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是一門蘊含著藝術素養、人文價值的重要學科。在小學階段開展美術教學工作,需要幫助學生建立美術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美術技能。本文以色彩教學為出發點,就如何高效開展色彩教學提出了一些教學建議,旨在提高色彩教學質量,讓學生掌握色彩表現方法,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為學生后續創作美術作品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美術;色彩教學;教學途徑
作者簡介:陳嫣柳(1996—),女,江蘇省南通市竹行小學。
色彩教學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小學美術色彩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創作能力、實踐能力及認知水平等。美術教師需從多個角度入手,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愛好,將其作為教學目標設計的依據,并完善教學方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帶領學生走進美術世界,探索色彩的奧秘,幫助學生掌握表現色彩的方法,提升學生的繪畫能力,激發學生對美術的熱愛之情,讓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完成美術創作。
一、與生活相結合,尋找生活中的色彩元素
對于剛剛步入小學的學生來說,他們對于世界的認知比較淺薄,他們所獲得的經驗基本來源于日常生活。有的小學生理解能力較為有限,他們很難從抽象的知識中找出關鍵信息,體會知識的內涵。美術教師如果在教學時僅僅向學生傳授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往往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從學生出發,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開展色彩教學[1]。將色彩教學與生活有效融合,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色彩,加深對色彩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達成色彩學習目標,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開展與生活相聯系的色彩教學是學生樂于接受、容易理解相關知識的一種教學模式。日常生活中蘊含著多種多樣的色彩元素。街上的行人、公園里的花草樹木、動物園里的動物、家里的家具等等,有著不同的色彩。色彩裝點著人們的生活。
比如,當春天來臨時,萬物復蘇,生活中的色彩與冬天相比更加多樣。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戶外活動,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和學生一起欣賞春天的美景,尋找春天的色彩。在活動一開始,教師提問:“同學們,柳樹發芽、燕子回巢、河水消融,預示著春天的來臨。冬天過去、春天到來,大自然里會發生什么變化?你們是從什么時候知道春天要來了的呢?”季節的變化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大多數學生都有過觀賞春天景色的經歷。經過一番思考和討論,學生們紛紛舉手回答。有的學生說:“春天一到,天氣會逐漸變暖,我就不會看到白色的雪花,也不需要戴手套和圍脖了。”有的學生說:“春天里,小草會從土里鉆出來,青蛙會結束冬眠,花朵會競相開放。春天是一個富有生命力且美麗的季節。”聽了學生的回答,教師繼續提問:“看來同學們都很喜歡春天。那么請大家想一想,春天里有哪些顏色?如果要用某些顏色來表現春天的景象,你們會選擇什么顏色呢?”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能夠激發學習的熱情,結合已有經驗,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說:“我想用綠色的葉子和粉紅色的花來描繪春天?!庇械膶W生說:“我想用金色來表現春天的景象。春天里金燦燦的陽光會讓人感覺暖洋洋的。”還有學生說:“我覺得春天是五彩斑斕的,什么顏色都有?!痹诹私饬藢W生對春天的色彩的想法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將自己腦海中的春天畫出來,用自己喜歡的顏色描繪春天的美。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可以加深對色彩的認識,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創意。教師以生活為切入點進行色彩教學,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色彩,感受色彩之美,更好地認識身邊的事物,激發創作的靈感。
二、與游戲相結合,滲透教材中的色彩知識
游戲是小學生十分喜歡的活動形式。在色彩教學中采用游戲教學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提升教學效率[2]。在設計游戲時,教師應該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掌握色彩知識和色彩的表現方法,進而體會到美術學習的樂趣。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能漫無目的地開展游戲活動,否則會讓學生學無所成,影響教學進度。教師應該發揮游戲的積極作用,在游戲中融入色彩元素,寓教于樂,增加美術課堂的趣味性,為學生接下來的美術學習打好基礎。
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教材中關于染色的內容時,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游戲活動,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創作,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并且適合自己的繪畫方式,發展自己的個性。在游戲之前,教師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豐富多彩的染色作品,并說道:“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染色。大家知道什么是染色嗎?染色作品是如何創作出來的?請大家欣賞屏幕上展翅欲飛的蝴蝶、嬌艷欲滴的花朵、各種形狀的樹葉和云朵等作品?!睂τ谶@些栩栩如生的運用了多種色彩的染色作品,學生們目不轉睛,連連驚嘆,對染色的原理、方法等知識感到十分好奇。在學生欣賞染色作品的過程中,教師向他們講解染色的基本知識,讓他們了解作品的表現手法。為了加深學生對色彩知識和染色方法的理解,教師帶領學生進行了一個染色的游戲。教師分給每位學生幾張吸水紙,讓學生自行選擇一種或幾種顏料,對吸水紙進行染色。吸水紙在學生染色的過程中,由原來的白色變成彩色,多種色彩交織在了一起。游戲結束后,教師鼓勵學生向全班同學展示自己創作的染色作品。有的學生將吸水紙染成黃色之后,按照太陽的輪廓進行裁剪;有的學生將多種顏色的吸水紙折成千紙鶴的形狀;有的學生則將染成藍色的吸水紙粘貼在自己的文具盒上。學生在親自動手進行染色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想象力,按照自己的想法給吸水紙染上各種各樣的顏色,設計出富有創意的美術作品。教師開展這樣的游戲活動,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更積極地學習美術知識,加深對教材內容的認識,明確不同色彩的特征,并且學會在生活中運用色彩,提升實踐能力、知識應用能力和美術素養。
