實踐習作的安排加強學生在課外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通過實踐作業去提升語文學習的能力。例如,教師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的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先安排學生對文章進行預習和解讀,并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文章的學習和理解找出幾篇相關的文章或者電影、電視進行閱讀和觀看,并針對觀看的這些英雄事跡寫一篇讀后感,等到教學《狼牙山五壯士》教學時,教師可以教學一個“課外閱讀讀后感的分享”活動,鼓勵學生勇于分享自己的讀后感,對于寫的好的學生可以進行表揚和讀后感一周分享展示,教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進行鼓勵和表揚,可以很好地滿足學生的自尊心和優越感,讓學生愿意去主動地預習和鞏固語文的知識。教師在課前或者課后安排學生進行文章相關的文章或者故事背景的學習,既可以提升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又可以讓學生提升課外語文自主學習的自主性。
結論: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不僅僅是理論知識,小學的能力培養也成為了教師的教學的重要任務,當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才會得到有效地提升。
參考文獻:
[1]李花影. 淺議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 吉林教育:教研, 2011(2):1.
[2]任美賢.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J]. 教育界:教師培訓, 2015(1):1.
[3]吳桂花. 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初探[J]. 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01(7):3.
[4]韋琦. 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 Diss. 渤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