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煌



【摘要】近幾年的高考題,特別是概率統計題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將“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解碼能力”這一知識獲取能力群中的關鍵能力發展水平作為高考主要考察內容[1],可見,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更新觀念,重視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數學基本知識、方法和思想的積累,讓數學閱讀走進課堂,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平臺,新教材淺顯易懂的特點,把握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培養時機,注重教師示范引入,強化學生數學閱讀能力訓練,持之以恒,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就一定能提高.
【關鍵詞】高中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1 前言
數學閱讀能力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發展學科素養的基礎,只有良好的閱讀能力,才能完整準確地理解概念、定理和相關結論,才能快速準確地理解題意,保證解題的準確性;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將“知識獲取能力群、實踐操作能力群、思維認知能力群”三方面關鍵能力的發展水平作為主要考察內容,而“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解碼能力”是知識獲取能力群中的關鍵能力[2];怎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提升學科素養這一目標?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具體的做法:
2 教師要更新觀念,重視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
目前,在“高考”的升學壓力下,有的學校為了留出更多“高考復習時間”,拼命趕進度,必修中的一些數學概念、定理和結論,只說結果,不講過程,失去了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最佳時機,有的應用問題,如:三角函數應用題,只是一帶而過,甚至不講,認為數學成績要提高,只要多做與高考相關的題就可以了,這些問題講了,學生不一定會,高考也不一定考,浪費時間.其實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學科素養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個新知識的學習、每一個應用問題的處理,都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發展學生數學學科素養的良機,我們理應針對不同的知識學習,因材施教、精心準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3 重視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思想方法的積累
數學閱讀與語文閱讀不同,具有“抽象概況性和嚴謹性的特點”,但它又與語文閱讀一樣,需要一定的“素材積累”;如果你沒有一定的詞匯積累,那你的語文閱讀將寸步難行,同樣,如果你對高中數學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一無所知或者是一知半解,那你數學閱讀能力的提升就成為一句空話,因為數學問題是由一些概念、符號來表述的,當學生想要讀懂一段數學材料或一個概念、定理時,他必須了解其中出現的每個數學術語和每個數學符號的精確含義.為此,在日常學習中,要重視常用數學概念、定理、公式的理解與記憶,分清他們的準確含義,明確它們的本質和適用范圍,用淺顯易懂的生活化語言理解相關概念,將它納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為準確快速地閱讀數學問題積累豐富的“素材”,打下扎實的基礎,如:奇函數、單調增(減)函數、等差(比)數列、分步(類)計數原理、二項分布與超幾何分布、正態分布等.
例如 (2017年課標全國卷Ι第19題)為了監控某種零件的一條生產線的生產過程,檢驗員每天從該生產線上隨機抽取16個零件,并測量其尺寸(單位:cm).根據長期生產經驗,可以認為這條生產線正常狀態下生產的零件的尺寸服從正態分布N(μ,σ2).
(1)假設生產狀態正常,記X表示一天內抽取的16個零件中其尺寸在(μ-3σ,μ+3σ)之外的零件數,求P(X≥1)及X的數學期望;
(2)一天內抽檢零件中,如果出現了尺寸在(μ-3σ,μ+3σ)之外的零件,就認為這條生產線在這一天的生產過程可能出現了異常情況,需對當天的生產過程進行檢查.
①試說明上述監控生產過程方法的合理性;
②下面是檢驗員在一天內抽取的16個零件的尺寸(略):
經計算得:x=9.97,s≈0.212,
用樣本平均數x作為μ的估計值μ⌒,用樣本標準差s作為σ的估計值σ⌒,利用估計值判斷是否需對當天的生產過程進行檢查?剔除
(μ⌒-3σ⌒,μ⌒+3σ⌒)之外的數據,用剩下的數據估計μ和σ(精確到0.01)[2].
附:隨機變量Z服從正態分布N(μ,σ2),則P(μ-3δ 考試后,同學有的說“看不懂”,有的說“看都沒看完”,說明同學們的數學閱讀能力急需提高,除了題目背景有點陌生之外,其它的數學知識和計算都是學生熟悉的,“從該生產線上隨機抽取16個零件”是解本題的關鍵信息,它相當于“16次獨立重復試驗”,X表示一天內抽取的16個零件中其尺寸在(μ-3σ,μ+3σ)之外的零件數,因為P(μ-3δ 4 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平臺,讓數學閱讀走進課堂 課堂是高中生數學素養提升的主戰場.數學閱讀能力的提高同樣主要依靠課堂,通過對高中階段數學知識的學習﹑理解,不斷積累﹑總結﹑反思,逐步豐富學生的閱讀經驗,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速度、準確度,為正確處理數學閱讀問題奠定基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現有的閱讀理解水平,結合教學內容,確定閱讀目標和時機,對于高中階段只要求了解的內容,如殘差分析等,只要求學生讀后能闡釋、歸納即可;重要的內容,諸如函數的性質、等差(等比)數列、線面平行等,閱讀后需要達到“認讀、理解、記憶、應用”的要求;重點內容,諸如對數(指數)函數的定義與性質、線面垂直的判定與性質、正(余)弦定理及應用,閱讀后不光要達到前面兩個要求,而且要能有所創新,用這些知識處理一些新問題;對于比較簡單的內容,可以布置學生在講授前閱讀,課堂上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點撥的方法把握重點,化解難點,稍微難一點的內容, 例如 對數與對數數函數﹑條件概率等,可以先設置閱讀提綱,學生先粗讀,自己解決簡單問題,教師講解難點,學生接著閱讀,采用這種邊講解邊閱讀,“小步快跑”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新教材“直線與平面垂直”,我設計了課堂閱讀環節,要求學生用10分鐘閱讀教材并思考下列問題: (1)舉例說明什么是直線與平面垂直?