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
摘要: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工作中比較重要的環節,不僅是學生吸收掌握知識的關鍵途徑,更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全面提升學生綜合學習效果的關鍵措施。群文閱讀體現了閱讀教學的集中性、關聯性及目的性,對于閱讀教學有著積極影響作用。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群文閱讀的活動,促使他們多角度、全方位地展開對比分析。教師可以圍繞各種不同的寫作技法和閱讀要點設計群文閱讀的主題,讓學生逐個突破,提升閱讀綜合能力。
關鍵詞:群文閱讀;高中語文;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高中階段語文課程教學范圍比較廣泛,其中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閱讀是學生獲取語文知識的關鍵方式,現代教育體系中群文閱讀教學方式的運用將會有效地促進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全面促進發展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在積極愉快的閱讀學習模式中掌握全面的語文知識,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1]。
一、結合教材單元教學,培養群文閱讀習慣
老師可以利用單元教學契機,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學習進度去尋找、閱讀相關主題內容,養成群文閱讀習慣[2]。
例如,高二上冊第二單元的單元主題圍繞“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展開。勞動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美德,也是人類發展進步的重要因素,該單元作品,有歌頌優秀勞動者杰出事跡的,如袁隆平院士;有講述工匠精神的課文《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有彰顯我國古代人民熱愛勞動的古詩《文氏外孫入村收麥》等。這些課文都與單元教學主題相呼應。在該單元教學時,老師首先引導學生理解單元主題內容,運用視頻的形式直觀展示單元主題,如古今匠人專注工作、我國歷史文化古跡、我國文明起源伴隨的勞動工具等,讓學生通過視覺震撼來感知中華民族熱愛勞動、以匠心精神專注技能的美德。在這個基礎上再去拓展閱讀素材,也可以是電影、視頻等內容。如通過《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父輩》中的故事,去引導學生了解新中國成立第一面國旗的故事,去了解兩彈一星元勛們潛心研究的匠人精神。
二、利用合作方式,強化學生主動閱讀學習的意識
將合作學習方式與群文閱讀教學方式充分結合,即可有效促進提升學生的群文閱讀學習效果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在合作互動的學習模式中全面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進而促進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效果,全面發展學生語文綜合水平[3]。
例如,在高中語文《中國建筑的特征》一課的教學中,主要教學目標在于強化學生對于說明文或議論文寫作方式的掌握能力,同時促進提升學生對建筑藝術的審美能力。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中,結合本文的主要體裁將多元化的閱讀文本運用至群文閱讀過程中,并引導學生以合作的方式進行交流和互動,將群文閱讀內容進行分析和理解,可以有效促進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全面發展學生學習語文的效果。在此過程中,群文閱讀教學方案的設計及合作分析環節的設計需要以教師的引導作為核心。學生本身并不了解分析的主要方向和方法,教師要將群文閱讀分析的主要方向與學生進行溝通,同時參與到學生的合作學習過程中,全面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進而促進提升群文閱讀教學的效果。
三、從人物形象入手,開展群文閱讀
不少作品都有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比這些作品,然后思考能從人物形象中體會到怎樣的情感。學生會發現,不少人物形象都具有典型性,作者試圖通過他們展現出人性的善良,又或者揭露人性的丑惡,起到警醒世人的效果。
在《林黛玉進賈府》《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祝福》中都有生動而具體的人物形象,教師組織大家展開對比閱讀活動,嘗試分析人物形象的特點是什么。學生在對比中發現林黛玉生怕犯錯誤,所以處處留心,時時在意,她有著謹小慎微的性格特點,而林沖雖然是一個男子漢,但是他在性格中也有怯懦的一面,他在被陷害之后還是恭恭敬敬地尊稱仇人,而且希望自己以后還能回歸朝廷。祥林嫂的身份地位相比前兩者更為卑微,她身上柔弱的一面更為強烈,她一直都恪守婦道,遵從三從四德,唯一的抵抗也是因為其不希望自己改嫁,希望能從一而終。在結合以上分析進行總結后,學生發現這幾個人物雖然來自不同的小說,但是在性格上卻有一些相似之處,都有軟弱的一面。此時教師讓學生深入下去,思考這樣的性格因何而起,學生發現了共同點,那就是這幾個人物都是封建社會的犧牲者,他們受到了封建思想的影響,所以學生認為作者想要通過這樣的人物展現出對封建社會的反思,希望讀者能認識到封建社會的丑惡,同時體會到什么是真善美。在這樣的對比分析后,學生對人物形象的認識更為深刻,他們在閱讀中也會找到各種人物之間的共性和差異點。
四、從語言風格入手,開展群文閱讀
教師可以將群文閱讀作為契機,引導學生對比作品的語言風格,嘗試找出它們的異同點。此外學生還可以展開反思,看看自己的語言表達存在什么問題,然后進行調整,從而提升自己的創造能力。
教師組織學生將《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聲聲慢·尋尋覓覓》放在一起,展開語言對比,看看這些作品在語言風格上有什么不同之處。學生發現《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大多是豪邁的詞句,如“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等,都讓人感受到力量,但是《聲聲慢·尋尋覓覓》則不一樣,給人一種婉約的感覺,讓人覺得如泣如訴,似乎能聽到作者內心的哭泣,尤其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一句,用連續的疊字展現出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寂寞。在這樣的對比后,學生對豪放派和婉約派的詞作有了初步了解,此時教師再讓學生思考自己喜歡哪一種風格的作品,并看看自己的作文是否也有相應的語言特點。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語言積極展開對比,總結出哪些語言具有特點,值得自己學習,然后自主展開創作活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體系中,將多元化教學方式運用至教學方案設計中,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并促進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這對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有著較強的輔助作用,更是科學教學方案設計的關鍵因素所在。
參考文獻
[1]陳佳新.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天地,2020(28):65-66.
[2]邸成明.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探索[J].天津教育,2020(28):141-142.
[3]任本德.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0(18):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