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曉
摘要:近年來,小學語文教育緊跟新課程改革步伐,注重幼小銜接的作用。要求教師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形式和教學策略,不斷優化教學內容,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小學中低段學生語文學習的全面發展。農村小學中低年級學生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心,性格活潑,語文教師可以根據他們的個性特點,設計高效的、有趣的幼小銜接教學策略,引導他們進行獨立思考,實現學前教育向小學教育的升級。接下來,本文基于幼小語文知識銜接,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從小學中低年級語文教學的角度進行剖析,分析開展銜接教學,提升教學趣味的重要性,以期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語文學科的學習。
關鍵詞:小學中低段語文;幼小銜接;趣味教學;教學有效性
前言:
小學語文,無論是認知方面還是語言文字能力問題方面都比幼兒園時期的學前語文要復雜許多,但是究其根源,幼兒語文知識就是小學中低段語文知識的基礎,所以為了后期的學習能夠輕松和游刃有余,我們必須提升小學中低段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回顧和掌握基礎知識,促進他們學習能力的提升,最終確保小學中低段語文教學的正常、高效開展。
一、學前、小學語文知識銜接教學的原因分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站在農村小學中低段學生的角度,很多學生在親身體驗小學語文課堂之后真正明白了“小學語文和幼兒園涉及的語文不是一個層次的教學”的理論,他們之所以這么認為,是因為小學語文的知識體系更為復雜,知識難度比幼兒園時期大很多。但很多農村小學教師并沒有站在學生成長和發展的角度看問題,他們在小學中低段語文教學中通常不太注重學生語文素養和學習興趣的培養,這種做法的后果是,學生沒有良好的知識基礎,無法更好地深入學習,也漸漸跟不上教師的節奏,更難以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
二、基于幼小銜接談提升小學中低段語文趣味性的有效策略
(一)第一步:提升課堂導入環節的趣味性
趣味性的教學內容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也推動了小學中低段語文教學發展的實踐。因此,為了吸引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關注,必須保證教學內容的導入要趣味化,才能激發學生好奇心,使他們迅速沉浸其中,營造高度集中的課堂學習的環境和氛圍。為此,教師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課前導入來做文章,讓學生通過導入部分的學習,將原始知識和新知識聯系,并迅速進入課堂學習狀態。例如,在教授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大自然的聲音》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布景、網絡視頻、音樂等氛圍小物件進行課前導入,重構課文中大自然的聲音的場景,并組織學生扮演角色,模仿情境,展開對話,讓學生有課堂參與感,展開創造性地想象。不僅能促進思維的拓展,還能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促進趣味課堂的構建。
(二)第二步:提升教學過程的趣味性
優化創新教學過程,提升課堂趣味性,是引導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渠道,讓學生享受課堂,感知接受知識的快樂,只有這樣小學中低段學生才能更好地融入小學教學的氛圍,實現身份和心態的轉變,才能真正提升幼小銜接的有效性。只有在語文課堂上進行有趣的教學才能真正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才能保證整節課學生都全身心投入。要在小學語文課堂實施“趣味教育”,就需要教師在教學語言和教學方式上進行優化創新。首先要求教師要提高語言表達力,注意課堂用語方式,趣味化教學要求用幽默的語言進行教學,對于理論性較強的語文知識,教師應靈活運用比喻、類比等修辭手法或者運用俗語、歇后語和成語故事進行講解,這能幫助學生將知識內容與生活情境聯系起來,讓學生在探索中逐漸找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明白學習語文的意義所在。
(三)第三步:激發學習信心,淡化幼小知識教學差異
小學語文學習有技能和心態上的轉變,所以在小學語文學習的基礎環節中,語文教師不應過分強調小學語文與幼兒語文的巨大差異,因為這樣會使學生們提前喪失語文學習中最寶貴的精神——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小學中低段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消除學生對語文的恐懼,提升學生的探索興趣,這樣才能讓學生始終以最飽滿的精神狀態去面對語文學習。只有這樣,中低段小學生的語文學習信心才不會下降,也就不會影響到他們以后的學習。
例如,在講解一個相對難懂的語文閱讀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其分層剖析,分析該題可以使用幼兒園時期的逐字逐句生活化理解的辦法來解決,然后給學生拓展用小學語文基本理論來解答的方法,當學生看到閱讀過程中使用的基本理論時,他也可以想出辦法來解決實際問題,明白幼兒園知識是基礎,小學知識是提升的道理。這樣可以充分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信心,縮小小學與幼兒知識的差異,讓學生在解題中將思維拓展到幼小的兩個層面,完成小學語文與幼兒語文知識的完美銜接。
(四)第四步:和諧的師生、同學交流氛圍
對于小學中低段生來說,他們剛剛進入小學學習,幼小銜接和過渡還沒有達到一個穩定的狀態,他們的心理狀態和三觀還處于養成階段,不能妥善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系,這會影響正常的人際關系,影響正常學習。因此,老師必須改變這種狀態,要建立好的班級學習氛圍、好的師生關系和好的小組合作關系,在課堂上由教師組織班級專題班會,在班會上,學生們可以互相表達同學之間在合作和交流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教師要仔細聆聽,然后為學生答疑解惑,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地靜心學習。與此同時,通過小組合作與交流,學生們自然而然地從競爭者變成了伙伴,促進了同學關系的和諧。此外,還要注意師生溝通順暢,教師要做學生的聆聽者,及時回答他們的困惑,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解決了這些問題,就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小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課堂,能夠更好地接受教育,促進自身能力的不斷完善。
結語:
總之,農村小學語文中低段教師要抓好幼兒園、小學語文的教學銜接,提升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幫助他們奠定良好的知識基礎,以此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最終為學生未來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蔡蕾.基于幼小銜接的語文課堂教學策略探析[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引文版)教育科學:00276-00276.
[2]于唯.學前與小學語文教育銜接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
[3]韋艷嬌.小學一年級語文教育幼小銜接問題調查與教育策略研究[J].2020.
[4]李淑.學生興趣要激發,課堂教學趣味化--基于低年級小學語文趣味課堂的構建[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000(090):15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