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勝強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初中數學的課程改革也要適應新的變化。初中數學課程與小學數學教學不同,初中數學更強調對學生邏輯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這種初中教學與小學教學模式的轉變,會讓學生在剛步入初中時感到不適應,初中數學這種枯燥且單一的知識和概念,會讓學生產生厭煩的情緒,打擊學生學習初中數學的積極性。如果能將初中數學文化的特點加入日常的教學活動當中,會增加數學的趣味性,也能夠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使學生的數學成績得到提高。本文針對數學的文化特征進行了深刻的分析與探討,將數學文化與初中數學教學進行了融合,為初中數學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數學文化;初中數學;融合探討
一、數學文化的特點
數學這門傳統學科有著巨大的魅力,初中數學有較強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因此,教師在對學生的這門學科的教授過程中,要注意將數學文化滲透到初中數學的課堂中,將數學文化與初中數學緊密結合,展現出初中數學的獨特魅力,也能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數學這門學科。數學文化知識的內涵極其豐富,蘊含各種相關的文化知識,比如數學課本中出現的各種概念、數學的發展歷史以及數學家的實踐成果,無一不包含豐富的數學文化。因此,教師要注重對數學知識背后的文化內涵的講解,避免使數學教學課堂出現乏味無聊的情況,還要關注數學本身的特點,注重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的文化素養有進一步的提高。
二、數學文化融入的現實意義
(一)增添數學課堂的趣味性
初中數學往往在學生的認知中更多的是無聊枯燥的,其中會包括很多的新概念以及復雜的知識。所以要將數學文化融入進初中數學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這種方式能改變學生固有的對數學的觀念,通常他們覺得數學僅僅是數學符號的運算和幾何圖形的求解等這些枯燥單一的知識,還會認為其有一定的難度其產生退縮心理。數學教師要注重在教學中也要增添學生學習的樂趣,增加引發學生思考的數學文化知識,讓學生愿意去學習數學文化知識。
(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數學文化知識的融入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文化素養,讓學生能夠全面發展。初中階段的學生學習數學時,往往已經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和課后習題,可能會更多的是考慮將數學應用到更長遠的方向。因此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要求也會越來越多,更注重數學知識背后的探索,所以教師要將數學文化融入進初中數學課堂的學習中,讓學生深刻了解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將各個學科的文化內涵滲透進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提高數學方面的整體能力,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文化素養。
三、數學文化融入初中數學課堂的措施
(一)關注數學文化與初中數學融合的趣味性
數學文化融入初中數學課堂中,能夠促進初中教學目標的完成。但是,這種融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文化知識的傳播,貼合初中學生的學習特點。在目前的初中階段,會學習大量的基礎公式和定理,這些內容會讓步入初中的學生覺得很單一固定,為了將數學文化進行深入融合,教師可以在備課時,加入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經典數學文化典故,使之深入了解這些文化典故,然后將其與初中教學內容結合;還可以在數學課上設計一些有趣的數學活動;也可以穿插一些經典的奇聞趣事,比如在進行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講解時,可以從中添加康熙皇帝下江南的時候巧妙處理公差和賣馬伙計間的糾紛的故事。這些有趣故事的穿插可以讓初中數學課堂更加豐富多彩,也能更好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的熱情,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更多的數學文化知識。
(二)數學文化與課堂內容的聯系的緊密性
初中數學課堂的知識往往具有一定的難度,如果不將數學文化與課堂教學內容進行緊密聯系,會使學生學習起來有難度。但是將數學文化和課堂內容進行緊密聯系時,不能僅僅是浮于表面的口頭形式,還要注重與其課堂內容的緊密聯系,不能將數學文化生搬硬套,而要要求教師在備課上多花些心思,將一些復雜的知識點背后的文化內涵巧妙地與課堂上傳授的知識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初中數學知識的文化魅力,而不是將數學文化融合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比如在進行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答中可以采用古今對比的方法,古代對于“雞兔同籠”問題采用假設的方法,假設去掉每只雞和兔的二分之一腳,這就使得雞的頭與腳為1∶1,兔子的頭與腳比為1∶2,而現在我們學生可能直接設方程x和y列方程組算。深刻體現數學文化的內涵,加之以古今差異的對比形式,更能讓學生樂于學習數學,覺得初中數學課堂學習十分有意思。因此,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數學文化的引入要做到循序漸進性,從而讓學生能夠逐漸適應這種數學文化融入課程的模式,并接受這種新的融合方式帶來的課堂學習新體驗。
(三)注重數學文化融入課堂的學生反饋
剛進入初中的學生,會由于課程難度增加、外界環境改變等問題使其在課上導致其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在課上集中精力去學習,加上初中數學較抽象,會讓學生出現畏難心理,進一步影響學生上這門課的積極性,從而影響這門學科的期末成績。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數學文化與課程的融入要注重學生給予的課堂反饋,學生在課堂學習的整個過程中,教師要營造出一個十分良好的互動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能夠時刻互動,這樣也能讓教師能夠密切觀察學生在課堂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比如學生不愿意舉手回答問題時,可以舉出毛遂自薦的故事,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還可以進行小禮物的獎勵,來提高學生積極主動的回答問題增加課上的互動。
除了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反饋能夠讓教師了解學生對初中數學的掌握程度和認知情況。教師還應當關注學生給予的課后反饋,課堂上的反饋固然重要,但是學生的課后反饋對初中數學的教學效果也有一定的影響。教師要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密切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了解度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能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知識盲區,讓教師在下次備課時,能夠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存在的知識盲點,讓學生真正學習到更多的融合數學文化的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水平,提升教學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數學文化與初中課程是緊密相連的,所以,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將數學文化與數學課程知識結合起來,讓初中數學課堂充滿趣味,以擺脫學生以往對數學刻板化的印象。但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備課,將教學內容與其相關的文化進行融合,讓學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數學的知識點,從而更好地完成初中數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同時促進初中數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招娣. 數學文化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融合研究[J]. 新智慧,2019:91.
[2]陳云哲. 淺議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與數學文化的融合[J]. 未來英才,2016:226.
[3]李彥昭. 關于數學文化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融合研究[J]. 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5:21.
[4]王小明. 淺論數學文化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與構建[J]. 中學數學研究(高中版),2013:3-5.
[5]數學文化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融合研究[D]. 蘇州:蘇州大學,2010.
(責任編輯: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