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維
摘 要:高中體育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任務。文章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圍繞高中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對如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進行了分析與探討,以便讓教師科學、合理地設置體育課程。
關鍵詞:高中體育;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我國目前已經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習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加強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這一論斷為新時代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確定了基調。當前教育工作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2014年4月,《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意見》中提出,“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一、高中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高中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高中體育的教學目標就是教會學生鍛煉的基本方法,掌握身心健康的一般規律,能夠形成參與全民健身、終身鍛煉的社會意識。身心健康發展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只有擁有強健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質才能應對來自升學、就業、婚姻的壓力。核心素養中的珍愛生命和健全人格素質要點就是針對身心健康發展進行定向培養的,珍愛生命核心素養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生命意義,學會自我保護和運動方法,形成良好的健康行為習慣;健全人格強調積極的心理品質,教會學生調節和管理情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核心素養培育融入高中體育教學必然會提高身心健康發展教育的質量。
(二)提高全民健身運動的普及率
國務院和教育部出臺了一系列有關全民健身體育法規和規章制度,旨在提高我國民眾的身體素質。高中體育課程對全民健身運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帶給青少年健康的身心素質和科學的鍛煉方法,通過體質測試等考核制度來提高這個年齡段人群的身體素質,幫助他們養成健身的良好習慣。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育進一步強化了高中體育教學的科學性,通過構建終身鍛煉核心素質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的順利開展。
二、新時代高中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路徑
(一)傳播體育運動知識,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
體育教師的引導是落實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主要途徑。體育教學需要教師從體育運動的基礎知識上下功夫,為學生重構體育運動能力。因此,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豐富學生的運動內容,帶給學生耳目一新的課程體驗。
例如,高中階段的傳統田徑運動不應該只是讓學生簡單地邁開腿跑步。教師可以改變教學方式,從人種特征、跑步的意義等方面講解國際田徑運動的開展情況,讓學生充分了解田徑運動,體會田徑運動的魅力。教師也可以將劉翔、蘇炳添等運動健兒在運動賽場上的精彩表現穿插在田徑運動教學中,讓學生感受田徑運動的魅力。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適當地將田徑的一些運動技巧、呼吸細節等教授給學生。這樣,學生學習效率提高的同時,也能夠在體育運動中發揮技巧優勢,避免學生運動過程中出現超負荷現象。
(二)增強課程的健康性和趣味性,培養學生健康行為的意識
健康的運動行為也是高中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健康是一切體育運動的目標,也是讓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初衷。體育教學就是讓學生結合運動內容,讓身心處于健康的狀態。教師要利用體育課程引導學生關注體育運動的健康性,優化學生的運動行為,避免在運動時受到傷害。
另外,在設置運動內容時,教師要注重內容的趣味性,避免枯燥乏味、內容單一,以免讓學生產生厭倦感。例如,俯臥撐、引體向上、高抬腿跑等運動,應該控制在10分鐘以內。如果整節課都是這樣的內容,學生難免偷懶、疲憊,讓體育課成為無趣的代名詞。而積極向上的體育運動,是帶有運動之美的運動,也是一種美的享受,如健美操、武術等,或有音樂輔助,或帶有精氣神,能夠愉悅學生的身心,帶來樂觀的體驗,讓學生沉浸在運動之美中。
(三)深度挖掘課程內容,注重學生體育品德的培養
體育品德包括勇敢頑強、積極進取、挑戰自我、追求卓越等精神。因此,體育教學不但要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要對學生的道德品質、性情品格進行培養,幫助學生成長為具有高尚品格、堅強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因此,高中體育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還包括德育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品德教育與體育運動教學完美結合,發揮體育運動的獨特作用。
例如,耐力和意志力是體育品德的重要內容。而5000米長跑訓練考驗的就是學生的耐力和意志力,速度并不是教學的主要目標,訓練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到堅持到底的精神力量更為關鍵。在長跑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和肯定每名堅持下來的學生,為學生注入運動的力量,使學生獲得精神的鼓舞,直到全體學生都順利完成5000米長跑,這就是一次成功的體育課。經過幾次長跑訓練,學生便能體會到堅持的意義,對長跑也不再畏懼,甚至還會喜歡上長跑。運動是一種挑戰與證明,而這種不怕輸、敢于挑戰的精神正是奧林匹克的精神實質,值得每名學生學習。同時,體育運動精神還可以幫助學生克服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讓他們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
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體育競賽活動。競爭無處不在,正確看待競爭,也是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內容之一。體育競賽,一方面,能夠讓學生發展與提升競爭意識、團結意識和集體意識,感受到團結友愛、公平競爭、相互理解的奧林匹克精神,培養學生的拼搏精神;另一方面,比賽不僅是競爭,還是建立友誼的良好契機。教師在調動學生競爭意識的同時,還要將“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公平、客觀的比賽觀念和心態帶給學生,讓學生懂得實力的較量是不摻雜任何功利主義的,尊重對手就是尊重自己。體育精神能夠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為學生走向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結語
新時代,培養高中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就等同于落實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高中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途徑還是要以學校體育教學為基礎,結合家庭、社會以及個人對體育的重視,共同推進高中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實現,讓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樹立終身體育思想,養成自主鍛煉的習慣,為今后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廣磊.延吉市高中生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模式研究[D].吉林:延邊大學,2019.6.3.
[2]于素梅.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基本思路與多元途徑[J].體育學刊,2017,24(5):16-19.
[3]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