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強
摘要:學生在初中階段是處于身體成長和心理健全發展的關鍵時期,也就是所謂的青春期。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參加各種體育項目和體育運動,可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激發學生的體能訓練,塑造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品質。本文針對初中體育教學中,分層教學模式的應用進行了分析,以促進學生的健康學習與全面成長。
關鍵詞:分層教學;初中體育;教學實踐;應用探究
一、關于分層教學模式的相關概述
(一)分層教學模式的概念
所謂的分層教學模式,其實就是指以學生為中心,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重點強調教師的引導作用,并且針對不同的學習主體進行層次化的指導與分析,設計和制定出對應的課程內容,促進不同的個體都能實現一定程度的進步和發展。在初中體育的教學實踐中,分層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表現在以下內容中:首先,結合不同學生的自身特點,對教學目標進行合理的設計與實施;其次,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采用差異化的教學引導策略[1]。分層教學的目的,在于充分發揮出不同學生的長處和潛能,并且盡可能的促進學生的思想與能力,可以得到最大化的實現。
(二)分層教學模式的特點
由于不同的學生之間具有不同的個體差異性,而分層教學比較注重“因材施教”的特點,所以教師應當全面了解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選取教學內容,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設計并制定出符合學生實際發展與需求的體育課程體系,挖掘出不同學生的個體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課堂參與積極性,進而提升體育教學的效果。在開展分層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集體的評價和學習反饋,積極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互動,為初中體育教學的創新和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礎環境與保障。因此,教師在進行體育課程的考核時,需要注重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價,幫助學生正確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和社會價值觀,以充分實現自身價值的最大化發揮。
二、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體育教學實踐工作中的具體應用
(一)充分了解學生的差異性,合理劃分學生的運動層級
為了可以實現更好地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選擇引用分層教學的方法,首先要做的就是全面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具體狀況與身體差異性。比如說,教師在開展和實施分層教學前,可以針對班級中所有的學生,進行相應的體能測試,以準確把握住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基礎體育水平。例如,教師可以按照體質的標準,將班級學生合理劃分成A/B/C幾個層級。其中,A層級屬于第一層級,大部分學生的體質都處于一個正常的水平狀態,其體力良好、體重正常,而且近視發生率比較低,心肺功能也比較好。通常情況下,他們還會具有濃烈的體育運動興趣,就算是從事較長時間的體育活動也沒有多大的問題。其次,B層級屬于第二層級,其學生體質居中,體重和體力都處于中等的水平,而且心肺功能也屬于正常的水平狀態,但是學生群體的近視發生率比較高,雖然對體育活動有一定的學習興趣,但是比較缺乏一定的毅力和耐力。所以很少能夠堅持從事時間較長的體育運動。此外,C層級屬于第三層級,該層次的學生占據少數的比例,一般其體質較差,而且心肺功能也比較差,近視發生率比較高。所以,該層級的學生不能夠從事過長時間的體育運動,相應的也比較缺乏體育運動興趣[2]。
(二)分層制定教學的目標,尊重學生的差異性
在全面了解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后,教師就需要對學生展開分層化的指導,因此必須要嚴格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則:首先,在實施分層時,要關注男女生存在的個性化特征,基于此并劃分為兩個基本的小組單位;其次,按照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綜合能力,又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合理的幾個層次,但是在此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注重“隱形分層”,也就是說,教師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不應該當眾公布學生的身體情況。與此同時,也要充分考慮體育教學的目標要求和方向內容,從本質上完善和優化教學工作的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比如說,以“中長跑”為例,教師在完成體能測試的工作以后,結合測試的結果展開合理的教學分層。對于測試成績比較優異的學生,可以將其定位為A層;對于測試結果及格的學生,可以將其定位為B層;而對于測試結果不合格的學生,可以將其定位為C層。在設計和制定完成以后,教師不要直接去公布設定的結果,而是通過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正確區分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進而達到維護學生自尊心的目的。而且,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分別設定可以滿足其學習的要求標準。比如,對于A層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把耐力跑的教學目標時間設定為,男生完成時間在4分鐘之內,而女生則是在3分30秒之內。此外,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需要明確不同的教學標準和要求,比如說處在A層和B層的學生,必須要完成教師指定的練習標準,而對于C層的學生來說,考慮到其體能的問題,使其堅持到最大的耐力程度就可以[3]。最重要的是,教學目標的制定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根據學生的進步,以及教學的要求進行適當調整的。這有利于學生在所能承受的范圍內,進行相應的體育活動練習,進而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與技能水平[4]。
結語:
綜上,教學評價工作的水平,也會直接影響到體育教學的質量與效率。而科學、公正、全面的評價體系,可以促進學生對心理狀態進行合理的調整,幫助學生增強體育學習體驗。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同樣也需要進行分層,教師要綜合分析不同層次學生的綜合能力,利用鼓勵的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從而促進整體學生的彈性發展。學生的體質與性格具有一定的差異性,這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因此,在開拓和創新初中體育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打破傳統化的教學模式,展開差異化、層次化的教學模式,并結合所教體育知識的特點,重點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讓學生可以逐步理解和掌握正確的思想與觀點,進而促進初中體育課堂的順利開展與進行。
參考文獻:
[1]張文欣. 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體育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研究[J]. 新課程·中學,2017(6):23.
[2]黃剛. 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體育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研究[J]. 中外交流,2020,27(30):329.
[3]金和軍. 分層教學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 考試周刊,2017(96):123.
[4]張福江. 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體育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研究[J]. 文淵(中學版),2020(6):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