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偉
摘要:隨著社會網絡進程的不斷加快,傳統的教學模式被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沖擊,與當前的發展需求不相適應,微課教學方式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為小學數學教學帶來了新的思路。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在數學方面的敏感度,在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微課教學模式創新數學教學課堂,細化每一章節的教學重點,讓學生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數學運算中的規律,掌握運算技巧,提高自身的數學水平。文章簡要探討了微課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微課;應用策略
引言: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以打好基礎為主,數學的基本在于運算邏輯的建立,許多學生在基本的運算中存在思維混亂的情況,應用題解答中,無法準確地分析出題目的主干,算式列舉不正確,導致解題的思路出現偏差。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當多多注重學生在思維邏輯方面的建立,數學計算需要依附在正確的邏輯上,這樣才能夠快速地解答出準確的答案。微課教學的應用,可以較好地引導學生深入認識數學中的核心邏輯,快速梳理好其中的順序,這樣有助于學生進行思維解答。
一、運用微課視頻引領學生課前導入
微課的應用,使教師利用學生好奇心和探索欲的特點,在進行教學時,提前利用課件匯總教學知識,利用微課視頻將課前內容以圖片、視頻的形式進行導入,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能動性,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與此同時,運用微課視頻進行教學,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材的生動性,打破了傳統數學教學的枯燥感,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還提升了學生的認知水平。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三年級“長方形面積”“正方形面積”時,由于圖形比較抽象,為學生學習帶來較大難度,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軟件,提前將長方形、正方形的相關知識上傳到軟件中,并結合生活案例,將粉筆盒、黑板以及魔方等比較常見的物品融入視頻中,通過旋轉、平移等動態操作,吸引學生的興趣,展開導入教學環節,以此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提高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并且在展示的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正方形和長方形進行討論,以此提高師生之間的互動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進一步提升學習效率。
二、抓準微課的使用時機
為了保證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在一節課上能夠使用微課的次數是非常少的,必須要能夠抓住微課使用的時機,來使微課的教學效果發揮到最大化。教師在選擇微課使用時機的時候,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有充分的認識,要能夠對教學內容進行分類,總結教學中的重難點,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在微課使用上有取舍。
例如,在教學“百分數(一)”這一節的時候,在第一個課時中教師只需要讓學生了解百分數的數學定義和使用即可,那么在這種相對于比較輕松的教學課堂中,教師利用微課更多的是讓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數學意義,同時讓微課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那么教師在使用微課的時候,應當將微課的趣味性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筆者在教學這一課時的時候,就會在微課中向學生展示百分數在不同領域的使用方式,以及在不同領域中百分數代表的意義,比如在醫學領域,一個藥品的有效率越高,也就是百分數越高,就代表著藥品治病效果越好;在機械制造領域,機械出故障越低,也就是百分數越小越說明機械的可靠性越好,這樣就能夠有效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此來提升教學的效果。
三、運用微課,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微課平臺的應用優勢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可視化的轉變,讓學生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應用題、計算題的具體邏輯變化,從而提高自己在邏輯轉變上的能力。教師在進行教案設計時,“雞兔同籠”問題一直是教學的重點,許多學生在這類問題上,不僅理解上存在困難,在解題的思維上,也存在較大的困難。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平臺的個性化設計功能,對教學的視頻內容進行調整,將“雞兔同籠”問題的主要邏輯全面展示到視頻中,劃分幾個關鍵步驟,這樣能夠便于學生進行較好的理解。“雞兔同籠”問題首先需要從題目上獲取重點的數據信息,例如“雞兔同籠,頭共46,足共128,雞兔各幾只?”從題目中,可以了解到,兔和雞在同一個籠子中,頭一共46個,而腳一共是128只。然后通過假設的形式設計出對應的計算式,讓學生清楚地了解到設計計算式的思維邏輯變化,加強學生對于這類問題的理解。在進行計算邏輯的建立中,教學視頻可以以動畫的形式進行展示,便于學生進行分析和了解,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結束語
總而言之,新課改背景下,微課教學模式與小學數學課堂的優化組合順應了教改的發展趨勢,不僅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動性,還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必須對其高度重視,進一步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推動數學教學的高效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宗凡.微課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下旬),2020(12):21-22.
[2]朱茂群.小學數學微課的研發與應用模式研究[J].文理導航(下旬),2020(12):2+5.
[3]梁春梅.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教育界,2020(47):57-58.