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凡平
摘要:作為新課程改革的一部分,國家正在加強對教育的重視。在目前的小學階段,數學作為重要的科目之一,需要使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習效果。在傳統應試教學的影響下,數學教師注重考試成績和課本知識,用學生的考試成績來檢驗自己的學習和教學效果,忽視了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未來發展。為了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有必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提高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探索實踐
引言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中,教師以數學課程為基礎進行課堂教學,以小學數學課本的內容進行教學。這個過程含有大量的抽象理論知識,導致小學生在課堂上的精力不足,再加上知識點的枯燥,直接影響了課堂上的數學氛圍。因此,基于學生個體差異的教學是創新數學教學方法的重要途徑,它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參與到課程中,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1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問題現狀
1.1從過去到現在,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只注重學習結果,而沒有意識到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大多認為學習成績是學生學習情況的唯一答案。這導致了學生綜合素養的問題。擁有落后教學理念的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并不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數學教學方法的應用可能并不順利,可能涉及許多限制,甚至可能導致錯誤的教學。數學教學與時代脫節,數學教學逐漸落后于時代,這對小學數學教學產生了不利影響。小學的數學教學仍然可以改進。不僅需要教授理論知識,還需要將其與培養適當的技能相結合。
1.2長期以來,小學教師采用的是統一的數學教學方法,沒有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教學方法之間的整合和滲透。這種傳統的單一教學方式不能滿足數學教育的需要,數學教育的影響也不能很好地呈現出來,尤其是作為一個相當抽象的學科。在這樣的教學管理下,學生可能會對數學課程失去興趣,教師不能以生動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小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實踐水平。然而,由于小學教師的教學時間較長,導致教學進度緩慢,更談不上創新,這往往導致教學過程不盡人意。其次,教師對數學課程的了解僅限于教科書,教師沒有努力去調查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教師不僅要把數學理論作為課程的核心部分,還要培養學生的實踐和思維能力。學生們只從書本上學習數學,對數學的實際操作沒有透徹的了解,也沒有適當地鼓勵他們發展實際的數學能力。教師缺乏正確的認識,學生的全面發展自然無法實現。
2小學數學教育分層教學的重要意義
2.1優質教育促進了每個學生的成長。學生作為學習知識的對象,也是具有這種巨大多樣性的獨立思考的個體。在分層教學中,不僅要根據學生個體的思維和認知能力有選擇地獲取知識,還要在學習過程中建立適合學生的信心,使他們對學習產生積極的態度。那些思維遲鈍、數學學習相對較差的學生,課堂上的知識與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不相匹配,使得他們難以跟上課程的節奏,或者說難以快速前進,他們會感到厭煩。分層教學的概念使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他們進行針對性教學并布置家庭作業。對于接受能力較強、數學思維較活躍的學生,教師可以根據需要增加一些額外的任務,幫助學生拓展思路,運用數學思維解決相當靈活、復雜的問題,發揮他們的數學特長,幫助他們獲得成就感。
3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對策
3.1基于學生數學背景多樣性的個性化教學模式可以更好地幫助不同類型的學生實現其教育目標。因為具有良好數學基礎的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推理和數學邏輯能力,教師不僅要求優秀的學生掌握相應的基礎知識,而且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往往有更好的預期。但是,如果教師只關注數學基礎好的學生的學習成果,而忽視了基礎較差的學生,以至于基礎差的學生往往因為負擔過重而慢慢失去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基礎差的學生最終很難適應教師的教學節奏。然而,如果教師把重點放在提高基礎較低的學生的學習上,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能就會感到無趣,沒有了繼續探索的意識,進而導致學習目標的改變。由于學生學習基礎的差異,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課程時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能力,從而根據學生的數學背景進行分類。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促進所有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有助于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建立信心,并發展一般的數學學習過程技能。
3.2傳統的教學理念過于注重教師,沒有充分反映學生在學科中的地位。多層次教學強調教師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差異,尊重每個學生的差異性,在評價和互動中,了解每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分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要成為學生的好老師,又要成為學生的好朋友,主動去發現學生的優點和缺點,主動激勵和啟發學生,特別是在數學教育中,特別強調知識的表述和連貫性,對某一知識點或某一項知識掌握不好,會對其他數學知識的積累和作用產生負面影響。教師應鼓勵學生質疑,敢于詢問自己不懂的步驟或解決辦法,以避免知識僵局,同時鼓勵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交流和解決問題。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法的開展,符合教育理念,能夠體現學生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核心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大價值。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引導教學,有效開展優化教學,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促進學生知識的有效獲取。
3.3學生的個性使他們在思維和學習方法上與眾不同。數學知識水平較低的學生應該在課后集中練習。對于有良好數學基礎的學生,教師應注重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主動性,并通過獨立學習幫助他們提高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性思維能力。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學習方法制定多層次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方法多樣化,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分層,因為學生的數學能力可以通過家庭作業得到進一步鞏固。可以給能力較強的學生提供更具挑戰性的任務,以加強他們的獨立學習和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對于學習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布置一些相對簡單易做的題目,只要稍加練習就能成功掌握,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成就感,提高學習興趣,鞏固他們的數學背景。
結語
總的來說,通過分層模式所能達到的教學成果可能會更令人滿意。通過分層教學,教師以學生為課堂主體,考慮他們的感受,選擇適合的學習方式,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法可以有效地促進教學,提高數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靖梅.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設計研究——以“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為例[J].小學教學參考,2020,(11):70-71.
[2]梅東紅.“小錯誤”說不定有“大用途”——淺談在低年級教學中如何合理利用錯誤資源[J].考試周刊,2020,(9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