畫圖并用符號來表示. (2)過空間一點垂直于已知平面的直線有多少條?點到平面的距離是指_____________. (3)①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是:_____________,舉例說明,畫出圖形并用符號表示.②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中“兩條相交直線”能改成“兩條平行直線”嗎?“一條直線”或“無數條直線”呢?為什么? (4)課本例3你能用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定義證明嗎?由此得到直線與平面垂的證明方法有哪些?[3] 對于較難的問題,諸如:函數的導數定義、二項分布、回歸分析、獨立性檢驗等,可以采用教師先講清難點、重點及簡單應用,然后再布置學生閱讀,結合自身的知識和生活常識,反思怎樣才能從課文中理解掌握老師已講的重點、難點,為以后的數學閱讀積累經驗,總之,要利用日常教學的一切可利用機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來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發展學科素養. 5 注重教師的示范引領,強化學生數學閱讀能力訓練,發展學科素養 因數學閱讀的對象比較廣泛,它可能是一個填空題、選擇題或者是應用題,也可能是一個定義、定理或者是一個數學創新題,但不管是什么問題,都要弄清它的每一句話的含義,它的已知和未知,避免遺漏題中信息,可采用“通讀整體把握﹑細讀逐個擊破”的方法,像數學應用題,由于它有文字敘述多﹑生活常識多﹑科學術語多﹑相關制約因素多,學生解題的很大障礙是題中信息量大,無法區分哪些信息對解題有用.在閱讀時,要先通讀一遍,再多讀幾遍后面的問題,聯想平時類似問題用到的知識、方法,根據問題從閱讀信息中找到對解決問題有益的信息,轉化為數學的符合語言、圖形語言,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例如 (2013年課標全國卷I第19題)一批產品需要進行質量檢驗,檢驗方案是:先從這批產品中任取4件作檢驗,這4件產品中優質品的件數記為n.如果n=3,再從這批產品中任取4件作檢驗,若都為優質品,則這批產品通過檢驗;如果n=4,再從這批產品中任取1件作檢驗,若為優質品,則這批產品通過檢驗;其他情況下,這批產品都不能通過檢驗.假設這批產品的優質品率50%,即取出的產品是優質品的概率都為12,且各件產品是否為優質品相互獨立.(1)求這批產品通過檢驗的概率;(2)已知每件產品檢驗費用為100元,且抽取的每件產品都需要檢驗,對這批產品作質量檢驗所需的費用記為X(單位:元),求X的分布列及數學期望[4]. 教師先指導學生通讀一遍,理解產品檢驗過程,指導學生抓關鍵信息:各種產品是否為優質品相互獨立,取出每件產品為優質品概率為12,針對數據較多,產品通過檢驗的兩種情況可指導學生列出表格,聯想平時知識,分別計算第一次任取4件產品有3件為優質品且第二次取 4件產品全部為優品的概率、第一次任取4件產品全部為優質品且第二次任取1件產品為優品的概率,用分步加法計數,得第一題所求事件概率,根據分步加法計數原理. C3412312C44124+C44124·12=364. 第2題解答關鍵:確定隨機變量X(產品質量檢驗費用)的可能取值:400,500,800,及其相應的概率,引導學生注意每件產品的檢驗費用為100元,第1次檢驗的費用,抽取4件產品,不管檢驗結果如何,檢驗費都是400元,如果檢驗結果為3件優品,則需再抽取4件產品檢驗,因抽取的每件產品都要檢驗,第二次檢驗不管合格與否,都需要付400元,所以共需費用為800元,所對應概率為C34(12)312×1,同理,可求所需費用為500元時,概率為C44(12)4×1;利用分布列中所有概率和為1,計算第1次2件及以下優品,所需費用為400元,對應概率為1116,最后板書規范解答,通過這樣具體的分析,使學生知道如何通讀、細讀,抓關鍵詞,通過圖形、表格等方式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再做一題類似的課堂變式練習,可選2021年全國新高考Ι卷18題(題略)[5]. 最后老師點評、小結、布置課外鞏固練習,這樣 一步一個腳印,一類一類問題地學習訓練,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肯定會逐步提高,學科素養一定會不斷發展. 此外,還可以利用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向學生推薦如《數學發展史》等課外閱讀書目,網絡查詢數學知識等方法,擴大高中生的數學知識面,為提高他們數學閱讀能力提供保證. 6 結語 總之,高中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較長時間的歷練,只要我們更新觀念,重視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結合它抽象概括、嚴謹的特點,關注數學基本知識、方法和思想的積累,讓數學閱讀走進課堂,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主陣地,根據學生實際和新教材淺顯易懂的特點,采用課前閱讀或課后閱讀或邊講邊讀等方式,科學合理地進行數學閱讀訓練,將數學閱讀教學納入到數學課堂教學基本環節中去,變過去只講練結合教學方式為講、讀、練三結合方式,積極探索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的模式.那么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學科素養一定會得到迅速提高;為他們將來的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使我國的素質教育生根、開花、結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課標全國卷Ι)理科 [3]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數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普通高中教科書A版:數學(必修第二冊)[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 [4]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課標全國卷Ι)理科 [5] 202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課標全國新高考Ι卷)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