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瑤
摘 要:隨著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入,音樂教育逐漸被關注起來。而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對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效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思維導圖教學模式可以將初中音樂的教學內容以更加直觀的方式表現出來,這對促進學生的思考也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所以音樂教師應該將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重視起來,并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將思維導圖的功能充分的發揮出來。基于此,本文將對《在中亞細亞草原上》單元教學內容中思維導圖教學方法的運用,作一次比較詳盡的介紹。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音樂;教學設計
引言
進行一堂音樂課程的教學設計時,教師必須把課程目標系統化并考慮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去實現這一目標。思維導圖是這樣的一個呈現方式,不但有助于培養學生一起聆聽一起思索的學習,更有助于將情感的聲音用合理的方法表達出來,潛移默化中實現目標。本章將以初中八年級音樂《在中亞細亞草原上》的欣賞教學為例介紹思維導圖的運用。
一、思維導圖在音樂教學中起到的作用
(一)思維導圖帶來認知方面的創新性思維
談到思維導圖,周圍會有許多人完全不知道,甚至從來都沒聽到過,而總體情況就是這些人對思維導圖的認知度不足。所以接下來,將為大家簡要闡述一下什么才是思維導圖,以提高人們對思維導圖的正確認識。思維導圖首先是由東尼·博贊所提出的,這是一個通過思維或圖形表現的教學工具,它也是一個全新的教學方式。由于思維導圖具備了簡單、快捷、發散、可視化等優點,將它運用到音樂課堂教學中能夠為我們提供創新思維,從而培養創新性思維能力。同時教師也要全面掌握音樂課程的特色,以思維導圖為載體進行音樂課堂教學,使學生通過練習繪制思維導圖,從而掌握音樂并了解樂曲內涵[1]。
思維導圖可以根據人腦本身的規則展開工作,從而啟迪我們摒棄傳統的直線思考模式,而使用發散性的聯想式觀點考慮事情;有助于我們進行篩選、組合自己的思想、組織他人的思維,從而開展創新的思想活動和頭腦風暴,提高記憶和想像力等;而思維導圖則運用繪畫的方法全面地發展了左腦和右腦,也有助于我們釋放出強大的腦力潛力。
(二)思維導圖帶來記憶方面的創新性思維
記憶對于大部分人而言是相當困難的一個事情,特別是針對音樂專業知識的整理、記憶等,所有專業領域都會有許多重要術語需要記住,而音樂當然也不例外。對于音樂理論與教學,需要記住的音樂用語都是要求學生必需熟悉和了解的,如若不了解用語的定義,就根本無法談及對作品進行分析,對歌曲內涵的理解與表達也會比較困難[2]。而一個思維導圖就能夠將許多的音樂教學內容、知識點進行了縮小和精簡,使學生很明確地了解應該把握哪些、什么是要點,每一個主要知識點中又包括一些小點以及各個主要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都能夠十分清楚地把握與了解。思維導圖是把重復的音樂內容,轉為易于記住的、顏色多樣的、有層次感的圖像,特別貼近人腦在平時對待事物的方法[3]。比爾蓋茨就曾經說過:思維導圖是未來我們獲得與管理資訊的重要方法。
二、初中音樂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的案例設計
在設計課程的教學流程中,把“雙主題變奏曲式結構”定為本堂課的目標,這就是思維導圖教學設計工作中的核心。在音樂課程的尾聲階段,學生們必須全面聆聽約五分鐘的音樂內容,并在整個過程中運用肢體、道具等方法展示不同的歌曲片段,最后確定出作品的曲式構成。
(一)依據教學目標與學情
這一堂課的創設靈感,首先來自于實現的終極目標——全面聆聽音樂,并描繪出了音樂作品的雙主題變奏曲式構成(a主題——旅行主題——b主題——旅行主題——a主題變奏——旅行主題——b主題變奏——ab主題對位——尾聲)。對學生們來說,如果要用單純理論的方式實現這一理想是不能做到的,因為最后的結果就是學生背起了這些名字卻不明白名字后面的意思及其所對應的內容是什么,所以這樣的音樂教育方法是錯誤的。因此,可以考慮通過生動具體的方法使學生迅速地記住音樂內容和掌握一種嚴謹的曲式結構。
(二)音樂要素分析理解音樂
在上課的前二十分鐘,根據著樂曲基本要求(聲音、強度、韻律、節拍、調性、織體、曲式)把握每一種題材的重要音樂要素特點,依次聆聽與解析每一種樂曲題材(包含a題材、b題材、a題材演奏、b題材演奏、ab題材對位、旅行題材),并指導學生正確說出樂曲所呈現的圖像或傳達的情感。例如:a題材和b題材把握了樂器聲音和旋律特點這二個要點。從樂器聲音中依次選擇了小圓號、英國管等二個相對單一的樂器聲音來表達樂曲,并首先展現一段在安靜的草地上傳出俄國民謠的樂曲畫面,然后再展示出東方商隊在遠處飛來東洋歌調的畫面,從而折射出音樂家創作中具有民族主義以及異國情調的特色。
(三)多角度感受音樂
為提高對題材歌曲韻律的記憶和掌握,筆者創設了具體的歌曲鑒賞方法。如a題材的課程:聆聽音樂——觀賞樂器彈奏——演唱韻律——用嘴捂住紙杯子用u哼出a題材歌曲,指導學生模擬圓號吹出的聲音。這堂課程,經過以上環節的鋪墊練習,對題材歌曲有了深入的印象。學生完整欣賞作品的時間可以在看到熟識的題材時迅速反映,用學過的肢體動態或道具迅速展示起來,學習效果是立桿見影的。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將本節課程中的思維流程整理成思維導圖了,這樣的方式適用于大多數的歌曲單元教學,要讓學生明白舉一反三的學習道理。經過本次教學,學生不但可以識別主體韻律,同時也可以掌握每一主體需要表達的創作內涵。當一幅幅生動形象的圖片拼接起來呈現在學生眼前的同時,雙主題變奏曲式結構就由學生脫口而出了。
結束語
筆者利用思維導圖的思考方法,透過把抽象的樂曲表象化,抽絲剝繭,學生在每一節課后都可以在對樂曲的深刻記憶,透過回憶內容,重新描繪出一張自己內心的思維導圖,并且借助這張圖,啟發學生在頭腦里重新再現樂曲的片斷和畫面。課堂教學中的教學瞬間也將再度重現,而音樂教育也就是因為如此,重新在學生的心里生根開花了。
參考文獻
[1]錢逸瑞,莊耀,戴海云,嚴淡如.義務教育教科書音樂八年級下冊[Z].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2016:54.
[2]白虹.思維導圖[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18(8).
[3]夏振華.運用思維導圖提升中學生音樂學習效率的實踐[J].散文百家.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