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星星 竹有章
摘要:分析了文科物理存在的問題,從應用型本科的培養目標和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確定了《大學物理專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深入挖掘思政教育素材,從課堂、課后以及過程考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激發立德樹人的育人功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文科物理;思政教育
1 引言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發布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課程思政建設的總要求,提出課程思政建設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進一步明確了各類學科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和方向,對高?!芭囵B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等一系列做出回答。建設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必須講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通其中,抓好課程思政建設,解決好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兩張皮”問題。物理的研究對象是自然界物質的結構、組成和相互作用的規律,是從物質世界發現、總結得出的結論,與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完美結合,是一門從實際中來,又到實際中去的學科。因此物理授課內容可以與思政教育很好地銜接。
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是一所涵蓋工、管、文多個學科的西部知名應用型院校,旨在培養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我院開設了經濟系、管理系、外語系、藝術系等文科專業。據統計,經管類有72%的學生高中時理科生,這些學生中學物理基礎較薄弱,甚至放棄物理這門課程,另外28%的文科生完全不了解物理內容,這顯然和應用型大學的培養目標相悖,也和時代發展需要的文理交叉滲透的需求不符。所以目前國內有多家高校開設了大學文科物理課程。
2 文科物理開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院《大學物理專題》授課對象是以經管類學生為主,包括管理、經濟系的二年級學生,每年涉及人數700多人,受眾廣。文科專業學生數理基礎差別較大,物理基礎稍顯薄弱,我們采取的具體方法是:從一個專題入手,以物理學為線索,從物理學的發展中讓學生了解物理思維方式的形成以及物理學對科技、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我們最終確定的八個專題分別為:一、緒論;二、物理學與產業革命;三、生活中的物理學;四、物理學與新能源;五、物理學與生命科學;六、物理學與新材料;七、納米科技;八,物質論。這門課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恰當自然地融入思政元素,對大學生思想意識進行引領,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圍繞愛國情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學素養等進行挖掘,物理課程可以提供豐富的思政教育元素。
3 《大學物理專題》課程思政的實施方案
3.1從教學目標入手,挖掘物理發展中包含的思政教育素材
在實現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的同時,合理內嵌思政元素,深入且廣泛挖掘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物理學理論和技術發展過程中的“隱性”德育素材,全方面拓展大學物理專題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以推動科技歷史發展進程的典型物理應用為專題,加強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聯系,構建科學真理的批判思維。(1)從社會生活入手的思政模式研究。在講解《生活中的物理學》等專題時,從物理學知識出發聯系生活實際挖掘思政元素,例如電磁爐的原理,微波爐的原理等,讓學生擺脫物理難學、無用的錯誤印象,建立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2)案例模式和科學家故事進行思政教育研究。在講授知識的同時,加入物理學家,尤其是我國物理學家的感人事跡,感染學生,激勵學生刻苦鉆研,勇攀高峰。例如,在講到《納米科學與技術》專題時,引入陜西籍納米科學家王中林的納米發電機,介紹他們團隊最新的研究進展。在講到《物理學與生命科學》的轉基因食物時,給學生介紹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的感人故事。(3)家國情懷進行思政教育研究。在素材挖掘中重點提煉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案例。例如,講到《物理學與新能源》的核能時,給學生介紹“兩彈”的研制成果,增強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4)結合當代前沿科技進展進行物理思政元素挖掘。在講《緒論》時介紹我國最新科技發展,例如王亞平在天宮一號進行的太空授課內容等,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的同時也增強名族自豪感。
3.2從教學方式入手,激發學生興趣,實現思政功能
從緒論課開始就就強調大學物理專題和中學物理的差異,拋棄枯燥的物理公式,物理原理,以學生的興趣和志向為導向,以社會熱點以及科技前沿作為專題,應用大量的圖片和視頻重點講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做到沒有學過物理的同學也可以聽得懂。增強師生互動,變“以教為主”的講授式教學為“以學為主”的互動式教學、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從“被動接受”向“主動探索”轉變,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3 從過程評價入手,同向同行,協同育人
在課堂討論提問,課后作業,期中總結以及期末小論文等過程考核中,加入內嵌思政元素的題目,把學生所呈現出來的思想狀態作為考核的一部分,實現對學生的價值塑造,使學生在“專業成才”的同時,促進學生“精神成人”。每節課課前抽出5-10分時間檢查學生預習和討論成果,計入平時成績;課中利用回答問題,點名提問以及課中活動等形式激勵學生認真聽講,計入平時成績;課后布置內嵌思政元素的題目,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全程育人的目標。
4 結論
我校針對經管類學生開設的《大學物理專題》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以及考核制度中都了內嵌了諸多思政元素。通過思政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改革成效。學生學完這門課,認為物理學對他們非常有幫助或者有幫助的占87%,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知識應用能力,提升學生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4-16.
[2] 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教高[2020]號,[EB/OL]. http://www.moe.gov.cn/ 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3]韓星星,竹有章.應用型本科大學物理與中學物理有效銜接研究[J].物理通報,2021(7):31-33.
[4] 于磊,王玫,王金良.以學生為本的“文科大學物理(人文類)”課 程 建 設[J]. 高 等 理 科 教 育,2014 ( 3):102-106.
[5] 陳新蓮,袁敏,李淑娟,等.文科物理課程整合建設的實踐[J].大學物理,2013,32(12):55-57.
基金項目: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課程思政”專項研究項目(KCSZ01023)
作者簡介:韓星星(1983-),女,碩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從事物理教學科研工作,研究方向為湍流大氣中的激光傳輸與物理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