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英語詞匯教學中運用多模態教學形式,可使詞匯教學過程更加多維,學習空間加大,推動著教學朝向全新的階段邁進。本文在系統分析中職英語詞匯教學改革意義的基礎上,探究提升中職英語詞匯教學有效性的路徑。
關鍵詞:中職英語; 詞匯教學;路徑
一、中職英語詞匯教學改革的意義
英國語言學家David Wilkins曾指出,語法限制了人們語言表達的內容質量,而詞匯決定著人們語言表達的內容。詞匯是任何語言學習的基礎,沒有龐大的詞匯量做基礎,語言學習就猶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在現代教育理念的推動下,中職英語教師不斷探求中職英語詞匯教學的最佳策略,在不斷反思傳統詞匯教學模式的優劣勢之后,試圖找到詞匯教學新樣態,并打造多元形態之下的大英語觀,將“中職英語”改革為“智慧英語”,將教學空間無限拓展,以全面提升中職學生英語綜合素養。
(一)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中職英語詞匯教學改革應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合理地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多元教學資源融入課堂教學中,使師生能夠在“多質、多維”學習環境中高效、實時互動,使得教學過程更為靈活多變,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新鮮感和充分的體驗感,這有利于激發中職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內驅力,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豐富學生的英語學習方式
中職英語詞匯教學改革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突破傳統教學的桎梏,促進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優勢的融合,使得教學空間無限延展,多元化的教學新樣態正在形成。中職英語詞匯教學中,“智慧學習”“空中課堂”等元素的有機融入,能夠將課程教學與智慧教學相結合,實現教學的“因時而進、因勢而變”,增加了英語詞匯教學的彈性。中職學生在這一態勢下開展英語詞匯學習,不僅能夠在課堂與教師、同伴進行多維互動,而且在課外可持續進行“云課堂”式探究性、創作型英語詞匯活動,及時了解文化信息,切實幫助中職學生感知中職英語的人文魅力,從而主動、自覺地提升自身人文素養,促進個體綜合素養全面發展。
二、中職英語詞匯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中職英語詞匯教學面臨著機遇與挑戰,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思路,把培養、提升中職學生英語學習能力放在首位,在教學中大量“留白”,使學生有更多學習空間,鍛煉自主學習能力,真正提升英語詞匯學習的深度,塑造中職學生英語高階思維,全面提高其人文素養。
(一)英語教材存在的問題
根據美國語言學家Firth的第二語言習得可知,從第二語言的習得角度而言,外語詞匯學習要經過新詞習得、熟悉到科學使用,需要有至少10次以上的有意義交流、反復使用才能達到掌握的程序,僅靠課堂上有限的學習來完成長時記憶是無法實現的。但在目前的中職英語詞匯教學中,詞匯的再現率和使用率均偏低,詞匯使用的主題性和延續性不夠,無法兼顧詞匯使用的現實語境和用語真實,增加了中職學生習得并熟練使用詞匯的難度,使得詞匯教學質量的提升舉步維艱。其次,教材中的詞匯練習題不能達到鞏固新詞的目的。中職英語教材的練習題中,需要重點掌握的英語詞匯的針對性練習偏少,不能持續性提高學生對英語詞匯的綜合運用能力,導致中職學生英語詞匯的鞏固性習得缺失,英語學習興趣和自信心下降,降低了詞匯教學的質量。
(二)詞匯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
中職英語詞匯教學方法較多,如情景法、英語構詞法、詞源教學法等,英語教師可根據不同的詞匯教學內容恰當使用多種教學法,促使中職學生對英語詞匯形成長時記憶,并能熟練運用。但是對中職學生進行調查研究發現,65.3%的被調查學生認為英語教師采用的是集中講解詞匯方法,只是將詞匯的結構、意思等內容進行講授,沒有充分調動學生詞匯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也沒有基于中職學生的記憶方法、元認知策略、最近發展區開展教學,導致學生減少了詞匯學習的自我效能感,喪失了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三)詞匯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
中職英語詞匯教學的目標和評價方式如果形成互補互益,那么二者之間就會形成有效協同的正反饋。英語教師應充分利用反饋結果,及時對詞匯教學方法進行適當調整,從而促進中職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綜合發展。但是在當前的中職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的教學評價較為傳統,以學業成績評價為主,缺乏長效、多元評價機制,缺少多個評價主體的滲透和介入,導致對學生詞匯學習結果的反饋維度單一。如,英語教師側重于依據學生的英語詞匯發音、聽寫的情況 來評價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忽視了對學生進行英語詞匯測評時應著重評價其詞匯綜合應用能力。
三、提升中職英語詞匯教學有效性的路徑
中職英語課程教學具有明顯的多樣化、實時性、交互性等優勢特點。從學生層面而言,提升詞匯教學有效性可有效提高其自主探究英語知識、合作學習英語技能的水平,促進其英語素養的全面發展;對英語教師而言,提升詞匯教學有效性能夠促進課堂教學過程最優化,提前預設教學進程,有利于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中職英語教師可從英語詞匯教學環境打造、教學資源開發、教學方式改革和評價方式革新四個方面入手,做好中職英語詞匯教學課前準備、課中教學和課后評價總結,構建中職英語詞匯教學新模式,打造中職英語詞匯教學新樣態。
(一)打造沉浸式英語詞匯教學環境
沉浸式英語詞匯教學環境的打造需要教師要因地制宜、以景觸情、因勢利導,將英語詞匯蘊含的文化精神內涵融入教學環境之中。
