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蘭
摘 要:隨著現代教育教學工作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探索高質量的教學手段。對于大多數小學生來說,小學數學是一門頗具難度的學科,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定期對知識進行整合,這樣才能夠提升教學的整體效率。而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借助思維導圖工具開展數學教學,整合數學知識或許可以提高教學的整體質量,本文將圍繞此話題展開探究,并給出相應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導圖;應用策略
前言
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應用方式是比較廣泛的教學新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梳理每一節課的知識框架,讓學生提前知道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開展復習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將不同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歸納,讓學生在復習課上收獲更具條理性的數學知識,提高課后的復習效率。基于此,如何更好的發揮思維導圖的作用,開展更高質量的數學教學,就需要教師群體進一步探究把握。
一、借助思維導圖進行課前引導
小學數學對于每一個小學生來講都是一門拉分的重點科目,數學知識掌握的好,學生的綜合成績就會更高一些,相應的數學知識沒有掌握扎實學生的整體成績也會受到影響。在此背景下,教師更應當樹立嚴謹教學的基本立場,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都能夠有所收獲。為了實現高質量教學的目標,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進行課前引導,用思維導圖去帶領學生提前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或許可以提升學生的聽課質量。
例如:教學“大數的認識”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有些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過一部分大數,所以正式學習的時候,學生看到這節課的知識,自己已經提前掌握過了,就認為自己沒有必要再學一遍。為了保證課堂的教學質量,課前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展示一個思維導圖,讓學生提前看到本節課需要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比如本節課要重點分析大數的讀法和寫法,還要探究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方式,很多學生在課下自主探究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可能只研究了大數的讀法和寫法,而沒有思考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經過思維導圖的引導,學生就會更加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在這方面還沒有掌握所有的知識,仍然需要認真學習,好好聽講。
除此之外,借助思維導圖,除了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有一個大體的了解之外,還可以用思維導圖去引導學生形成較為完整的數學思維,比如在思維導圖上,教師可以提前挖一些空,讓學生思考在這些空白的部分應該填上哪些內容。比如教學“大數的認識”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思維導圖上的前兩個分支分別講述了大數的基本概念,大數的讀法,教師可以故意將第三個分支空下來,讓學生思考這個空白處應該填寫哪些內容?根據此前數學學習的經驗,學生可以快速反應過來,這個地方應該填寫“大數的寫法”,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盡快了解整個單元的教學思路框架,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二、利用思維導圖分析數學問題
小學階段,數學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有一些思維難度較大的數學問題,需要學生認真思考并解決。積極利用思維導圖,或許可以將這類難點問題的解答思路更加清晰地表述出來,減輕學生的做題壓力,提高數學教學的整體質量。
例如:“種樹問題”是整個小學階段,很多小學生都非常害怕遇到的一個難點題型,這類題型最大的難點就在于,學生沒辦法系統理解題目大意,判斷不出什么時候“+1”,什么時候“-1”。為了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教師可以用思維導圖將這類題型進行系統整理,并且明確的標出什么時候“+1”,什么時候“-1”。比如遇到“在一條沒有阻礙物的道路上種樹”的問題時,種樹就是“兩頭都種”,計算出最終答案之后,還要在結果上“+1”,而有“任意一頭不種”的時候,學生就保持原有的計算結果即可,當“兩頭都不種”的時候,學生就要在問題結果計算出來以后“-1”,將這些內容用思維導圖,系統表述出來,學生能夠更加清晰,直觀地看到這類問題的具體解答方法。將這些知識牢牢地印在腦子里。有助于提高小學生解題的正確率,減輕復雜問題的思考量,提高解題效率。
三、運用思維導圖完善課后復習
小學階段,數學課堂上教師講解的知識存在比較明顯的差別,比如第一節課,教師還在講解小數的基本概念和內涵,下一節課教師就要講解小數的加法計算法則,如果是數學基礎程度本身就比較好的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或許還能夠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而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在這種教學內容稍顯跳脫的數學課堂上,學生可能就會感覺有些“撕裂感”,難以將上節課和下節課的知識有機聯系起來,系統掌握。所以,定期開展復習課,引導學生整合學習,是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培育核心素養的重點教學策略。
例如:教學“小數”這部分知識的時候,過去的一段時間,教師已經講解過本單元的所有知識點,由于學生還沒有系統復盤過整個單元的所學內容,所以在課后處理單元綜合練習題的時候,學生們也遇到了很多困難。有些學生忘記了小數加法的法則,有些學生忘記了小數的意義。在此背景下,開展單元復習課就成為了教師必須重視的教學任務。復習課上,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將整個單元的內容進行整合,教師可以按照單元教學的順序繪制思維導圖,帶領學生一步步的分析每個思維導圖分支上的主要內容,比如第一個分支是講解小數的意義,此前上課的時候,教師給學生引入過一些趣味性的案例,重新復習的時候,教師可以在思維導圖上將這個案例用幾個字概括出來。如上課時,教師用去超市買東西,找零錢的安利帶領學生學習了小數的意義,教師可以在思維導圖上用“找零錢”這三個字代表課堂上教師講解過的案例,并且快速引領學生回憶。每回憶一個部分,教師都可以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一道數學題,讓學生通過“復習知識點+做題”的方式去全盤鞏固本單元的主要知識,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還可以優化復習課的教學質量。
總結
新課程改革中,賦予學生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有效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思維導圖的運用正是為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提供了一種有效思維的圖形工具。
參考文獻
[1]李茹佳.淺談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0(10):95-96.
[2]左學軍.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8(38):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