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嵐
摘要:新時期,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音樂教育作為小學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漸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而合唱教學作為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教學內容,對于學生演唱技巧、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具有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但是在現階段的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影響著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積極的進行合唱教學模式、教學方式的改革與創新,有效的提升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
一、引言
合唱是一種由多人完成,通過多聲部進行表現的一種集體的歌唱形式,是小學階段音樂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教學內容,它不僅能使學生更加具體的學習到歌唱技巧、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表現力,同時還有助于學生良好團隊意識、合作意識以及溝通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在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積極的進行合唱教學的開展,使合唱教學本身具備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但是,由于班級內學生音樂素養、歌唱技巧的參差不齊,對合唱教學的興趣各有差異,導致現階段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教學效率低下、有效性缺乏的問題與現象。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在新型教學理念的引導下,實現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優化與創新,促進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二、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1.實現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
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提升的過程中,教師自身具有的教學理念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應積極的進行自身教學理念的轉變,使教師在新型教學理念的指引下,實現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效率及有效性的提升。首先,教師應對素質教育的理念進行深刻的認知與實施,在對學生進行合唱教學的過程中,實現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理念認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不是具體的理論知識的傳授,更加重要的應是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因此,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教師不僅應對學生進行歌唱技巧、音高音準等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同時還應通過一定教學活動的開展,對學生進行音樂素養、審美意識、合作意識、集體主義等方面的培養,這樣既實現了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目標,同時也實現了德育教育的滲透,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發展。其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時,還應秉承一種開放式的教學理念,在具有彈性的教學策略中實現自身教育機智的形成。合唱教學是一個系統、復雜的教學過程,由于參與者的靈活性與教學過程的可變性,使合唱教學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師的預設進行。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在開放性教學理念下設計出具有動態、靈活性的教學預案,使教師能針對合唱教學中的一些突發事件,進行科學、合理的處理,及時的抓住或創造良好的教育時機,實現合唱教學效率及有效性的提升。
2.激發學生參與合唱的積極性
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其自身對合唱訓練的參與積極性是合唱教學有效性提升的重要內因,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過程中,應積極的實現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發揮,促進學生參與積極性的激發。
首先,教師應通過制定合理的合唱教學計劃,以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實現學生參與積極性的提升。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教學計劃的制定是非常關鍵的一項教學工作,對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及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的過程中,應充分了解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及學習規律,來制定具有趣味性及可行性的教學、訓練計劃,使學生愿意、樂于進行合唱教學的學習與訓練。如,在教學《國旗國旗真美麗》時,教師就可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為學生展示出一幅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畫面,使學生在紅旗飄飄的教學情境中,油然升起一種歌唱祖國的激情,從而實現了合唱參與積極性的激發。
其次,教師應科學的進行合唱教學環節的規劃,以此增強合唱教學的吸引力,實現學生合唱積極性的提升。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是由多個教學環節組成的,而每個環節又發揮著不同的教育功能,對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能夠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對每個教學環節都應進行科學的設計與規劃,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參與積極性的培養。如,在進行《勞動最光榮》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對課堂的導入環節進行科學的設計,組織幾個學生進行情景劇的表演,使學生在“小蜜蜂”“小鳥”“小喜鵲”及“小蝴蝶”惟妙惟肖的表演中,對音樂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實現了對學生參與積極性的激發。
3.注重合唱技巧的指導
合唱作為一種由多人完成的多聲部的演唱形式,不僅需要參與者間默契的配合,同時對演唱者的演唱技巧也具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在對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進行提升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進行合唱技巧的傳授與指導,在合唱訓練中適當增加合唱技巧的練習,從而實現合唱教學有效性的大幅度提升。
首先,教師應對學生的氣息訓練進行一定專業性的指導。合唱教學中的歌曲不同于一般的流行歌曲,對于演唱者氣息的穩定性要求較高,一旦有一個人出現氣息不穩的情況,都會直接影響合唱的效果。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肺活量普遍不足,更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氣息訓練,很難在合唱教學與訓練過程中長時間保持穩定的氣息。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積極對學生進行呼吸技巧的訓練,使學生能夠通過呼吸的控制來實現對氣息穩定性的把控,實現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其次,教師還應對學生進行音準控制能力的培養。在合唱教學中,演唱的整齊性是評判合唱水平最關鍵的標準,因此,這就需要學生應正確、有效的進行歌曲節奏的把握,從而避免出現搶拍、慢拍的現象,影響合唱的整體效果。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對學生進行節奏把握能力的培養。如在教學《同唱一首歌》時,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首先以獨唱的形式進行歌曲的練習,教師通過對每一位學生的練習情況的了解,來及時的糾正個別學生對節奏把握不當的地方,在確保每位學生都能進行歌曲節奏良好把握的基礎上,在進行合唱的訓練,實現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其中合唱教學對于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功能也充分的得到了認可。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積極的進行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并通過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學生參與積極性的激發以及多元化教學模式的創新性運用與實施,促使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有效開展,實現了學生音樂素養、道德品質的培養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參考文獻:
[1]王曉滿. 合唱在小學音樂教學的探究與實踐[D].內蒙古師范大學,2021.
[2]潘婷.如何提高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中華少年,2020(08):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