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興
摘 要:高中數學是一門內涵很深的學科,其教學目標既在于傳授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教師可以嘗試把高中數學與道德與審美教育相結合。但這種教學融合思想在實際教學中并未被充分地落實。在實施教學全面深化的同時,我國高中生的思想意識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德育和美育在高中數學中的作用更加重要。而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尋找一種合適的德育與美育方式,提升高中數學教學綜合質量。
關鍵詞:高中數學;德育美育;創新教育
引言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真善美”是美育的主旨,數學教學需要達到全面發展的至高境界,要在新時代培養高層次的高層次的人才,德育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關鍵,也需要教師善于挖掘數學教材中的德育和美育元素。
一、數學哲學培養正確價值觀,完善人格素質
數學是一種對真實世界的抽象與描述,很多課程都可以從日常的生活中進行,將其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將其精髓融入生活中去,既可以提升學生們的知識和技能,又可以讓學生們在學習中獲得更大的滿足,讓學生們更加努力地學習和研究。
教師在課堂上要恰當地向學生們展示自己的知識,既可以使學生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知識,也可以幫助學生們樹立起辯證的思維。例如:教育中一個或多個的常數和變數等,體現對立統一觀念。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等,能滲透質變、量變規律。在換元、消元轉換等教學手段中,可以使物體在特定的情況下發生變化和互相轉換。這些數學的哲學之美,體現了美育與數學緊密相連,具有陶冶人心、培養高尚情操的作用。
二、善于運用數學史,培養高中生的德育和美育觀念
在人類對知識和文化發展的長期追求中,數學的發展歷程歷經了漫長的歷程,其發展的過程直接關系到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掘相關的資料,讓學生們充分認識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并通過嚴密的推理分析過程,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們對科學的渴望與探究。
例如,我把哥德巴赫猜想引入到新的課堂中,1742年,哥德巴赫教授他的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哥德巴赫,在他的課堂上,他告訴我們,所有的奇數都可以被稱為三個質數的總和,比如9=2+2+5、21=3+7+11、77=53+17+7+7,于是他就寫了一封信,告訴歐拉:“所有比5大的奇數都是三個質數的總和。”盡管每次實驗都得出了同樣的結論,可是總不能全部都用來驗證,而是要用普遍的方法,而非個體的方法。歐拉回答說,“似乎這一觀點是對的”,但他并沒有給出一個確切的證據。歐拉還給出了另外一個定理:如果一個奇數比4大,那么它就是兩個質數的總和,比如,6=3+3,12=5+7,24=11+13,哥德巴赫的這個問題是從歐拉的定理中推導出來的,這一概念體現出數學學科的數學之美。
三、數學課堂與美育的結合,秩序之美
數學家羅素曾說,“數學中有最大之美”,它的美麗是實實在在地體現在每個運算過程之中,許多教師都會發現學生往往會對其概念和定義產生混淆,所以,在教學的時候,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來激發學生們的思維能力。精確的數學語言能讓學生體會到簡單明了之美,自覺地剖析與發掘隱藏于其中的公式、定理、法則背后的數理之美,深深體會到數學內部美妙的構造之間的完美協調與統一,比如,盡管形狀多變,但內部的角度和總是不變的。通過培養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們產生了較強的認識傾向和心理上的成就感,進而提高了數學教育的質量。
在高中數學課程中,要注重培養“技巧型”思維方式,不要“嘩眾取寵”,有的教師把“教改”、“死板”、“死記硬背”,與“教材”的具體內涵不符,教師要在課堂上多加美育熏陶,鼓勵學生多學,適時地滲透美育進程,使之與課程的內容融為一體,如春雨一般“潤物細無聲”。例如,教師用四片玫瑰花和多片薔薇的實例,讓學生們對極坐標的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一些直線的直線和直線的關系很難表達,但用極坐標的方法表達得非常簡單,也很有美感。
四、精心營造德育情境融合,促進教育效果
“情境化”教學是新課標提出的一種新教育方式,它具有很強的感染性,可以使人與人之間建立起一種和諧的相處關系,使人產生一種良好的情緒、態度與價值,在以往的數學教育中,教師只會盲目地教授學生的數學觀念,新課改倡導創造情境,為實現數學與道德的融合創造了良好的機會,數學信息情境化、數學問題故事化等方式實現了數學學習中的道德教育。
將數理活動與德育相融合,不僅要將數理活動納入到課內,還要將其與課后的內容相融合,并通過數學實踐活動的形式,使其成為一種新的課程,同時也可以通過知識競賽、數理故事等方式,提高高中生學習德育知識的積極性。
結論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學科中具有很好的德育和美育內容,在教育中,要把學科教育和精神教育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就一定可以促進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培養學生們的高尚情操,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優質的教育和服務。在高中階段眾多的學科中,數學學科所包含的德育和美育的內容可謂非常豐富,可以說,數學學科是德育和美育的“富礦”。
參考文獻
[1]白衛娟.淺談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融入德育與美育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01):145-146.
[2]江啟李.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教學的德育滲透[J].吉林教育,2022(01):49-50.
[3]王慧.滲透人文意識,開啟數學課堂“動力火車”[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6(24):37.
[4]姜厚芳.高中數學與德育工作結合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4(37):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