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新忠
摘? 要:新課程改革進入了新的階段,基于核心素養,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已經是當下的必然趨勢,而教學方式也在進行創新和改革。提問式教學作為這類創新教學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適用于各類學科,小學數學學科也不例外,有效地進行問題的設計,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素質。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提問式教學;北師大
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包含了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思維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是學生學好數學,具備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的關鍵,提問式教學為師生的互動提供了先決的條件,能夠加強師生的互動,在互動中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
一、提問式教學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
(一)促成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目標達成
學生要想具備優良的核心素養,必須具備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提問式教學可以為學生構建問題環境,讓學生在問題情景中思考和分析,促成學生數學問題分析能力不斷增強,并形成良好的數學問題的探究意識,進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學生在關鍵能力加強的同時,會主動地從生活中、學習中發現一些數學問題,并應用數學思維來解決問題,這對于學生個人數學的運用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的提升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是促成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
(二)提升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活躍性
發展小學數學教學中核心素養不僅與小學生的成長要求相符,也與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契合。利用提問式教學可以充分地活躍數學課堂,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在提問式教學過程中,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有更多的互動、交流,學生的主體性被發揮,這對于提升數學課堂的效率具有不錯的效果。此外,數學學科本身富有變化,在生活中的應用較強,數學問題的呈現變化也是多樣的,學生在交流互動中會自然地聯系個人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討論問題,這有助于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形成。
二、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提問式教學的實踐
(一)以生活為媒介,設計數學問題情景加強學生學習興趣
生活是連接理論知識與實踐運用的場所,既能反映學生具象的閱歷經驗,也是學生進行抽象思考問題時依賴的第一直覺經驗,以生活為媒介進行提問式教學,能夠讓學生更為容易地理解數學問題所涉及的知識內容,教師以生活為媒介,設計相應的問題情景,有助于學生感官能力的提升,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夠更積極地投入數學知識的學習。在設計問題式的數學生活情景時,教師可以靈活變通,借助多媒體及時下其他信息技術條件,將數學問題呈現得更為具象化,進一步加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能節約一部分課堂時間,為提問式教學后期學生之間、師生間的交流互動留出更為充足的時間,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有關《加與減》中“捐書活動”的教學中,教學目標是訓練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運用數學“連加”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在教學開始時,教師便可以直接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學生熟知社會熱點事件,主要是關于貧困、受災地區學生上學難的情況,組織“捐書活動”,涉及每個小學捐贈的書籍的連加算法。教師依據此情景及時設置問題,提問學生“捐書活動中,某學校分別向三個希望小學捐贈了118、109和103本書籍,請你估算這所學校一共捐贈了多少書籍?”利用實際的生活情景問題設計問題,讓學生更為容易理解情景問題,更積極地思考和分析問題。之后,教師可以以“捐書活動”為主題,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自己或自己見過的人是否捐贈過書籍,引導學生估算的捐贈的書籍數目。最后,教師再次提問,“以情景中某學校為例,談一談你的計算過程、計算方法?”借助生活化問題情景,進行提問,提升學生問題思考的積極性和興趣,同時對于學生的情感素質培養也具有較好的引導作用,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注意提問方式的創新,調動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動性
提問式教學不是簡單的問題的提問,而是需要教師在恰當的時機,利用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還原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體性,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提問的方式極為重要。小學生喜歡新鮮,富有變化創新的教學手段,教師在進行提問式教學時,可以多與同級的教師互相交流經驗,從學生的學習特點、興趣點出發,設置多樣的提問方式,以趣味性、獨特性的提問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注意力專注到數學問題的分析、解答中,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專注度。同時,多樣的提問方式滿足不同個性差異的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學生數學問題分析、解決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
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有關《周長》的教學中,教師在進行提問式教學時,并不只是利用單一的提問方式,而是先提問,再根據學生在課堂的表現和狀態,隨時變化提問的方式,引起學生對數學問題的重視。如有關周長的測量時,需要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思維,對圖形的周長進行深度的認知,教師在提問時,根據不同學生的興趣、個性等,進行不同的提問,先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各類圖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的道具,提問學生“你知道怎樣測量你選擇的圖形的周長么?”在學生實際的測量完成后,教師針對學生的不同差異,進行二次提問“怎么比較周長?”或是師生轉換課堂,讓學生以提問者
(三)善用合作學習小組,增設生生間問題探討
小學新課標中明確指出了數學教學不應該只是讓學生單純地進行模仿和記憶,應該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因此,基于核心素養培養要求下,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造合作學習的機會,可以建立固定的合作學習小組,讓學生針對問題進行多個角度的討論和探索。學生在互相的交流學習中,針對教師的提問發表自己的看法,針對數學問題進行分析、聯系所學知識,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師在提問時,也要多鼓勵學生針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度的探究和多個角度的探索,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解題能力,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
仍舊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有關《加與減》中“捐書活動”的教學為例,前文中提及教師以“某學校捐贈書籍估算”作為提問的問題引導學生掌握連加的估算,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提問“某學校一共捐書多少本?你能用幾種計算方法計算?”讓學生組成合作小組,共同探索這一問題的計算。有的學生在計算時善于口算,先計算百位,再連加十位、個位數,即“先100+100+100=300,再計算18+3+9=30,得出300+30=330”,而有的學生則喜歡列出豎式計算,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互相交流不同的計算方式,能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學生也能掌握不同的解題方法,讓學生在互相學習中,學會問題的多向思考,提升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和解題能力。
三、結語
提問式教學是小學數學中有效、創新的教學方式,在基于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下,教師要重視提問方式的多樣性,盡可能為學生、師生之間互動提供機會,發展學生的主動性,訓練學生問題意識,問題思維,強化學生的數學學習的關鍵能力,提升學生核心素質。
參考文獻:
[1]劉千. 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J]. 教師博覽,2021(30):70-71.
[2]王健. 核心素養下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策略研究[J]. 僑園,2019(10):66.
[3]李夢婷. 問題導學:讓“對話”引領教學——小學數學問題導學的教學策略[J]. 數學大世界(下旬),2017(10):36.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