沉浸式英語詞匯教學環境可以分為線上教學環境和線下教學環境。首先,線上教學環境是指基于信息技術的騰訊課堂、雨課堂、釘釘等實時教學平臺等教師應客觀評價不同教學平臺的功能、優缺點,選擇最恰當的教學平臺,實現多種線上教學工具的優勢互補。另外,線上教學資源龐雜多樣,英語教師要加以甄別和選擇,選擇最契合中職英語詞匯教學內容的網絡資源呈現給中職學生。線下教學環境指的是校、院、班的文化氛圍、教學硬件、設施等。英語教師要學會營造中職英語詞匯大育人氛圍,以高雅的教室環境、優美的校園環境、無時不在的人文關懷帶動中職學生積極開展詞匯學習。
中職英語詞匯教學要大力打造兩大教學環境,將詞匯中蘊含的文化精髓巧妙地融入環境中,與中職學生的認知、情感、意志、信念相結合,以先進的線上教學條件、人文氣息濃厚的線下教學環境,促進中職學生人文素養潛移默化地發展,持續提高。
(二)開發中職英語詞匯教學資源
教師專業素養對教學資源的開發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中職學校要持續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強化開發校內外課程教學資源的意識,促進中職英語詞匯教學資源實現整合化、系統化,加大中職英語詞匯教學的深度、廣度和寬度。
首先,教師應強化開發線上詞匯教學資源的意識,將音頻、視頻資源等網絡化內容融入至教材之中,將提高當代中職學生的文化境界和引領其價值觀作為己任,不斷挖掘熠熠生輝的人類文明的精髓,并將其貫穿于教學過程中,才能激發中職學生學習中職英語詞匯的主觀能動性。其次,中職英語教師應跳出傳統“傳道受業解惑”的角色,努力成為課程資源建設者和教學過程開發者,要善于創新性運用教材資源、生活資源、社會環境資源,靈活處理教材中的詞匯內容,并善于引導學生在不同生活、學習情境下使用元認知學習策略,隨時隨地開展詞匯學習。如英語教師可利用詞匯教學資源向中職學生輸入新詞,優化學習情境以便學生掌握理解英語偏僻詞義的方法,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科學的英語詞匯學習意識。
(三)改革中職英語詞匯教學方式
著名語言學家Laufter在Audio-visual methods in teaching中指出,第二語言詞匯的發展不僅僅是量的問題,教師要力求改革教學方式,使詞匯知識從淺表性學習發展至深層理解和運用。教學方式改革能夠確保中職英語詞匯教學目標真正實現。如中職英語教師可利用交際教學法為學生打造全英文詞匯學習環境。交際教學法強調第二語言學習的功能性和實用性,強化學習者在第二外語習得中的主體地位和積極學習態度。根據交際教學法中的策略指導,中職英語教師可將學生的語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體現在詞匯的直觀教學中,將社會語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的培養滲透在特定情境下詞匯運用教學中,將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的培養融入詞匯學習的鞏固環節,從而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話語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
(四)革新中職英語詞匯教學評價方式
構建科學合理、多元多樣的英語詞匯教學評價機制有利于促進詞匯學習和實踐運用的深度結合。中職英語教師可通過全面了解中職學生詞匯學習任務的達成度、合作交流的深度和平時測驗情況,結合課堂中的提問、匯報、討論等方式了解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把控學生整體學習能力,從而以過程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等多元方式對每個學生進行評價。英語教師可采用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詞匯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學生自我評價能夠促進詞匯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英語教師可鼓勵學生自建個人成長檔案袋,將自己階段性詞匯學習數量、質量、實踐效果進行記錄;生生評價有助于中職學生在小組互助學習中取長補短,學會理性看待個體詞匯學習中的弊端,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機。
四、結語
中職英語詞匯教學并不僅僅是單詞的講授,而要關注“質”和“量”二者之間的優勢互補,這是英語學科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國際教育環境變革下主動求變的必然趨勢。中職英語教師要不斷反思、銳意改革,將“中職英語詞匯教學”改革為“多維英語”“智慧英語”,大力拓展教學空間,推動詞匯教學不斷延伸,切實提高英語詞匯教學的質量,構建英語育人新體系,全面提升中職學生英語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喬納森·伯格曼,亞倫·薩姆斯.翻轉課堂與混合式教學[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8.
[2]Allen V F. Techniques in teaching vocabulary[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3]Hedge T.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4]付思墁,朱山立.基于 TTF 和 UTAUT 的教師混合式教學影響因素研究——以地方高校×大學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1(6):21-27.
[5]Schmitt N. Vocabulary learn strategies. In Schmitt N, Mc Carthy M. Vocabulary:Description, acquisition and pedagogy[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6]李向軍.微課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教學設計思路探討[J]校園英語,2015(12):82-83.
[7]朱慧鋒.微課在中職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基于二語習得理論的視角[J].教育現代化,2016(1):214-216.
作者簡介:李睿(1976.03-),女,陜西神木人,陜西省神木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一級講師,研究方向:詞匯、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