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偉平
【摘要】近年來,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逐步落實,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育已成為教育發展的核心要務。基于全新的教育發展需求,初中歷史教學也要積極適應教育發展需求,大力推進教育的改革與創新,致力于高效課堂構建,促使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以最優化發揮。基于此,本文就針對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歷史教學;自主學習能力;教學創新
引言
現行初中歷史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歷史教學既要關注學生對于歷史文化知識的掌握,同時也要借助歷史學科的育人作用強化對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但就目前初中歷史教學現狀來看,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和制約,相當一部分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依然沿用著滯后的填鴨式和灌輸式教學,導致學生的主題學習地位無法落實,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無法調動,而多數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在學習積極性方面亟待提升,更談不上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與發展,顯而易見,新課改下所提出的初中歷史教學目標的實現也就變得十分困難。如何來扭轉這一局面,關鍵還需要改進教師“教”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積極進行教學改革與創新,從優化課堂導入、推行合作學習等維度著手,彰顯學生教學主體地位,強化學生主動學習,從而更好地保證教學實效。
一、以學生興趣為著力點優化教學導入,激發學生主觀學習欲望
有效的課堂導入是高效課堂的必要前提。有效的課堂設計,不僅有助于激發起學生對于新知識學習的強烈探究欲望,同時也有助于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在核心素養培育視域下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的興趣為著力點,精心課堂導入設計,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兩個維度著手。
(一)善于以懸念來吸引學生。在課堂導入設計環節,教師要在緊密結合教學大綱要求的前提下,根據學生好奇心重的特點進行懸念設置,通過設置懸念來增強學習內容對學生的吸引性,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中來,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比如關于《匈奴興起與漢朝和戰》這部分內容,教師就可以對學生提出“冠軍一詞的由來”的問題,以此來引導學生去主動探究,了解“冠軍一詞與漢朝大將霍去病有關”,以此懸念來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
(二)善于借助故事來啟迪學生智慧。“喜歡聽故事”也是初中生的一大顯著特點,所以運用故事化導入的手段也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注意力,實現學生的高效學習。如關于《鴉片戰爭》這部分內容課前教師就可以給學生講述林則徐“制怒”小故事;關于《金與南宋對峙》的學習就可以導入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
總而言之,保證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是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前提,而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緊密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善于以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課程導入,從而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調動,保證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為高效課堂的打造奠定堅實基礎。
二、小組合作學習突出課堂教學的合作性,打造高效歷史課堂
在未來社會發展過程中,越加注重一個人能夠與他人協作做事,同時也更加注重一個人能否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能夠對他人提出的合理意見進行有效的吸收和概括等。對此,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集體合作與團結互助能力也就顯得尤為必要,而小組探究式教學便正是這樣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比如在進行《古代兩河流域》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就采取了這樣一種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策略。課堂上,筆者首先將課文內容整理為表格,并提出了相應的問題,隨后結合學生們的學習差異,將其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以學習小組的形式來共同的探究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中國以及古印度在地理分布、文明標志物以及統一時間等方面的共性特點,學生們在討論過程中緊密圍繞著筆者所布置的問題進行交流。待學生討論結束之后再安排各小組派代表進行總結發言,最后由筆者針對各個小組的討論成果進行評價,指出其中的不足;接著各學習小組針對教師指出的不足進行再次討論探究,各小組成員之間密切配合、相互幫助,促使小組學習效果不斷創優。借助這樣一種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不僅為傳統枯燥、乏味的歷史課堂帶來了諸多的生機與活力,也實現了對學生團隊意識以及集體合作意識的有效培養,這不僅對學生歷史學習成績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保證,而且也取得了一種顯著的德育效果。
采取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真正地將課堂還給了學生,所體現出的也正是對學生教學主體地位的充分尊重,學生們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通過此次辯論,再加之筆者的正確引導,不僅幫助學生們得到了自己心中滿意的答案,而且也掌握了如何去客觀的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既充分地激發起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習思維,同時也實現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
三、 利用思維導圖構建歷史事件的時空感,培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歷史,顧名思義就是一門對已經發生的歷史事件或之前存在歷史人物的綜合歸納和闡述的學科,歷史知識點零散且復雜。對于歷史的學習,如果學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和死記硬背的話,那么也必定會給學生帶來較大的記憶負擔,而且也不利于學生深刻掌握、理解歷史知識,最終造成學習效率低下的結局。為更好地改善這一現狀,引入思維導圖教學也就成為了一項必然選擇。借助思維導圖進行歷史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清晰、直觀地了解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時空感,從而幫助學生建構起一套清晰、明了、完善的歷史知識體系,這對于促進學生更好地內化知識和提升學生歷史自主學習能力也是十分有益的。
比如在學習“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政治制度”相關內容時,筆者就組織學生們一同針對從漢朝到元朝的政治制度進行了統計,并以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了呈現,如下圖1所示。這樣的一種對比化學習,一方面促使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得到了全面性落實,而且通過親身參與知識的整理和思維導圖的繪制也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所以,將思維導圖運用于初中歷史教學不僅徹底地顛覆了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同時也推動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我認知能力以及綜合實踐能力等多項能力的發展。可以說,思維導圖不僅是歷史學習活動發展的必然,而且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保障。因此,在后期的教學實踐中,務必要加強對思維導圖的關注程度,使其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現代教學。
結語
進入21世紀以來,面對全新的教育形勢和要求,初中歷史教學也迫切需要改變之前傳統教學現狀,堅持與時俱進,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為目標,遵循學生主體地位并迎合學情實際優化教學設計,推行自主學習和互動合作學習,強化初中歷史課堂的互動性和探究性,助力于高效歷史課堂構建,從而更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解云.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探析[J].新課程,2022(15):88-89.
[2]龔圣賢.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黃河.黃土.黃種人,2022(5):42-43.
[3]馬海林.初中歷史教學中有效合作學習的實施途徑[J].讀寫算,2022(4):84-86.
[4]李銀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培養探索[J].新課程,2022(9):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