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將課程目標由原來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轉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思維品質首次被明確列為英語學科的培養目標,核心素養的提出進一步明確了英語課程的育人價值。思維導圖屬于一種筆記記憶方式,具有很強的發散性,通過圖畫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體現人腦思維邏輯,兼具人腦的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高中階段的思維導圖的應用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之上,還要求教師有效將其延伸到課堂外,只有學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了思維導圖這一使用學習工具,才能夠真正實現思維品質的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思維導圖;英語學科;思維品質
作者簡介:張玉和,大田縣鴻圖中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大田縣基礎教育科學研究2020年立項課題“核心素養視角下思維導圖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究”(課題編號:TKTZ—2066)的研究成果。
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理念的不斷更新與完善,現階段教育更加注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在過去的教學中,很多教師英語教學的重心是讓學生學習語法和背誦詞匯。“重講解,輕思辨”的英語教學導致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處于較低水平,學生語言學習思維上的深度與廣度欠缺。教師在核心素養背景下要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將學生從低效的英語學習中解放出來,將思維導圖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圍繞學生的思維品質發展進行教學,利用圖形組合的方式將學科中的專業知識進行結構分析、建造、重構,提高學生英語學科思維的邏輯性、創造性、批判性、靈活性,實現學生學力與心智的共同發展。
一、核心素養背景下的英語學科思維品質含義
思維品質是學生學習能力和問題思考能力的綜合體現。體現了學生看問題想問題的不同角度,能夠區分一個人的思維深度和智力層次水平。而英語學科的思維品質具體體現在學生的分析、推理、整合、判斷等能力方面。要想切實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不僅需要對學生的基本學科內容進行整合,更需要培養學生個性化思考、獨立分析、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英語學科思維品質還表現在學生的概括遷移能力上,學生能夠創造性地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善于“舉一反三”。英語學科思維品質要求學生的思維活動兼具深度與廣度,在學習時能進行敏捷而準確地思考,具備反思、自我監控、元認知的能力。思維品質在英語學科中的體現,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即“聽說讀寫”每個方面都有其相應的側重維度。教師在開展聽說讀寫板塊訓練的時候,要以思維品質為核心,引導學生學會辯證思考和自主學習,拓展其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二、思維導圖教學方式在培養學生思維品質中的優勢
由于思維導圖具有邏輯調理、結構清晰、層次分明的優勢,因而被教師廣泛應用于學科教學中。在英語學科思維品質的鍛煉開發中,思維導圖也具有極強的應用價值。對于思維能力較差的學生而言,英語知識點的理解和整合是一個較大的問題。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思維導圖的特性,為思維能力較差的學生提供一種合適的解決問題的工具手段。作為認知學習的一種思維輔助工具,思維導圖以一個小的問題為切入點推動學生合理想象,幫助學生結構化,系統性地思考問題,給學生的英語學習創造出無限可能性。由于思維導圖在“教”與“學”這兩個板塊都能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因此,在英語學科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既能夠有效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又能夠引導學生掌握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在英語課堂上,面對碎片化的知識點,教師可以用思維導圖將其有效串聯,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創設知識之間的邏輯聯系。此外,在課堂上教師還需有意思地引導學生自主繪制思維導圖進行復習,實現知識的整合及有效吸收,掌握思維導圖這一高效的學習工具,切實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核心素養背景下的英語學科思維品質培養的問題與挑戰
近年來核心素養背景下的英語學科思維品質培養引發眾多學者和教師的關注,但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由于缺乏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指導,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教師去探討與解決。例如,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對學科思維品質的理解存在偏差,將思辨能力與質疑能力簡單劃上等號,導致學生在做出論證時沒有可靠的論據支撐自己的觀點,只是為了質疑而質疑。如此一來,以質疑為目的的學習導致學生過分關注細枝末節,甚至在課堂上會將注意力放置到“識錯”的環節中,雖然學生的質疑能力有所提升,能夠提出有效的問題,但是學生缺乏對問題的思考和進一步回答,批判性思維的構建也并不全面。另外,教師在教學中較少關注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很少給學生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自由探討,沒有給學生創造廣闊的思維想象空間,教師不注重鼓勵學生去探究與創造,壓抑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這種片面的課堂導向會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喪失不少思考的樂趣和問題探究的角度。在教學中,教師還是習慣于教授學生字詞與句型,很少從結構、寫作方法、情感態度的維度讓學生深層次分析文本,低層次、重復性的問題難以鍛煉學生的思維品質。另外,學生在表達時也存在缺乏條理性、邏輯性,思維深度和廣度的問題。
四、核心素養背景下運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思維品質的策略
(一)運用思維導圖分析文本,推動思維邏輯性發展
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工具,引領學生實現層次清晰、結構分明的深度閱讀學習。研究表明,人們在接受新概念、新事物時,圖式認知方式能夠提升學習者的學習能力與效率。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應用思維導圖工具梳理、分析、閱讀文本的能力,推動學生邏輯性思維縱深發展,更好地完善學生思維品質。