三、與情境相結合,用色彩描繪事物
在美術學習中,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繪畫能力。教師應該積極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進行繪畫創作;在點評某些學生的作品時,應該帶領班上學生分析這些學生的創作思路、所采用的表現手法和作品色彩運用的特點。由于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在圍繞同一個繪畫主題進行創作時,他們想要表現的事物往往各不相同,所選擇的色彩、所采用的繪畫方式等也不盡相同[3]。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學生學會借助色彩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從而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與繪畫水平。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我的太陽”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通過播放與夕陽相關的視頻,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在學生觀看視頻時,教師說:“轉眼間,大半天的時間悄然流逝,原本懸在空中的太陽此時已經落到西邊。一陣清涼的秋風拂過,公園的山丘上,幾片葉子顫顫悠悠地從一棵樹上飄落,剛好落在被夕陽照射的草地上。山腳下傳來孩童嬉戲的聲音,游客在湖面上劃著小船。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正緩緩地朝湖面的方向下降。此時的太陽不再是耀眼的黃色,而變成了一種混合著紅色和黃色的顏色。被陽光照射的湖面波光粼粼,美麗且靈動。最后,太陽消失在了地平線上,夜幕降臨,嬉戲的孩童、劃船的游客紛紛踏上回家的旅途。”學生們都沉浸其中,被夕陽西下的景象深深吸引,被這番美景所震撼。在學生觀看完視頻之后,教師說:“太陽是同學們十分熟悉的事物,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它的身影。視頻中呈現的是傍晚的太陽。不過其他時段的太陽也具有別樣的魅力。隨著時間的流逝,太陽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每個季節、每一天、每個小時的太陽會呈現出不同的形態、色彩特點。同學們,你們喜歡什么時候的太陽呢?”于是,學生踴躍地進行發言。在接下來的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用畫筆描繪出自己心目中的太陽。在學生繪畫的過程中,教師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繪畫指導,幫助他們有效掌握繪畫技巧。之后,教師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繪畫作品,如有的學生描繪了正午時分金黃色的太陽,有的學生為自己描繪的某個夏日傍晚的太陽涂上了粉紅色,有的學生的作品則呈現了旭日東升的景象。教師將色彩教學與情境相結合,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展現不同時刻的太陽的色彩特點,能夠讓學生對太陽有更深入的了解,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抒發內心的情感。在色彩學習中,學生通過繪畫的方式,借助畫筆、利用色彩創作美術作品,有利于掌握更多色彩的表現手法,培養自身的色彩感知能力,提升自身的鑒賞能力、繪畫能力和創造力。
四、與實踐相結合,體會色彩的內涵
學生只有經過實踐,才能真正掌握色彩知識。實踐活動是色彩教學中的重要部分。美術教師應該適當拓展課堂內容,將色彩教學延伸至課外,帶領學生進行實踐,以幫助學生建立系統的色彩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每一種色彩都有其深刻的內涵與特殊的意義,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實踐作業,讓學生仔細觀察生活中的色彩,體會這些色彩的具體內涵。
比如,教師利用節假日,與學生走進大自然和生活中,一起尋找色彩。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找出了多種色彩,明白了具有不同色彩的事物的含義。學生發現,公園里的石頭大多是灰色和黑色的,這兩種顏色會給人一種穩重、莊嚴的感覺;道路上的紅燈的紅色十分醒目,當遇到紅燈時,行人和車輛需要停下,等待綠燈亮起;超市里售賣的綠色食品上的綠色標志代表的是無污染、安全、優質的意思;每逢遇到節假日或值得慶賀的日子,如過新年或新娘出嫁時,無論是家里貼的窗花、對聯,還是服裝和裝飾品,一般都用紅色,以表示喜慶;等等。不同的色彩代表了不同的含義,能夠傳達出人們不同的情感。學生通過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色彩,進而加深對色彩的印象,更全面地了解色彩,體會色彩的內涵。色彩、美術與生活密不可分,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鼓勵學生運用色彩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現象,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將色彩教學與實踐相結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實現教學目標。學生在實踐中能夠有效提升自身的觀察能力和色彩認知能力,為后續進行繪畫創作打好基礎。
除了上述途徑,美術教師還可以定期舉辦繪畫比賽,了解學生對色彩知識的掌握情況,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學生創作出作品之后,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評選出色彩搭配得最好的作品。然后,教師可以請相應的學生向大家分享自己的繪畫經驗,促進全班學生共同進步。
結語
小學美術教師在對學生開展色彩教學時,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認知特點,以此為依據設計教學目標,也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將色彩教學與生活、與游戲、與情境、與實踐相結合,能夠豐富教學內容,創設優質課堂,提升教學質量,同時也能讓學生喜歡上色彩學習,感受到美術的魅力。學生在快樂地學習色彩知識的同時,能夠有效提升美術素養。
【參考文獻】
[1] 劉德美.用色彩點綴人生: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策略分析[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21年教育創新網絡研討會論文集(二).[出版地不詳]:[出版者不詳],2021:568-570.
[2] 南統建.小學美術教材中色彩教學連貫性的實施設想和建議[J].美術教育研究,2020(06):164-165.
[3] 鐘志堅.試論色彩的靈活應用:色彩的教學問題和對策[J].作家天地,2020(04):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