例如,在“Living legends”閱讀課中,首先教師用思維導圖明確本文的核心“living legends”。然后教師再出示思維導圖,讓學生閱讀文章的第一段并且填寫相應的思維導圖,找出文章中對于“Living legends”的兩條標準,學生在思維導圖中寫到“experts”“adept”“genius”“role models”“influential”,教師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解答,學生回答“活著的傳奇人物是運動領域的專家,他們擅長運動,他們是天才,他們為他人樹立好榜樣,他們很有影響力”。教師讓學生閱讀接下來的兩段,同樣用思維導圖梳理段落的重要信息,一概括文本大意,二體會語言特點,三思考精神內涵。以郎平為例,找出描述郎平的“Main idea”“Language features”“Qualities”。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條理清晰地閱讀文章,推動學生思維邏輯的發展,教師讓學生思考“Can you think of any other qualities?”,學生回答“Helpfulness”“Kindness”“Courage”等,對本堂課所學的精神內涵進行升華。
(二)運用思維導圖解決任務,推動思維創造性發展
教師要想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必須破除常規思維的心理障礙,需要多去尋找學生創新思維中的合理因素,給予學生鼓勵與肯定。教師的發現與鼓勵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樂于表達自己的觀點,讓學生的英語學習充滿生機與活力。教師讓學生運用思維導圖解決學習任務,有利于推動學生思維創造性發展。
例如,在讀后續寫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思維導圖解決續寫任務。讀后續寫是一種主觀性的學習活動,學生材料理解性的差異會導致寫作內容的不同。思維導圖的作用是讓學生根據所提供的材料內容展開合理想象,促進發散思維。以常見的看圖寫作題為例,一幅圖上有兩只北極熊,一只北極熊用黑色的顏料把同伴刷成熊貓的樣子。教師給學生布置的學習任務是讓學生根據圖片做出不同的解讀,嘗試寫出不同的文章。此類開放性的看圖寫作基于學生更加廣闊的思維想象空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獨特理解進行創作。有學生想象是全球變暖,導致北極熊的生存環境愈加惡劣,自己失去原有的棲息地,不得不“化妝”為熊貓的樣子到新的環境生存下去。另一種想象是北極熊的這種做法是呼吁人們像保護國寶熊貓一樣保護自己。教師指導學生在正式寫作之前運用思維導圖列出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關鍵詞匯與句型,讓學生盡可能地應用更高階的詞匯句型。在創作思維導圖時,學生能夠自覺將所學習的知識進行內化整理,并且在一張知識網中進行復習鞏固。
(三)運用思維導圖推理論證,推動思維批判性發展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將批判性思維與質疑區分開來,批判思維不是對他人論證結果的全盤否定,而是要事出有因,敢于挑戰權威的勇氣與能夠挑戰權威的能力同等重要。讓學生運用思維導圖推理論證,在學習中主動地接受信息是批判性思維的基礎,辯證地做出結論,全面地思考問題,有理有據地擺明自己的態度和觀點。
例如,在“Art”閱讀課教學中,當學生閱讀完文本內容后,教師說到“The last supper and Mona Lisa were painted by Leonardo da Vinci”“The last supper is not very big painting”,學生對教師所說的話提出質疑,運用思維導圖工具從文章中分別找出論據反駁教師的觀點。小的思維陷阱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始終保持積極活躍的思考,辯證地看待教師說的話,推動學生思維批判性發展。例如,教師可以以一個陳述句的命題為切入點,讓學生分成正反雙方進行辯論。學生需要就一個主題的兩面開展思考,不僅需要思考自身的命題,更要從對方辯手的角度著手,做出合理的預設,通過自問自答的方式,完善辯論思維,提升個人的思維品質,讓學生就本節課所學的某一主題展開正反兩方的辯論,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展現自己。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思維導圖將自己的論點一一陳列出來,并找出反駁對方觀點的論據,獨立思考,破舊立新的啟發思辨教學讓學生對英語學習內容有更深刻、更獨到的見解。
(四)運用思維導圖科學復習,推動思維靈活性發展
運用思維導圖對復習內容進行圖形創建能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讓學生的復習更加科學高效,實現知識的“變零為整”,讓學生快速深刻的記憶。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學生能對學習過的英語知識進行全方位的疏通、分類、理解與掌握,有助于推動學生思維靈活性發展。
例如,在“Healthy eating”復習課中,教師讓學生用思維導圖整理本節課學習的重點詞匯,由詞匯引申出短語與句型,加深自己的理解。“Balance”動詞的含義為平衡、權衡,名詞的含義為天平、平衡,學生寫出單詞后,用箭頭在后面補充與之有關的短語,如“keep/lose one balance保持/失去平衡”“keep the balance of nature保持生態平衡”“off balance.失去平衡的,沒有站穩的”“on balance總的來說”“keep a balanced diet保持飲食平衡”。在短語后面補充與之有關的句子幫助自己理解,如“He lost his balance and fell off his bicycle.”“I think on balance, I prefer the new education system.”用同樣的方法,學生繼續整理出本單元學習過的重點詞匯如“glare”“limit”“benefit”等。化零為整的英語復習方式讓學生的英語學習更加簡潔,更加高效,思維導圖的使用推動學生思維靈活性發展,將英語學習中更多的不可能變為可能。
五、結語
語言與思維的關系十分密切,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英語教學的目標要由原來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轉向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完善與培育,跳脫局限于語法與詞匯的淺層低效的英語教學,更多關注學生英語學科思維能力的發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投入與使用思維導圖工具,利用思維導圖工具所特有的圖式認知方式提高學生記憶效率與學習效率,提高學生英語學科思維的邏輯性、創造性、批判性、靈活性,助推學生英語學習更上一層樓,相信思維導圖與學科教學的相互結合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趙娟.差異教學在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海外英語,2021(4):23-24.
[2]姜珊.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廣場,2021(23):69-71.
[3]王穎.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創新探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21(9):65-69.
[4]陳雪,魏夢真.核心素養視角下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福建茶葉,2020(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